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伟 陈俊红
表1 青年和老年出血性脑卒中类别及性别分布
表2 青年组与老年组出血性卒中临床特点、病因、危险因素及病死率比较[例(%)]
脑卒中是当前导致人类残障和失去独立生活能力的主要疾病之一。出血性卒中更是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以往,人们认为脑卒中是老年性疾病,但是近年来45岁以下青年人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在临床特点、病因、危险因素及病死率方面与老年人有所差异。本文对2007年7月~2009年9月住院的102例45岁以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100例老年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7月~2009年9月我院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其中青年组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8.2±6.5)岁;老年组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72.9±9.6)岁。
1.2 方法 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且经过头颅CT或MRI证实为出血性脑卒中。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病因,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脑血管病史、吸烟(1包/d,2年以上)、饮酒(1两/d,2年以上)、高脂血症],临床表现,病死率等,并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两组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青年和老年出血性脑卒中类别及性别分布,见表1。
2.2 临床特点 青年组头痛发生率高于老年组(P<0.05);意识障碍及偏瘫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病因 老年组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脑血管异常(脑动脉瘤17例、脑动静脉畸形13例、烟雾病4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脑膜动静脉瘘1例)发生率高于老年组(P<0.05),见表3。
2.4 危险因素 高血压为两组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青年组高血压发病率低于老年组(P<0.05);吸烟、饮酒和高脂血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5 病死率 急性期病死率青年组高于老年组(P<0.05),见表2。
3.1 病因 两组分析结果提示同老年出血性卒中一样,青年出血性卒中的病因仍以高血压为第一位[2-3]。而青年组高血压发病率低于老年组,提示高血压病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加,也正反映了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长期高血压可促使深穿支动脉血管壁结构变化,发生微小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破裂出血[4]。本资料显示高血压所致青年人出血性卒中以男性多见(50例,49.02%),可能与男性长期大量吸烟、过量饮酒有关[5]。另外,脑血管异常(包括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烟雾病、海绵状血管瘤、脑膜动静脉瘘等)在青年出血性卒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3.2 危险因素 高血压是青年、老年组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高血压又是最可治的危险因素。然而很多青年高血压患者对这一高危因素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青年脑卒中患病率逐渐增高。因此防治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好的一级预防[6]。对于有可能发生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必须行有效降压,降压治疗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非常有效[7]。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青年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经常吸烟和大量饮酒是青年人出血性脑卒中一个重要危险因素,Tobias和Monforte等[8-9]研究表明,可能的机制是CO和尼古丁可增加血小板黏附度,影响脂质代谢,导致动脉硬化。而乙醇可使血压升高,长期饮酒还可导致脂肪代谢障碍,促进脑小动脉玻璃样变性和粥样斑块形成,成为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血脂代谢异常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也是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此外,文献报道在青年人中由于药物滥用引起的出血性卒中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0]。
3.3 临床特点及病死率 本研究结果中,青年组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这与肖莉等[11]报道的结果一致;头痛、呕吐是中青年出血性卒中患者突出的临床表现。相比之下,老年组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头晕、乏力等,典型的头痛者仅占33%。中青年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24h以内死亡者最多占11.76%,且最常死于脑疝形成,明显高于老年组。说明青年患者颅内高压症状比老年患者严重。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对颅内高压有一定缓冲作用,而青年患者脑组织饱满,故对颅内高压敏感,易发生脑疝。
综上所述,青年出血性卒中患者在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病死率上均有一定独特性,因此针对中青年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病因等,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卫生宣教:戒烟、戒酒、控制血脂、控制血糖、控制血压、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定期体检有助于减少中青年出血性卒中发病率。
[1]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739.
[2]高玉苹.老年与中青年出血性卒中419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8):1117-1119.
[3]李长芳,刘沁,刘骅,等.青年人出血性脑卒中110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07,28(11):8-10.
[4]韩熊.脑卒中诊断与治疗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212-232.
[5]毕齐,张茁,张微微,等.2359例青年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06-108.
[6]王文志.临床医生应重视脑卒中的一级预防[J].中国卒中杂志,2006,1(8):9-10.
[7]胡运清.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0):34-35.
[8]kurth T,Kase CS,Berger K,et al.Smoking and the risk of hemorrhagic stroke in men[J].Stroke,2003,34(12):1151-1155.
[9]Monforte R,Estruch R,Graus F,et al.High ethanol consumption as risk factor fo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people[J].Stroke,1990,21:1529-1532.
[10]McEvoy AW,Kitchen ND,Thomas DG,et al.Lesson of the week: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 in young adults:the emerging importance of drug misuse[J].BMJ(S0959-8138),2000,320(7245):1322-1324.
[11]肖莉,张志华,卓衍华,等.急诊绿色通道在抢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价值[J].西部医学,2006,18(6):735-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