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冬梅 周亚峰
(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关于中国家政学本土化研究的探讨
孙冬梅 周亚峰
(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家政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学科建设面临着基础理论研究、课程设置及教学两大任务,而这两大任务都离不开家政学的本土化研究。本文从家政学在本土化研究中所处的困境出发,探讨存在的原因及解决的路径,指出中国家政学应在本土化研究中确立自己的学科地位。
家政学;学科建设;本土化研究
任何一门新兴学科研究的路径都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成果,另一个路径就是进行本土化研究。那么何谓本土化研究?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明确的就是本土化研究应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目的,它要求研究者必须立足于本国的社会实践,学会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研究范式。家政学作为西方的舶来物,更要面临着本土化研究的现实。
伴随社会发展的需要,家政学作为新兴学科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社会适切性,并且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但较之其他相对成熟的学科,家政学仍未形成完全独立的学科体系,尤其在研究思路和方法的“本土化”研究上显得尤为不足。本文从以下角度论述家政学本土化研究的困境。
(一)基础理论的本土化研究薄弱
就中国家政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而言,可以说从20世纪90年代初,有些学者们才开始进行相对较为系统的研究,但从学科化的高度看,这些理论研究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有的学者从家政学的社会功能进行分析,试图解析与家政教育相关的家政学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有些学者仅从家政教育的视角对家政学进行展望。可以说中国目前的家政学,还没有形成具有学科自主性的学术理论和观点,其存在和发展只是就一些现实的家庭生活问题进行浅层次的解决,并没有真正进入学科的发展视野,仅有的一些理论研究也仅限于对西方家政学理论鹦鹉学舌般的借鉴,并未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基础理论的本土化研究相当薄弱。如何建构自己的学科体系,保持其独特的研究视野、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研究机构等,家政学都还未能保持独有的个性和品质,从而导致其处于被其他学科“扩张”“兼并”的边缘性地位。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家政学基础理论本土化研究的薄弱,导致家政学在学科专业建设上,也面临着极大的困境。在家政学的发展中,家政学领域走向专业分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一方面预示家政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发展的潜力和机会,但同时在专业分化过程中,如果失去专业的自主性,又会导致家政学无法找到“自我”,从而削弱学科的整体实力,导致家政学无法为学科定位,因此受到其他学科的“扩张”和“兼并”,使得家政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受到质疑。
一门学科的建立,要使其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而目前家政学课程设置的不尽合理,也导致其发展受到限制。中国目前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已经使家政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可以说家政学以提升全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全人类的素质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与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但是,在培养中国目前的家政教育人才方面我们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前人的经验和历史的铺垫,想要确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家政教育,进行本土化的课程设置,还有大量艰辛的工作要做。
同时在教学中,由于家政学是新兴学科,很多专业课教师都是从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专业半路出家,对家政学的学科性质也是不甚了解,在教学资源统合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使得家政学的教学显得杂而无章,无法形成真正的教学团队。在学术上,从事家政学研究的学者更是困惑不已,没有真正的学术机构及学术杂志,许多学术方面的活动只能借助其他学术机构,使得家政学的研究受到很大的桎梏。
(一)传统学术资源的缺乏
作为家政学学科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875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设立的第一个四年制的家政专业,而1899年纽约柏拉特赛特湖第一次家政会议的召开可以说使得家政学确立了自己的学科地位。此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家政学及家政教育事业都开始进入规模发展时期,内容涉及家庭生活的各个层面,并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在我国,古代家政的突出特点是:教育治家,管理齐家。强调的是家规家范,这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家政学的基本理论。但是仅从教育和家庭管理层面理解家政显然是不够的。解放后家政学作为独立学科在我国的大学中被取消,家政学理论研究可以说彻底中断,只有家政学中的实践技能部分在一些职业教育中得以延续,如缝纫、烹饪、居室装饰等。这使得我们在传统学术资源的摄取上明显感觉营养不足。
(二)西方理论的桎梏与不适性
