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庆思 邹秀清
(山东莱芜市人民医院,271100)
进展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发病 6小时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性加重的脑梗死,其发病原因绝大多数为血栓继续扩展所致,常规的临床治疗手段难以控制病情进展,多数研究认为溶栓是目前理想的治疗手段,但时间窗要求在6小时内,我们自2005年2月~ 2009年2月采用低分子肝素合用降纤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观察低分子肝素合用降纤酶在控制进展性脑梗死的病情进展方面,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及临床疗效方面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80例入选病例均为发病 6小时~48小时内入院且6小时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性加重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经CT排除脑出血。临床诊断:脑梗死,均为初病患者,无出血性疾病,无消化性溃疡,除外心房纤颤,血压在 180/110mm Hg以下,年龄小于80岁,无其他溶栓禁忌症。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评分标准,轻型 0分~15分,中型 16分~30分,重型 31分~45分,随机分为 2组 ,A组 (治疗组 )40例 ,男 24例 ,女 16例 ,年龄 44岁~76岁,平均 60岁,发病时间 6小时~ 12小时 17例,12小时~ 24小时 18例,24小时~48小时 5例,轻型 14例,中型 21例,重型 5例;B组 (对照组)40例,男 22例,女 18例,年龄 42岁~75岁 ,平均 58.5岁,发病时间 6小时~ 12小时 16例,12小时~ 24小时 18例,24小时~ 48小时 6例,轻型 15例,中型 21型,重型 4例。 2组间发病时间、年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给予20%甘露醇、络泰、胞磷胆碱、阿斯匹林肠溶片等药物治疗,B组患者用低分子肝素 4100u,IHQ12H,2周1疗程。 A组患者用低分子肝素 4100u,IHQ12H,2周 1疗程,加用降纤酶 10u入 NS250m l静脉滴注 QD,共用 3天。
1.3 观察指标 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在用药后 24小时、7天、21天根据评分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定。基本痊愈:NFD评分减少91%~ 100%,病残程度 0级;显效:NFD评分减少 46%~ 90%,病残程度 1级~ 3级;好转:NFD评分减少 18%~45%,生活能自理;无变化:NFD评分减少或增加在 17%以内;恶化:NFD评分增加 18%以上;死亡。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方法采用 t检验及X2检验。
表1 2组病例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根据 NFD评分结果,第 24小时疗效观察,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P<0.05;第7天时疗效观察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 P<0.05;第 21天疗效观察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 P<0.01,A组治疗后 24小时与治疗前比较疗效显著P<0.05,B组治疗后24小时与治疗前比较疗效无显著差异 P>0.05,2组均无并发出血病例。
表2 2组病例治疗 21天临床疗效比较
A组治愈率67.5%,显效率87.5%,B组治愈率45%,显效率62.5%。2组治愈率比较 P<0.05,显效率比较 P<0.01。2组比较 A组疗效优于B组,差异显著。
进展性脑坏死是发病6小时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仍继续加重,血栓仍继续扩展,应用常规的临床治疗效果差,不能有效阻止病情发展,且预后差、致残率、致死率高。我们根据溶栓治疗宜用于新鲜血栓所造成的短期内的脑缺血的特点,对于发病时间超过6小时,但病情仍在进展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合用降纤酶以阻止血栓的扩展,重新恢复缺血区的血液灌注,阻止病情的发展,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低分子肝素具有:(1)抑制凝血因子Xa及纤溶酶原的活性。(2)改善血液粘度,降低纤维蛋白的浓度及红细胞压积。(3)通过与血管内膜结合促进内源性氨基多糖的释放,从而发挥较强的抗血栓作用。降纤酶是由蛇毒去除出血毒、神经毒等多种毒副作用精制而成,是一种新型强力单成分的类凝血酶样物质,能增加纤溶酶原激活剂的释放,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促进t-PA释放,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而抑制血栓形成。同时通过抑制缺血后c-fos基因的表达,减少细胞内Ca2+增多和缓解氧自由基损伤而起保护神经元作用。结果表明,A组较B组能较迅速控制病情进展且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明显改善,显效率明显提高,这进一步说明低分子肝素合用降纤酶起到了协同作用,且未出现颅内出血及其它脏器出血等严重副作用。本文针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特点,于发病后6小时~48小时应用该疗法,收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这进一步说明低分子肝素合用降纤酶不仅能降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而且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是安全有效的。对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