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艳
傣族民间舞蹈与朝鲜族民间舞蹈的比较
□余 艳
傣族位于我国西南边境,朝鲜族位于我国东北边陲,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两地虽相隔甚远,在文化遗风上都保留着原始的崇拜和万物有灵的观念,受着不同宗教信仰的影响,却又有着农耕文化“天人合一”人际和谐的思想,因此两者舞蹈既有不同的地域色彩,又有相同的乐舞风格,所表现出各自相同与不同的舞蹈形象和意境。
傣族民间舞蹈 朝鲜族民间舞蹈 地域色彩
傣族与朝鲜族分别居住在中国边陲,一在西南,一在东北,相距虽然遥远,但由于两民族的社会结构与经济生活相近似,都是从事农业生产过着安定农耕生活,在不同程度上保留着原始的崇拜和万物有灵的观念以及农耕文化“天人合一”人际和谐的思想,故对自然界充满着亲切感,又有来自儒家、佛教、道教的渗透,积德行善、多布施以修来世福等思想,和原有的传统观念。两者的民间舞都具有恬静、和谐、典雅、安详的特点,及优美的舞姿和意境。这两个民族地处中外交通的陆海通道上,得以广泛吸收中原与外来文化,古代都有过地方政权和宫廷舞蹈,所以发展到今天民间舞蹈都具有较高的水平。
傣族与朝鲜族都是擅长歌舞的古老民族,至今仍保持着古乐舞遗风,人们在喜庆欢聚以及日常生活中,必有歌舞娱乐,都有即兴表演的自娱性舞蹈。傣族称它为“依拉贺”、“嘎光”(意思是为聚集而舞),男女均可参加,边唱边跳,因每段歌词结尾多是唱“依拉贺”一词,其形式与“嘎光”基本相同,但“一顺边”更为突出,而且在唱词和结束前呼喊“水——水 (啾——啾)”,显得更加热闹。过去只在傣历新年“泼水节”、“开门节”中表演,现在已无限制,平时人们也会常聚在一起欢跳此舞。
朝鲜族称“玛克村”(意为即兴跳舞)是最具有农耕生活特征的传统舞蹈,是古代农业丰收后,人们聚集饮酒、歌舞娱乐的遗风。后来发展成为农忙季节农民自行结成互助组织中的娱乐活动。人们通过歌舞消除疲劳,慰藉辛勤,加强团结,以及号召人热爱农耕生活,两者形式近似,风格各异。两者农村中都有众多的舞蹈能手,民间艺人技艺精湛,从而使许多表演性民间舞蹈一直保持着艺术特色。许多民间舞蹈形式经过适当加工后搬上舞台表演,表演时以鼓为主要伴奏乐器,通过鼓手的轻重缓急交错击打奏出各种节奏,紧密地配合舞蹈变化。傣族的象脚鼓、朝鲜族的杖鼓,节奏欢快,舞蹈动作灵巧敏捷,表演乐观风趣。舞者舞姿、韵律和鼓的音色、音量及鼓尾的饰物摆动融为一体,达到人鼓合一的境界,使民间舞蹈的民族色彩更为浓郁。
傣族居住在北纬21°—24°地区,属亚热带气候。理想的天气,宁静的田园生活中,人们不喜欢激烈的活动,舞蹈节奏多是2/4拍的连绵不断的节奏型,舞蹈动作平稳,仪态安详,多规律性的重复,跳跃性动作少见。如“蜡条舞”,由女子表演的仪式性舞蹈,表演时,舞者两手各托一盘燃烛,在鼓、铓、钹等乐器伴奏中起舞。主要动作是两腕由外向内画圈旋绕或半蹲、跪下,或缓步前进,烛光随着舞姿的变化摇曳,形成虔诚的含义,具有明显的东南亚文化与小乘佛教文化成分。
朝鲜族居住在北纬41°—44°地区,属于北温带气候。虽与傣族同是以种植水稻为主要劳动的民族,但由于气候比较寒冷,舞蹈风格迥然不同。优美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历史原因,形成了朝鲜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反映在民间舞蹈中,形成内韧外柔的风格特点。舞蹈节奏丰富多变,并有跳动感,以6/8拍居多,舞蹈动作类型也比较多。人们把不同的节拍形成的节奏型称为“长短”,如“古格里长短”、“他令长短”等。各种“长短”都有特殊的鼓点与敲击方法,都有与之相应的特殊的舞蹈动作,而且舞者的呼吸在与“长短”相吻合中、在与乐手的默契交流中,随着“长短”流畅进行,舞姿优美,技艺精湛。如“杖鼓舞”、“扇舞”、“假面舞”、“拍手舞”、“农乐舞”等,带有古代东夷与朝鲜半岛文化影响的烙印。
傣族与朝鲜族都是喜水、尚洁的民族,但由于民族审美心理和民族性格不同,从而形成民间舞蹈中各自特有的形象与意境。傣族舞蹈体现的是水的绵延,涟漪波动,膝部均匀地屈伸、颤动,形成安详、舒缓的动律,舞姿柔美端庄。朝鲜族舞蹈强调呼吸的运用,感情含而不露,内韧外柔,潇洒典雅,体现了水的清澄,泉水的涌动。两个民族舞蹈中,都有“三道弯”和“一顺边”的基本形象,傣族多是向侧方的,即横线式的动态造型,如“踏点步双展翅”、“旁点单推手”等,朝鲜族则还有许多是向前方、斜方的,即直线式的动态造型。
傣族喜欢孔雀,通过舞蹈表现孔雀的善良,温顺和华丽,其他各自舞蹈中也不泛源于孔雀形象的步伐与舞姿造型,以此象征吉祥幸福,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朝鲜族喜欢鹤,鹤象征纯洁、善良、长寿,人们的崇鹤心态,经过长期的艺术加工与不断的升华,形成舞蹈最基本的步态,这种柔韧、飘逸的鹤步,是形成舞蹈潇洒、稳重、轻盈典雅风格的基础,又创造出不同的舞蹈意境。
在意境创造上,前者是热带珍禽、留鸟孔雀的升华,后者是北温珍禽鹤的意境创造,两者的根源都在于农耕生活、水稻种植和对远古百越人图腾的崇拜。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