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唯正
大山里的牡丹花
——记湖北省来凤县南剧团青年演员龚敏
□秦唯正
灵秀的武陵山积淀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清江水酉水河哺育着千万万土,苗汉各族人民在这巍峨的大山中,在这清清的母亲河畔,生息相伴,代代繁衍,他们创造了众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并使之不断创新、不断升华。南剧这一民族艺术的奇葩,就发源于酉水上游湖北省来凤县这个风景秀丽、民风朴实的地方。传说古代有凤凰飞到这里不愿离去,因此来凤又叫凤凰迷恋的地方。
在这凤凰迷恋的地方有一个全省最小的剧团,湖北省来凤县南剧团。南剧是湖北省四大剧种之一,恩施州五个剧种之首,历史上即有南剧“桃花扇”被顾彩誉为“即在全楚,亦称上驷”。260年前即发展成为享誉鄂、渝、湘、黔四省边区的板腔式皮黄戏剧种,其声腔丰富,计有南路、北路、上路、高腔、昆腔、杂腔和恩施州及鄂、渝、湘、黔四省边区各地的民间音乐,形成了唱腔优美、音乐动听的民族戏剧,成为恩施州民族戏曲艺术的一朵奇葩。南剧经过两百余年十一代科班的传承,为活跃四省边区人民的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戏文中的道德风尚教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从民族英雄的气节到礼仪、孝道的教育无不对人们的世界观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山中的人们在南剧艺术魅力的影响下,培养了好的道德风尚和热爱真善美的品行,欣赏了艺术,受到了教育,可说是受益匪浅。现在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和观众对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戏剧陷入了不景气的境地,特别是边远山区更是难以为继,但是来凤县南剧团却始终矢志不渝,坚持戏剧的发展,连年来组织剧本、音乐创作人员创作演出了大量的南剧新作,如《西兰卡普》、《山寨新家》、《边寨新曲》、《故乡也有彩云天》等剧目,培养出许多南剧新秀,如龚敏、余开国、张明霞、徐彩霞、王立智、欧阳明星、朱洪波、王涛、张勇等,这一批戏剧工作者热爱南剧、喜欢南剧,长期坚持在南剧的舞台上,使南剧在目前戏剧萧条的情况下得以继承和发展。
2010年12月来凤县南剧团青年演员龚敏同志以优异的成绩,夺得了湖北省第九届“牡丹花”奖,她参演的南剧剧目《西兰卡普》和《故乡也有彩云天》获得了众多专家评委的好评,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使龚敏和她的同伴们激动不已。获得“牡丹奖”的殊荣,和龚敏同志平常的刻苦努力以及组织的培养分不开。龚敏同志出生于恩施市一个工人家庭,从小热爱艺术,一九九二年在十几岁时就由来凤县南剧团定向招生考入湖北省艺术学校南彩班学习,她学习刻苦,工花旦、小生行当,是一名很优秀的学员,一九九五年毕业后定向分配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南剧团工作,她在这个大山里的小剧团得到了更多的磨练,表演上进步很快,演出了很多受到观众欢迎的南剧节目,如《边寨新曲》、《借口》《麻将风波》、《西兰卡普》、《故乡也有彩云天》等。她在表演上很入戏,演什么像什么,对剧中人的内心活动,揣摩得很贴切,一招一式都很完美。
龚敏同志出于对南剧事业的热爱,平时坚持苦练戏剧基本功,虚心向南剧老艺人和团里的老同志学习,力争多演戏、演好戏,并牢固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参加上山下乡演出,无论条件多么艰苦,过程多么艰难,她都能克服困难把戏演好。克服病痛和家庭两地分居的困难,时刻以工作为主,从不耽误演出,是她的又一特点,顶角色是她经常性的工作,其他同志因病不能演出,她都能迅速顶上。她不论是演出还是排练,都能十分认真。她是一个非常直爽的人,在担任艺委会副主任的工作中非常负责,对自己对同伴都严格要求,对排练演出中不认真的情况,她都敢讲,敢说,敢于批评。同伴们对她也都能理解。在十几年的演出生涯中,她硕果累累,好戏不断。
1999年龚敏主演的南剧《边寨新曲》获得州五个一工程提名奖,2001年她主演的创作剧《借口》获得州小戏、小品比赛银奖,2002年出演《借口》获得湘、鄂、黔、渝四省边区少数民族歌手、戏曲大赛表演银奖,2004年她主演的小戏《烟站风波》获得州“金叶杯”青年才艺比赛表演优秀奖;2005年她参演的大型南剧《西兰卡普》被列入“八艺节”候选节目;2006年获得全县“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07年参加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湖北分赛区原生态唱法比赛,获得二等奖,同时获得湖北青年音乐界最高奖项“金编钟”奖;2009年她主演的南剧《故乡也也有彩云天》获得首届地方戏汇演表演二等奖;同年被州中级评委委员会评定为“三级演员”。2010年龚敏主演的南剧《故乡也有彩云天》参加在杭州主办的全国小戏小品大赛获得“良绪杯”演出奖,紧接着她主演的南剧《西兰卡普》《故乡也有彩云天》参加湖北省第九届牡丹花评奖,获得了恩施州第一个戏剧“牡丹花”奖,使我省民族剧种参加牡丹花评奖,取得了零的突破。
龚敏同志经常勉励自己,“作为一名青年演员,要以精湛的艺术感染人,以高度的热情对待人,以高尚的情操帮助人,以博大的胸怀团结人,时时先行一步,处处争当排头兵。”愿龚敏在表演地方戏艺术的道路上茁壮成长,愿这朵艺术之花开得更加鲜艳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