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彩红
(江苏省东台市新街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224234)
村级蚕桑技术员是指导蚕桑生产和开展蚕桑新技术服务最基层、最贴近蚕农的一支队伍。近几年来,东台市新街镇蚕桑生产发展迅猛,亮点不断,到 2009年底,全镇新老桑园面积达到1400hm2,占全镇总耕地面积的40.4%。2009年全镇发放蚕种5.5万张,生产蚕茧210万kg,栽桑养蚕业已成为致富农村、富裕农民的主要产业,新街镇蚕桑生产取得如此好的成效,与该镇配备、配全、配强村级蚕桑技术员,强化村级蚕技网络密切相关,现将其做法介绍如下:
在选聘之前,该镇蚕桑生产新技术推广应用滞后,蚕农栽桑养蚕水平相对较低,村蚕技员工作弱化,成为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瓶颈。
原有村蚕技员平均年龄为48岁,最大的61岁,而且文化水平偏低,他们中安于现状的多,奋发向上的少,工作求稳的多,开拓创新的少,形成不了责任意识和为农服务意识,一些人仅成了蚕种款的代收员,领发蚕种的帮手,对此蚕农意见纷纷。
村级蚕技员在农村改革和村组合并之后,大多未列入村干部序列,其报酬无着落,人员如同走马灯,人散网破的“断层”现象屡见不鲜。
由于多种因素制约,村级蚕技员大多业务不精、观念陈旧,对新形势不能及时把握,对新技术推广不那么积极,对生产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缺少应有的应变能力,不能或极少解决生产中的难题。
聘用与报名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5,年龄在35周岁左右,高中以上文化,具有专业特长的放宽到初中水平和40周岁。
在聘用前,按专业知识70分、文化知识30分,进行书面考试,纪检部门全程监控,组织部门与业务部门联合把关,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有效杜绝业务不精的“南郭先生”。
村级蚕桑技术员,服务的对象涉及到千家万户,面对的是广大蚕农,既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又要有接受和普及推广新技术的能力,工作上不厌其烦,蚕农遇到问题后能随喊随到,及时为蚕农排忧解难。
从蚕桑生产的规模看,每个村级蚕桑技术员服务的农户均在400户以上,大的村1200户,工作量较大。在选拔任用过程中,通过民主测评的办法,让广大蚕农参与组织挑选,民评满意率在90%以上者,才能通过考评。
村技术员一经录用,享受村副主任待遇,参与村组有关事务决策。
村蚕技员的工资,采取镇、站、村统筹的办法。即镇从财政收入中,每人补贴500至1000元,蚕桑站从统一收取的技术指导费中,按发种张数,从每张蚕种中提取1~1.5元用于补助村蚕技员,村从自留资金中拿出一点,这样确保每人每年工资不低于3000元。
年底发放测评表,小村200份,大村500份,以问卷形式进行民意测评,村蚕技员的工作是否到位,让蚕农说了算。
年初,镇蚕桑站与村蚕技术员签订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实行“双评”考核机制,即:工作实绩加蚕农满意度,民意测评分值占考核总分的30%,工资报酬由镇蚕桑站依据业务考核和民评情况综合评定。
采取“好就用,不好就辞”的原则,实行“一年一聘”制,每年年底签订一次聘用合同书,并制订和完善《村蚕桑技术人员酬绩挂钩考核细则》,把桑园拓植和管护、桑病虫防治、亩桑饲养量、小蚕共育、大蚕饲养、桑树摘芯、规范上蔟、蚕茧质量和蚕用物资供应、蚕业合作社等20多个项目纳入考核内容。
从2005年以来,经过“育新人、接新线、织新网”的实践,该镇蚕桑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作用越来越显著,运行以来显现了六个方面的新变化。
实际生产中,蚕农随时都可能遇到问题,像小蚕共育事故、农药中毒事件,如得不到及时处理,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作为蚕农的“身边人”,村蚕技员能随叫随到,服务态度由过去的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和跟踪服务转变。
由于扎实、周到、细致的服务,赢得了蚕农的信赖,巩固和壮大了蚕桑生产基础,全镇15个村,村村桑园超 67hm2,户平桑园超0.2hm2,0.67hm2以上的已达178户,初步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
蚕农养蚕技术得到了及时指导,栽桑养蚕水平普遍提高,蚕病和桑病虫危害损失大幅度下降。2009年,全镇667m2平均发种3.9张,比全市平均水平3.1张高0.8张,收入平均为5960元,高产户超过了6500户,户平收入比上年增加了4000多元,人平收入比上年增千元,蚕农十分满意。
春季桑树摘芯率、小蚕共育率分别达98%和97%,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2个和12.7个百分点,高产桑园肥培管理技术、小蚕电控温湿育技术、全程防病消毒技术、大蚕省力化饲养技术、方格簇室外预挂、室内营茧技术等已得到全面普及与推广。
15个村蚕桑技术员,除靠近集镇的2个村未开办门市外,其余13个村,村村都办起了技物结合的门市部,物随技供、技随物送,蚕药由市蚕桑中心统一配供,价格统一,既方便了蚕农,又保证了质量。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有2个被选为村民主任,3个被村民选为镇人大代表,4个得到了提拔。
近几年来,由于茧丝绸行业的波动,蚕桑技术服务网络“网破、线断、人散”现象较为普遍,越是基层,问题越是严重,村级蚕桑技术员队伍是推进蚕桑产业化进程不可缺少的一支主力军,其工作直接面向蚕农,是蚕农赖以信任的“土专家”、“田秀才”,如何解决服务网络在基层“断层”现象,亟需各级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重视和解决。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基层服务队伍的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最基层服务队伍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村蚕技员在蚕农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配备、配好、配强村蚕技员能促进和加快农民增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镇蚕桑站要建立、健全严格的考核机制,对村技术员的考核要有量化标准年终考核不能打和牌。依据民意测评情况,把蚕农满意度纳入村蚕技员的年终考核,与工资报酬挂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