应该说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刚刚开始市场经济改革时期,家政学的复兴与发展需要新的理论和模式,从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成功的经验对于我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但是我们在学习与借鉴的同时,也受到西方理论的桎梏。比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家政学专业,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成为家政教育的专职教师。这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紧密相连,因为他们的家庭需要专业家政人员的指导,所以世界上发达国家家政学专业的学生数量多,培养的方向也很多。而这些发达国家的办学模式和研究方向拿到我们国家,就会偏离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事实,出现很多的不适应。首先是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水平仍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人们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人们在满足温饱的状态下还没有过多的生活奢求。其次对于家政的理解人们还有很多误区,把从事家政的人员看作是服侍人、低人一等的职业。再有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贫富差距的拉大,形成家政教育出现为富裕地区和富人服务的取向,农村和社会弱势群体无法进入家政学的研究视野,使得家政学偏离了服务于全民的宗旨。
(三)本土化研究中理论框架的缺失
导致中国家政学发展困境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本土化理论研究的浅薄和缺失。国内在家政学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夏邦新先生在《论家政学的定义、对象和任务》一文中明确指出家政学的基础理论研究应该作为家政学发展的首要任务。而目前家政学理论研究大多数都停留在过去那种应用性层面上,这使得家政学的研究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一门学科如果失去最为重要的理论框架的支撑,那么它也就意味着这门学科的存在是空洞的,没有说服力的。
在中国向世界开放,全球知识体系日趋一体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家政学该如何在与世界接轨的同时,逐步形成本国的风格、理论和学派,进行本土化的理论构建,这是我们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强调家政学研究的本土化研究也是由家政学本身的特点决定的:首先,家政学研究是一种现实取向,要求从现实生活出发,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为宗旨;其次,家政学的研究必须可以还原为具体家庭生活中可以操作的指导或措施;最后,家政学的研究必然会受到本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除了考虑现实的原因,还要受到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制约。因此家政学的研究必须要解决本土化的问题。
(一)立足中国本土实际,增强家政学研究者的本土意识
有学者表明,当前中国很多的社会科学研究者都在使用西方的研究框架、概念系统和话语方式,似乎只有用西方的理论才能发展和推进中国社会科学研究。[1]这种“崇洋”和对西方理论的依赖心理,从根本上说是研究者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忽略和本土意识的缺乏。因此,在家政学传统学术资源不甚丰厚的情形下,我们必须看到中国文化传统的积淀和对文明的重要推进作用。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传统家政学资源进行梳理,运用我国独特的传统和路径,解决本土的实际问题,使家政学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每一个家政学研究者,都必须要具备一种强烈的实践关怀精神和本土意识,在中国特有的国情下探索家政学的发展与出路。
(二)增强学科的独立意识,构建学科本土化的研究体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学科的研究都要依靠科学的研究方法,明确本土化研究的思路,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传统文化和价值的借鉴和汲取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种本土化的研究方法体系,突破西方研究范式对我国家政学研究的桎梏,形成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特研究视野。建构家政学学科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在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要注意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实践技术层面,要有深层次的本土方法论的意识和追求。如有些家政学学者提出“家政哲学”[2]的研究范式,期望从惯习的视角对传统的家政学研究对象进行超越,使传统家政学对具体家庭细节的应用研究定位提升到学科思维理念的理论研究视域。[3]这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家政学学者已经开始对家政学的本土化研究进行深刻的反思和建构了。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本土化和向西方借鉴的关系
家政思想虽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但作为一门具有科学体系的学科,就必须要具有自己的理论价值基础,作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价值判断,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和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协调好本土化研究和借鉴外国经验之间的关系。在强调家政学本土化研究的前提下,着眼于中国实践,研究中国家政教育的现实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建构中国独特的家政学研究领域。但这并不意味着要闭门造车,关闭家政学对外交流的大门,在封闭的环境中自说自话。事实上,加强家政学的国际交流,认真学习西方家政学的进步理念,可以促进不同理论体系与社会的对话,加强中国和西方国家的相互理解,进而实现中国家政学与世界家政学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1]鲍传友.论中国教育政策研究的本土化[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3).
[2]樊金娥,李欧.对传统家政学研究“惯习视域”的学理反思[J].吉林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3]夏长宝.家政学的范式——家政哲学[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吉林农业大学青年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高等院校家政学专业的定位与发展研究”(编号:2007029);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度质量工程项目“家政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编号:TS1Z225)。
孙冬梅(1975—),女,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家政学、社会学研究;周亚峰(1976-),女,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实验师,主要从事家政学实验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