论李白诗歌的现实意义

2010-08-15 00:42张迤逦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沈阳110034
名作欣赏 2010年36期
关键词:蜀道诗仙当代文学

□张迤逦(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沈阳110034)

论李白诗歌的现实意义

□张迤逦(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沈阳110034)

李白 诗歌 《蜀道难》 人格 当代文学 现实意义

说起李白,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一个手持酒杯,吟诗作赋的形象。诗仙李白,也被后人称作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李白的诗歌大都以抒情为主,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在这浪漫的光环之下,我们应该看出大诗人对现实的思考。李白强调继承风雅的优良传统,反对六朝以来的绮丽诗风,反对模拟,提倡独创精神,这种主张,无疑是进步的。李白的文学主张,是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是针对六朝以来长期形成的柔弱绮靡的诗风而发的,而且李白和同时代的诗人名家在诗歌上独创性的贡献,以及自己丰富的、成功的创作播扬海内,诗歌创作之丰盛,一时蔚为大观。

一、浅析《蜀道难》的现实意义

《蜀道难》在描绘蜀道的逶迤险恶之时,通过段首、段中、段尾的三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深刻地指出李白对当时的社会从心底发出的呐喊。

诗人从险峻的山势写到旅途的哀伤,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蜀道”引译为仕途,那么,这首诗的现实意义就在于诗人通过描写蜀道的艰难,来抒发自己仕途不得志的愤懑。李白本想在从官的路上找到自己的定位,从而能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岂料自己与官仕中的规则格格不入,导致自己的仕途屡屡不顺,由此做诗一首,聊表自己的怀才不遇,与对现实的不满。

大诗仙的这首名作更是对当今时代的我们具有更伟大的现实意义。21世纪,大到国与国,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要想在这比蜀道还难的前进道路上披荆斩棘,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想要的一切,就要不畏艰难,勇于攀登。李白的这首颇具豪迈气质的诗歌,正是对那些富有挑战精神,敢于超越自己的人最好的鼓励。

二、浅析李白人格力量的现实意义

李白,作为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人物,被许多人热爱乃至崇拜,不仅是因为他流传至今的近千首名篇,更是因为他特立独行、不拘一格的性格,以及他豪放、洒脱、自由、浪漫的人格魅力。“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唯有李白,这个至今都是个谜的天才,才能写出这样大气而震撼人心的词句。

李白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人。他一生周游列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在周游的过程中,深入接触社会的底层人民,对他们的悲苦生活深表同情。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他唯有用文字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他用诗歌多角度地描写了他们的生活,既反映了他们的精神面貌,赞美了他们的淳朴,也反映了他们生活的疾苦。他凭自己的一支笔生动地描绘了唐代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了大量的传世佳作。

李白以他的人格力量一直震撼着人们的心,他的人格力量是与国家命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的,是在社会和他的经历变化中展现出来的。李白无论是在逆境中,还是在顺境中,他都是以济苍生、报国家为念的。他以洁身自守,不和腐败苟合,不妄交非类。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伟大诗人的魅力,更体现了伟大人格的魅力!

李白的爱国之情、兄弟之情和朋友之情不仅值得我们赞赏,更多的是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李白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骨气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李白的时代精神将永远值得我们发扬,我们应当把它视为是李白留给我们的一份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加强研究,继承和发扬这种时代精神,让它在新时代里迸发出新的力量!

古今人民喜欢、崇拜李白的人格这个事实本身,说明了他的时代精神,说明了至今仍具有的深刻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当把他视为是李白留给我们的一份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这对于构建和谐文化和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浅析李白诗歌对当代文学影响的现实意义

李白的诗,是一个历史,是一个谜,让人们乐此不疲地研究、学习、模仿、欣赏。有人说,读李白的诗,要读得“太白真处”。从古至今,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对于李白都有自己的看法与理解。但是,不得不说,李白对于当代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许许多多的作家、诗人或多或少地都从李白的诗歌中,获得了灵感和方向。

