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与声在民族唱法中的运用

2010-08-15 00:42赵丽萍
戏剧之家 2010年2期
关键词:声腔歌唱者唱法

□赵丽萍

每种唱法都存在气与声的运用,我国的民族唱法,更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在唱法上已拥有了一套合乎自己民族声乐发展规律的理论以及严格讲究咬字、吐词和适应本民族语言特点的行腔。运字而又富有变化,感情真挚、朴实,充分反映我们民族性格、精神面貌的心理特征和演唱风格的科学发声方法。民族声乐的唱法不同于西方美声唱法,也区别于其它传统艺术形式。它是一门综合艺术,是声音、吐字、韵味、表情、修养诸多方面的统一。

从古至今,从中国到西方在谈到声乐理论时,首先都谈到了“气息”的重要性,中国传统的唱论中强调“善歌者,必先调其气”,这是歌唱的一个总原则。因为气息是歌唱艺术的能源,有了气才能有强弱,才有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及音色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在好的气息状态下,才能把字、声、情、气结合好。常言道:“情是气之本,气是情之身。”也就是说人在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一定的气息状态之中,这种“气态”反映着一定的情绪。所以我们常讲的“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必须要经过“气”,有机地转化成声音,这就是我们提到的“气”是传情的先行官。歌唱者要得到深厚、饱满的气息支持,就必须使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也就是我国民族声乐传统中所称的丹田呼吸法。“但得妙喉响润,发于丹田者,自能持久。”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曾说过:“谁使用最少的力来唱,谁就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胸腹式联合呼吸时,随着气息进入胸腔,胸腔底部向下伸展,胸腔两肋向外展开,横隔膜下降,胸腔内器官向下移动,腹部膨胀,形成以丹田为中心的气息支持点。口鼻同时吸气,快而且深,呼气则缓慢节制、均匀,由于吸气量增大,呼吸周期延长,呼吸次数减少。这种方法解决了胸部的僵硬紧张的问题,全面调动了歌唱器官的主观能动作用。由于演唱者气息的容积增大,气息控制力加强,嗓音支持点明显,音量音域都得以扩大,声区调和统一,声音的表现力丰富。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歌唱呼吸技巧训练、正确地掌握好运用好气息,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获得好的声音。

民族声乐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与优秀的文化传统,它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艺术在声乐乃至整个音乐领域中的集中体现和突出代表。因此,一定要强调其气与声运用的民族特色。

民族唱法从历史文献到歌唱实践都非常重视语言的表达。歌唱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艺术,是音乐化了的人声与文学语言。这种人声与语言巧妙结合的艺术,既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又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这种在精湛演唱技巧基础上形成的美好声音,是歌唱者的目的。声音是创造歌唱艺术的重要手段。歌唱者首先要训练圆润、洪亮、流畅、优美的声音。声音和唱词结合起来为“声腔”,所谓声腔圆润就是在演唱时正确地润腔行腔,创造出完美的歌声。我国有三百余种戏曲和品种繁多的曲艺,以及五十六个民族的民歌,由于语言韵味与音乐风格的不同,就产生了民族声乐艺术中丰富多彩的声腔。“字”是一切声腔的基础,而“声”是一切声腔的上层建筑。如果我们在歌唱的基础上加强“字”与“声”的巧妙运用。“字声”并重、吐字清晰、语言生动,立足于我国丰富的民族声乐传统基础上,大胆地借鉴欧洲传统唱法的优点,在忠实音乐,服从语言的原则下,解决一系列的技法问题。那么,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水平将会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猜你喜欢
声腔歌唱者唱法
论歌唱者的文学修养与声乐修养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黄梅戏声腔研究》出版发行
戏曲声腔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
豫剧俚谚中的声腔表演艺术初探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试论声乐演唱中良好心理的培养
“手舞足蹈”破难点——谈“划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