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形势下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0-08-15 00:42张艳枫
戏剧之家 2010年5期
关键词:文化站农村建设

□张艳枫

党的历届代表大会都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其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特别是在当前,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已迫在眉睫。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创新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在内容上,要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推进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

当前,农村群众文化设施跟不上经济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问题较突出。一些地方文化站有名无实、濒临解体,过去农民群众络绎不绝到文化站活动的场景不复存在。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农民个体经济走向富裕,但并未带来以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为依托的农村文化事业的巩固与发展,作为上层建设的群众文化没有跟上经济基础的发展。面对农村这些年文化大幅度滑坡,不少农民不免产生疑问:现在我们吃不愁、穿不愁,反为无处娱乐发起愁来了。落后的文化设施已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这些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关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大的历史任务提出来,反映了九亿农民的心声,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在形式上,我们要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不仅要为农村提供更好的文化产品,还要让它们在农村扎下根、结出果。

有人说,当代中国农民是最大的弱势。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视,对农村的文化工作提供了—个很好的发展轨道。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文化与群众联系最直接的组织机构,曾经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解放初的文化室,到大跃进时的俱乐部,从“文革”时的宣传队,到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文化站,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十分艰辛。可以说直到文化站的出现,才有了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文化站也曾经风光一时,发挥过一定的历史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免征农业税之后,农村文化站日渐衰落。所以,我们要变“送文化”为“种文化”,要在农村建立一支有素质、有文化的基层文化干部队伍。他们要热爱文化事业、不怕吃苦,具有开拓创新、善于动脑、创造条件开展文化工作的能力。

二、更新思想观念

思想观念的更新,是新农村文化建设创新的前提。

近年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存在着一些新问题。特别是在某些人的头脑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和影响创新的思想障碍,这主要表现在,有的领导不敢创新,习惯于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的动力。如果不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创新就无从谈起。现在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立足现在,着眼未来,使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体现出应有的时代性和创造性。因此,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中解放出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克服无所为安于现状、怕担风险等思想情绪,强化责任意识、发展意识、改革意识。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三、创新建设思路

思路的创新,就是把思路从旧框框中解放出来,紧密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努力探索符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把农村优势有效地转化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竞争优势。

一是突破盲目跟风的思维定势,确立符合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定位。盲目跟风是一种简单化的线性思维方式,其要害在于主观愿望脱离客观实际。思路创新首先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发挥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力,找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定位。

二是突破“一味求公”的框框,构建多元化投资机制。在建设思路创新中,我们要根据实际发展的要求,从根本上消除依附于一切都要靠政府投资的旧的落后的观念,开辟多方位投资之路,建立多渠道的投资体制和有效的筹资机制,把新农村文化硬件设施建设真正纳入当地各项事业发展的规划中。同时,要由政府牵头,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新农村文化事业,采取“国家、地方、部门、个人和内外资一起上”的方针,按照“谁投资,谁得益”的原则,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兴办新农村文化事业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文化站农村建设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新时代基层文化站所如何开展好群众体育文化活动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机制的新举措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探讨农村文化站的生存与发展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