《戏李白》,便是现代诗人余光中,用自己的笔触,表达了心中的李白,此外,他还写有《寻李白》、《念李白》、《忆李白》等有关李白的诗,余老先生对于李白的热爱,从他的诗中可窥见一斑,同是诗人,更是有惺惺相惜之感。让人不得不在遐想,莫非余先生和诗仙是同一性格的人?要不怎么会在余先生的字里行间读出诗仙的精神境界,我们很容易感到一种浓烈和奔泻的感情。李白从“黄河之水天上来”,一边吟唱黄河,一边握一小壶酒,竟能醉出一个诗仙,洒出千古诗章。余先生更是幽默,让诗仙将大江分给苏家兄弟,把胡马和伤兵留给杜二去苦吟。二人的性情都是奔流的大川,又似宽广的大海。李白是浪漫主义的诗人,余先生是诗人的浪漫。一个仕途受到挫折,用诗章构建理想王国;另一个患有恋乡病,也用诗章追求理想。他们的共同品质是:极端高尚的个人理想主义。我们该如何去体味他们的诗章的美呢?恐怕唯有读诗、赏诗了。

韩寒,八零后作家、车手。同李白一样,韩寒已经是当代社会许多年轻人的偶像。当大多数八零后在为了高考拼死拼活、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时候,韩寒爆出一句震撼父母老师和所谓的优秀的乖乖学生的话“七盏红灯高挂,照亮我的前程”,潇洒地退学了。其气势,真是让人想到千年之前,同样才华横溢,天资过人的李白,衣袖飘飘,来一句“天子呼来不上岸,我辈岂是蓬蒿人?”衣袖飘飘,行云流水,潇洒肆意。韩寒从某种意义上说,与李白不谋而合,甚至有人戏称,韩寒就是李白转世。也许此话有些夸张,但是我们依稀看出,韩寒作为一个年轻人受到古人李白的影响之深。韩寒,有李白的才华,有李白的豪放不羁,有李白为自由放弃束缚的果敢,同样,韩寒也像李白一样,没有居于庙堂之高,处于江湖之远却时时关注着社会发展的动态,关注着社会的种种弊端、不公,和弱者的苦难。在韩寒的博客上,时常可以看到他针砭时弊的言论。他不在乎他人的评判,不在乎他人的指责,在自主地履行着作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的义务和权力。

与李白不同的是,韩寒不写诗,但是在他的小说、文章、日记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同样的情感,对于社会,对于自由,对于人格,对于信仰。李白与韩寒,就像水和空气一样,是中国社会不可或缺的。

李白的诗歌,对于当代文学的现实意义还在于,当代文学在发展越来越迅速的今天,也越来越浮躁,越来越不真实。我们应该在沉淀中,重拾古诗的精髓。

现如今,文学已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似乎每个人都可以写点东西,出本书,什么美女作家,不过是逢场作秀罢了。文学,本该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神圣的殿堂,可是,已经渐渐地偏离了轨道,朝着金钱、物质的方向偏离。因此,在这个时刻,李白的诗歌,会是一种净化剂。

现代诗歌中的浮浪、奢靡之风大行其道,自恋与现代玄言,直白浅陋,沉溺日常生活琐事而不能自拔,对时政作亦步亦趋的诠释,天书般的语言,意象泛滥成灾等等,已经成为现代诗歌乃至现代文学的通病。

所以,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的诗歌应该甚至必须引起当代一些作家诗人的重视了。

作为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银河中最璀璨的星星之一,李白的成就,是凡人不及的。他的诗歌传颂至今,影响了一大批人;他的独特魅力让人折服,一代诗仙,是人们对他最好的褒奖;他广泛吸取了历史文化遗产,融合百家之说,形成了他复杂独特的思想面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追求自由理想的思想意识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1]乔象钟,陈铁民:《唐代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2]王琦:《李白全集注》,珠海出版社,1996。

[3]阎琦:《中国李白研究》,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

[4]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人民出版社,1972。

(责任编辑:吕晓东)

E-mail:lvxiaodong8181@163.com

张迤逦,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诗词。

猜你喜欢
蜀道诗仙当代文学
蜀道向天开
打开剑门关,蜀道平仄而出(组诗选一)
蓄势中的西藏当代文学——西藏和平解放70年以来文学成就
和李杜合影
入川行吟(通韵)
穿越去唐朝,挥毫做诗仙
如何认识中国当代文学?
诗仙李白的归宿
梁中效:中国蜀道研究的八个方向
蜀道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