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危机中破茧 变革中化蝶——专访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

2010-08-08 07:56刘光琦
中国储运 2010年2期
关键词:运输物流企业

文/本刊记者 刘光琦

2009年,中国经济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惊涛拍岸,不仅成功兑现了保增长、保民生的诺言,也给挣扎在危机泥淖中的世界经济带来了复苏的动力和希望。

纵观这一年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可谓振奋人心,前三季度在四万亿、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汽车家电下乡等一揽子计划的刺激下,由投资和消费组成的国内需求的扩大,弥补了外需的急速收缩,使中国经济增速从年初的6.1%回升至8.9%,四季度随着稳外需各项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中国外贸也呈现出了进出口规模逐步扩大的态势,并最终为实现全年“保八”的目标增加了筹码。

在跌宕不凡的2009年中,中国物流行业到底有哪些得与失?金融危机的洗礼对中国物流企业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在2010年我国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中国的物流企业需要关注哪些机会?未来,中国物流行业又该何去何从?……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进行了专访。抚今追昔,王会长对2009年的中国物流做了详细的回顾,也对未来的中国物流业进行了展望,他说,2009年对于中国物流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有冲击,有亮点,但总的来说,中国物流在这一年不仅经受住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考验,实现了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也找到了冲破束缚,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方向;而2010年中国经济的调整变革也将为物流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中国储运》:2009年,中国经济完成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作为一直关注中国物流发展的专家,您认为中国物流行业在2009年有哪些收获?

王德荣:最大的收获就是中国经济各界,包括政府和企业都对物流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物流被纳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这是物流第一次作为产业纳入国家的发展重点;可以说2009年把物流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规划一经出台,很多的省市也相应制定了物流的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召开了物流与制造业联动的会议,湖北省也成立了物流发展局。我参加了几次西部地区的经济会议,四川和新疆等地的政府部门已经深刻认识到,改善物流环境是提高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非常重视物流基础建设,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加快物流发展。

第二个收获就是中国物流服务系统建设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企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首先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作为物流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基础建设进展迅速,公路、铁路、民航都取得较大进展。2009年,我国铁路建设完成投资6000个亿,这是相当于以前7、8年投资的总和;高速公路和港口业发展得也很快,特别是港口业,已经基本具备了随到随卸的能力。在物流的运作基础设施方面,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仓储设施建设蓬勃,更新很快。与此同时,信息基础设施,在中国信息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已经初具规模。

其次是发展迅速,不单是数量多了,我们物流企业大多是由运输企业、仓储企业和货代企业转型而来,这个转型的过程在加快,一批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在提高,首先是业务量做大了,比如远成集团,之前他的业务量只有30多个亿,而2009年已经达到了40多个亿。其次是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作为供应链一部分,物流企业已经可以承担起策划供应链管理与实现的任务。第三是物流企业的物流新产品也在不断涌现,如E物流、金融物流等概念不断涌现,专业化水平很高的危化品物流、冷链物流和精细物流、快递等行业也在不断创新服务。与此同时,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等物流中的各个环节作业供应商也在改进自身操作模式,以应对物流发展的需要。

第三个收获是物流需求市场在不断扩大。我国生产和流通企业更加重视物流管理,将物流管理从主业中剥离出来,外包给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承担。各个大型的生产流通企业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指标并收到很好的效果,装备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联运规模的扩大就是最好的明证。

《中国储运》:谈到2009年,就不得不说全球金融危机。如今,中国经济经受住此次危机的洗礼已经企稳回升,回过头来谈,您认为此次危机对于中国的物流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王德荣:2009年金融危机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让我们的企业经受了一次考验。首先金融危机带来的不仅是外需的减少,还使得我国深层次潜在的结构问题暴露出来。我国已经到了工业化中期,经济发展引起的产业集聚及人口集中,经济结构调整、城镇化发展及社会分配问题等深层次的问题已经开始显现,经济危机与之的同步到达,让这些问题集中暴露出来了,在这个背景下,外需的减少,物流的需求减少,对物流企业带来的影响可谓来势汹汹,几个月的功夫就席卷全国。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物流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我专门做了一次调研,相当一部分的物流企业经理人认为,这次的危机既是危险又是机遇,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思考一下服务环境、服务对象的变化,思考一下企业该如何提升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利用业务少的时候,抓紧内部结构的整顿,业务流程再造,网络布局调整,岗位责任制落实,各方面资源整合,在外需减少的情况下,为扩大内需提供服务,随着危机过后,经济企稳回升,再以新的面貌应对新的环境、新的任务;很多物流企业的老总都说这是一段十分值得纪念的日子。

物流是一项管理技术,需要高端的管理人才来支撑的,从物流企业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传统企业朝物流企业转型,大概只有十来年的时间。中国由于物流企业的发展较晚,高端的物流人才也比较少,虽然大家纷纷向物流企业转型,但是转型成功的企业不多,一些中小企业本质上还是仓储企业或者运输企业,这些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大,这是企业转型的一个阵痛的过程,随着经济企稳回升,业务的恢复,这些企业也该总结一下教训,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中国储运》:回顾2009年,您认为哪些大事可以对中国物流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王德荣:第一件大事就是物流振兴规划的出台。振兴规划中的原则性条文,已经将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思路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全面概括,并指出了出路。有了这样一个纲领性文件,中国物流发展事半功倍。

第二件大事是由发改委搭台,为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的对接提供机会。众所周知,制造企业物流链最长,物流服务最复杂,物流水平要求最高,物流量也是最大的,双方对接启动了物流需求,将为物流行业发展提供推动力。

