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 哲
电影摄影艺术浅论
□单 哲
摄影是电影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构图、色彩、光线三大层面,对电影摄影艺术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论述。对于电影摄影艺术美学品位的提升与审美特征的把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电影 摄影 构图 色彩 光线
摄影不仅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电影艺术起着决定性作用。导演的艺术追求、艺术构思、艺术创造,演员的精彩表演,美术各环节(布景、服装、化妆、道具、灯光、烟火等)无不通过摄影得以具体呈现。可以说,没有摄影,便没有电影艺术。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电影之“影”就是摄影艺术。因此,把握电影摄影艺术的审美特征与艺术要素,对于整个电影艺术创作,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实践参考价值。
具体而言,电影摄影的特征与要点,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众所周知,电影艺术是镜头艺术,或称画面艺术,而镜头与画面的要点就是构图。
所谓“构图”,原是绘画艺术的重要语言,指的是依据一定的美学原则和题材、主题、风格的要求,在平面上布置、安排所要表现的物象的各个部分与各种因素,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画面和艺术形象。也可以说,构图就是画面的结构。电影艺术作为画面艺术,同样讲究构图,只不过它的构图是动态的、变化的。构图在电影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电影理论家波布克在其所著的《电影的原素》一书中指出:“没有一个导演会以漫不经心的态度来对待画面构图。整部影片的构图往往取决于电影导演在构图上的眼力。”而摄影的构图则是导演构图的具体体现。电影摄影构图的要点,有以下几点:
1.构图的要素。电影的构图要素,分为主体、陪体、环境三部分:主体是画面的主要表现对象,处于中心位置;陪体是与主体构成一定关系、作为主体的陪衬而出现的对象;环境是围绕主体与陪体的景物,包括前景、后景两部分。
2.构图的类别。构图的类别也称“景别”,包括全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
3.构图的摄影方式。包括摄影焦距(标准镜头、长焦镜头、短焦镜头、变焦镜头等)、摄影方法(推、拉、摇、移、跟、降、升等)、摄影角度(平视镜头、俯视镜头、仰视镜头等)。
4.构图的风格。电影摄影的构图,分为封闭式构图与开放式构图两种风格。封闭式构图强调画面的风格化设计,主体、陪体、环境的安排较为严谨,达到均衡、对称、稳定的视觉效果。银幕似乎就是绘画的画框,所有的艺术信息都容纳于其中。例如电影大师伯格曼的电影画面构图,就具有封闭式构图的艺术风格。而开放性构图则不讲究画面的位置经营,构图比较朴实自然。
5.构图的流派。电影画面构图又分为两大流派:一种是绘画派,又称作“构成派”,顾名思义,这是借鉴绘画艺术的构图原则,追求画面的造型感、完整感、视觉感、绘画感的流派。例如影片《黄土地》、《黑炮事件》等,都属于绘画派构图。另一种是幻实派,该派强调画面的真实、自然、生活化,主张在运动中捕捉对象,在实拍中造型,具有鲜明的现场目击感。例如影片《偷自行车的人》、《一个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等,都属于纪实派构图。
色彩是电影的亮点之一,也是电影摄影的重要艺术元素。马克思曾指出:“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陈兆金主编:《艺术鉴赏学导论》)前苏联爱森斯坦编剧、导演的影片《战舰波将金号》中,在黑白片中增添了红旗,成为引人瞩目的艺术亮点,开了彩色影片的先河。彩色电影的出现,更使色彩成性为电影重要的艺术元素,也成为电影摄影的重要艺术语言。电影摄影彩色的要点,有以下两点:
1.以色彩营造基调。色彩基调是指色彩在画面中所表现出来的总的倾向与风格,它既是视觉造型,又是情绪氛围,既是色调,又是情调,甚至具有某种隐喻性、象征性、倾向性内涵与意蕴。例如《黄土地》中的黄色基调、《红高粱》中的红色基调,都有深刻而动人的内涵与意蕴。
2.以色彩形成构图。色彩常常作为画面构图的组成部分,例如影片《小花》中,其色彩基调是鲜艳明朗的暖色调,但其中的回忆画面则运用灰暗的冷色调,给人以“老照片”的感觉,形成鲜明的对比。
光线也是电影摄影的重要艺术要素。
电影摄影的用光,多种多样。按光位分,有顺光、侧光、顶光、底光等;按光质分,有聚光、散光、软光、硬光等;按光向分,有前置光、背光、逆光等;按光调分,有低调光、高调光;按光度分,有强光、弱光等。有人说,“光线是电影的太阳”,此说有一定的道理。
责任编辑 王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