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曲式分析课程的教学思考——针对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

2010-08-15 00:42
戏剧之家 2010年1期
关键词:曲式专科院校

一、高职专科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特点

所谓高职专科院校,即高等职业技术专科学院(学校),是针对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专门类院校而言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向不同于本科院校,教学目标则是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各个专业及各门课程都有他特定的学习内容、工作目标和对相应岗位的针对性。同样音乐专业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也有其独特一面。

二、曲式分析课程在音乐专业中的作用

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目标是在艺术学校、文艺团体、文化艺术教育培训机构、社团组织、传媒公司等相关部门从事表演或教学工作。与本科院校相比,我们的学生更要突出实践性、专业应用能力等方面。但实际上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在主抓的必修专业——钢琴、声乐方面基础薄弱,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仍然无法理解作品中更深的内涵。这时需要老师不断地引导和通过其他科目比如和声、中西方音乐史以及曲式分析等课程来加以辅助,这时曲式分析课重要性也就凸显出来了。

1.曲式分析课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的内在结构

就曲式分析这门课程来说,目标是针对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等方向的系统学习。音乐作品中的曲式结构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接触到的钢琴及声乐类的作品的曲式结构是纷繁复杂的,每一首作品的音乐内容绝不会和另外一首音乐作品完全相同。但是,曲式作为一种音乐思维的模式,总是会存在一些抽象的共同规律。掌握体现共同规律的曲式结构原则与一些最基本最常见的曲式类型,由此出发,进行举一反三的分析实践,利用这样的过程不断地熟悉自己平时练习的钢琴曲及声乐作品,这样就会对今后进入工作岗位进行二度创作做出了更好的准备,进而才能对各种各样曲式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曲式分析课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曲式分析课程作为专业理论课,在课程设计中是处于中后阶段的课程,需要以之前开设的基本乐理、基础和声、及音乐欣赏和音乐史方面的理论知识作为铺垫,更需要有器乐或声乐方面实践性强的专业课作前导,使学生能更直接地理解。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人进校后目标并不只是针对三年后的就业问题,还有很多学生更关心升本或者是参加自考本科来进一步提高学历,因此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对这一部分的学生而言就相当重要。在进入本科学校后进而要学习的相关课程有作曲、复调分析与写作和配器法等等,这些课程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曲式课程作为基础,并且有着很强的连带关系。因此作为教师在专科学习的这段时间内就要不断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学习的目标及意义,并且按学生的理解力不断调整上课的方式。

三、高职专科院校曲式分析课程上课的特点

市面上的曲式教材有很多种,难度差异较大,专业性强,而且普遍具有一定的深度。对于我们专科类的学生来说,如果老师完全按照书本上的内容来讲,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所以在内容上从专业的角度考虑进行了一些调整:

1.讲课内容调整

采用歌曲分析与写作的教材,在讲课内容上做了很大的调整,针对学生入学后必修的钢琴和声乐两个科目,所以在分析曲式的过程中谱例尽量选取学生经常接触的小型作品,并适当加入钢琴谱例。这样做不但容易理解,而且教学目标直指实践内容,上课效果较好。

2.学期目标明确

在课程内容上,第一节课就为学生制定本学期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意义及曲式学的用途,并且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一部曲式,如何辨别乐段当中的内容划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提高积极性。在以往教学中往往按照书本的内容在“一部曲式”之前会讲包括乐段构成因素和主题发展手法,这样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没有明确自己学的是什么,到底要学什么。所以在调整以后以单一部曲式为例,讲完结构以后再插入主体发展等内容,学生接受的效果更好。

以上就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点体悟。高职类院校中的专业理论教学的任务是艰巨的,如何能让学生在二加一的时间里更多地掌握专业实践的要领,是我们教育者在教学中不断地需要思考、需要验证、需要摸索的。

猜你喜欢
曲式专科院校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