第三件大事是各地政府纷纷制定规划,在组织上落实机构负责物流的发展,标志性的时间是湖北省成立物流发展局,各地发改委也在制定物流发展机制,这些都是物流振兴规划出台带动的,体现了各级政府对物流的重视。

此外,《邮政法》的出台、2009年铁路、交通大投资也都是将对物流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事之一。

《中国储运》:说了很多物流界振奋人心的大事,也不由想起存在的问题,那么您认为现在我国物流业和企业还存在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王德荣:2010年是中国“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发展改革会议都已经明确了2010年的任务,这一年是我国经济继续平稳快速增长发展的一年,也是我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内需比重,改善民生工程的重要的一年。在这个背景下,物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任务将更加繁重,为了提高国家的经济能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物流发展仍然是我们一个繁重的任务。应该看到,现在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质量还不能全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们物流企业虽然发展的不错,但是和国际物流巨头相比,我们还有很多差距。比如,在国外设点超过100个国家,服务网络超过一万个网点的中国物流企业有几家?我国物流服务的质量和国外物流服务质量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此外,还有在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我们到底需不需要那么多的园区?需要多么大规模的园区?已建园区的功能发挥得怎么样?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面对和改善的问题。

2010年,我国的社会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经济结构的调整,区域的协调发展,城乡的统筹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任务很繁重,不光数量大,结构也在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对此我简单谈三个观点。首先,我们物流企业应该尽快做强做大,应该看到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在这个背景下,物流企业该如何应对,如何采取得力措施满足庞大的物流需求,就必须要加快发展,尽快把服务能力和质量提高。其次,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我们的物流基础设施还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特别是运作基础设施,如何进一步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修订规划,充分把资金的效能发挥出来,把已建成的和在建的设施功能发挥出来。第三,在发展中要提高服务能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包括内部的规章建制都要建立好。在新的一年,希望物流企业再迈一大步,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中交协的任务有两项,一个是推动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一个是推动中国物流的发展。

《中国储运》:200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都已经为201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定下调子,在保平稳促发展的前提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乡统筹和区域建设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旋律,这对物流业有哪些影响?

王德荣: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几个重大的事项,分别是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乡统筹和区域建设、加快落后地区发展、西部振兴和东北崛起、重视农业的问题、将民生工程提到重要位置,这其中,我们的物流企业能看到哪些发展机会呢?

首先,这些举措都会使国家的物流服务总量增加,物流企业应该承担起支撑作用,增加操作能力;第二,物流服务的对象在变化,比如之前煤炭的运输很多,未来可能是新产品的物流增加;第三,以前对外贸易的重点是欧美日,现在提出来要广泛走出去请进来,我们和发展中的国际经济体在加快合作;第四,区域经贸发展可以看出地区间的物流将加强;第五,加强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业物流将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我曾在会上讲过,如何让老百姓及时买到便宜的东西,这就是农村物流亟待解决的问题。中邮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其他的物流企业也要关注到这方面的机会。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这些事项都需要物流提供支撑,物流企业应该关注这方面的变化,物流产品也要创新变化。

《中国储运》: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的世界气象大会上承诺碳排放量将减少40%。运输业是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

王德荣:低碳交通方面存在三个层次的问题,首先是从整个运输结构方面看,运输的五种形式包括铁路、航空、水运、公路和管道,这五种运输方式根据中国的国情,根据他们各自的技术特点,如何摆正他们的位置,是需要国家确认的。在这五种运输方式中只有铁路可以电力驱动,因为在轨道上摩擦系数小,动力需求就小,这是一种低碳环保型的运输方式,能用铁路的地方应该尽量发挥铁路的作用;中短途的运输和分散的运输是公路的优势,但是能耗高,污染大,成本大;水运的摩擦力更小,水运的能耗和污染也是很低的。所以从国家角度来说,建立低碳交通,还是能用铁路的则用铁路,能用水运尽量用水运。其次,各种运输方式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性能,节能减排。第三,就是在运输组织当中如何减少空驶,增加实载率,从这个角度讲,认真策划就能节能减排。

《中国储运》:2010年,中国交通协会将主要进行哪些的工作,推动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

王德荣: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是1982年成立的,已经有28年历史了,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协会之一。中交协的任务有两项,一个是推动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一个是推动中国物流的发展。对中国交通协会来说,在2010年要分别在两个方面各自办好三件事。

首先是在推动中国运输发展方面,第一,中交协作为行业组织要对交通运输行业如何应对“十二五”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向国家提出建议,包括发展速度及各种运输方式的位置结构等方面;第二,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如何建立低碳的交通系统,向国家提出建议,推动环保事业,宣传号召交通运输各界向低碳经济方向发展;第三,推动联运的发展,包括如何做好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包括运输的设备上如何连接,在运输的管理上如何连接,在政策法规系统上如何保证其顺畅连接。

在推动物流发展方面,第一件事是围绕“十二五”规划向国家提出建议,做好“十二五”的物流发展规划;第二件,是采取多种措施,加快物流企业的发展问题,包括颁奖评比,向国家提出政策建议,促进物流企业的兼并重组整合等,培育大型企业,使国家形成一个各种所有制并存的、大中小结合的、专业化匹配的、地区分布合理的物流企业群体;第三件就是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物的流动,也依赖信息的流动,我国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还没有建设完善,企业自身的物流信息系统也需要加快建设,现在信息产业发展很快,加快推动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总之,把这两个行业做大做强就是我们的责任。

猜你喜欢
运输物流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