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乐
中国戏曲的程式性,表现为演员的角色分行、表演动作和音乐唱腔锣鼓等方面,都具有某些基本固定的格式规则。具体地讲,戏曲的程式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行当(角色分行)的程式性、动作的程式性、音乐唱腔锣鼓的程式性。
所谓行当的程式性,是指戏曲表演根据性别、年龄以及气质性格等特点对演员所作的一般角色分类。戏曲有生、旦、净、丑这样四种最基本的角色分类。根据这四大角色分类还可以派生出许多更加细致的角色行当。每一种角色行当应当如何表演(动作、唱腔和念白),都有一些特殊规定。
所谓动作的程式性,是指戏曲中的表演动作与生活中的自然动作有很大差异。虽然它源自生活,却经过了某种比较严格的提炼和规范化,具有一整套基本固定的格式规则。一些常用的程式性动作还有特殊的名称,如“起霸”、“卧鱼”、“吊毛”、“抢背”之类。
所谓音乐唱腔锣鼓的程式性,是指戏曲唱腔和器乐伴奏都有一些基本固定的曲牌和板式。戏曲中的动作、唱腔和伴奏都有特殊讲究,都有一些相对稳定不变的格式规定。这就是戏曲艺术程式性的具体涵义。
戏曲的程式不限于身段动作,戏剧语言、角色行当、音乐唱腔、化妆服饰等也都有自己的程式。人物的舞台动作如骑马、上楼、关门、开窗都有一套规范的动作符号;主要人物的登场,常有一套整冠、抖袖或理髯之类的规定动作,这是表演动作的程式化。其他如戏曲文学的宾白、曲词和分场制等,戏曲音乐的声腔、套数、曲牌、板式、伴奏、锣鼓经等,戏曲舞台美术设计中的各类幕布、虚拟布景、一桌二椅、脸谱化妆、戏衣、戏鞋、戏帽和刀枪把子等,戏曲角色生、旦、净、丑诸色的划分等,都有一定的体制和类式,即程式。其中戏曲唱词的定格要求,根据音乐的程式和每个字音的长短、高低、轻重等升降形式来调停音节,安排字数、句式,音乐的节奏决定着演唱的节奏和身段动作的板眼尺寸(节奏),所以音乐具有调节演唱和身段动作的作用。当然,音乐程式要和演唱程式、动作程式、脸谱程式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非常经济地表现生活——简洁,是中国戏曲程式的本质属性。以表演程式为例,“走边”是一种象征赶路的程式动作,一般表现人物身负重任,月夜行军,不走直径大道而在小道急行。在生活中,它包括了行走、窥视、辨路、隐蔽等很多内容,中国戏曲表演对此进行了浓缩和提炼,删去了一些不必要的细节,简化成为整袖提鞋、抄带踢腿、箭步、旋子等几个连续的基本动作,非常简洁,可说是一种“以一当十”、“以一求多”的表现手段。
程式化达到的另一个审美效果是鲜明。程式化是对生活中的原有面貌进行一番夸张、美饰、筛选等加工处理的结果,目的在于集中突出动作本身的主要特征,达到鲜明的审美效果。唯其如此,中国戏曲表现中的一切程式动作,都比生活中的动作来得强烈,幅度大,有节奏感。譬如中国戏曲脸谱,它舍弃了人的外貌上的细节差别,在抓住了各种人的“类”特征的基础上加以放大、夸张、美饰,进而制定了一整套的勾脸的规范,形象效果非常鲜明。中国戏曲在色彩上以红、白、黑三色作为基本色调,其原因之一,也是为了取得鲜明强烈的舞台色彩效果。戏曲形式表现上的程式性,导致了中国戏曲艺术非常推崇形式的体现,一方面,在中国戏曲舞台上,除了剧本问题之外,表演技术决定一切。这就决定了中国戏曲演员的技艺训练的重要性。如果说,不经过训练尚可到话剧舞台上去“闯”一下的话,那么,对于中国戏曲来说,不经过非常严格的基本训练,不掌握一定的表演程式,在舞台上就会寸步难行。
戏曲程式虽然具有规范化的涵义,但并不是一种没有生机的公式化的东西。因为程式本身就是历代表演艺术家在演出实践中,为了塑造具体角色逐渐摸索、不断总结经验创造出来的。为了表现不同的生活内容,演员可以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创造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和新的表演程式。有成就的表演艺术家总能在严格的法度、规矩之中,进行美的自由的创造,永远是遵循着创格、守格、破格、再创格的规律,丰富发展着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