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凤鸣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今年两会的首场提案办理协商会上指出,当前我国住房建设还比较粗放,住宅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商品住房市场还没有成熟,大户型、高档住房供应比率偏高,部分消费者中也存在超前、过度的消费现象,这种状况和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相适应。
齐骥表示,今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引导建立合理的住宅建设和消费模式,首先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住宅,推进工厂化和装配式的现代施工方式,促进住宅产业化,促进住宅质量和舒适度,同时推广和鼓励商品住房的一次装修以减少二次装修的浪费现象;其次是完善对低收入家庭的保障体系,健全对中低收入家庭和新就业人员的住房支持政策,并加快推进引导居民立足自身能力和住房需求适度梯次地进行住房消费;第三要加大住房供应结构的调整,加大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特别是节能省地型住房的供应,在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的同时,通过金融税收等手段,约束居民不合理的住房消费。
当前国家的政策是重点发展满足当地居民自住需求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要求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占今后住宅开发比例的70%以上。中小套型住宅并不是新生事物,我国香港地区住宅就是以小户型为主,而且,通过看香港地区的小户型,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国家规定的90平方的界限,即使再小一些可以满足居住、生活的需要。
在香港,人多地少和寸土寸金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因此香港的住宅建设除了往高层发展以外,居住面积以小户型为主。其中,4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叫做A户型,C户型是70到99.9平方米,B户型介于两者之间。A、B、C户型叫做中小户型,而6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占整个房产市场的72%以上。香港的D、E户型是100平方米到159.9平方米,160平方米以上才叫大户型或者豪宅,大户型、豪宅的生产套数在香港大概占到10%以下。香港小户型主要集中在其公营房屋里,即公屋,而公屋是香港的大众住宅形式。目前,大约有300多万人居住在公屋之中,大约占香港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目前,中国城镇住房大量短缺。据统计,自1999年以来,城镇中建了约7000万套、近80亿平方米的新房,这相当于到2008年2亿城镇家庭中的35%住上了新房。但这也意味着每百户城镇家庭中,每年仅有3到4户住进新房。但是我国目前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非常大,尤其在一线城市里,刚性需求在购房人群中是占主导地位的。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面积严重不足。数据显示,在全国城镇低保家庭中,各级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已解决的住房困难户仅占7%左右;在全国已开展廉租住房的城市,其覆盖面仅有1%。举个例子,即使按照国家2008年的经济适用房竣工面积来说,600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如果按照更小的户型来建造的话,能提供的保障房数量又翻了一番,可以给更多需要的人尽快提供一个生活的地方。而且,在户型设计合理的情况下,适当减小一些房间的面积是不影响房间的正常使用功能的。
小户型并不是以降低生活品质为代价的, 设计合理的小户型不但大量节约社会资源,同时也大量节约了业主购房成本与物业使用成本。在设计的时候,省下户型中利用率相对不高的空间,对书房、厨房、客厅的功能进行重组压缩;将家电、家用设施与墙体结合,尽量提高空间利用率。与此同时,对社区的会馆、商业配套进行全新定位,全面服务于业主的日常生活,在相当程度上让会馆与商业配套,代替家家户户的客厅、厨房和书房。尽量做到:“家居空间紧凑化、环境空间功能化、会所空间场所化、商业空间生活化、网络空间无域化”。为确保“小户大家”的品质,必须做精装房而不是毛坯房;会馆与商业配套,一定要坚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服务业主获得营利,以维持永续经营。
中国大量需要的其实是经济实惠的户型,一味做大,只会让百姓承受更高的总价,从而影响生活质量。我们应该多学习香港,把小户型做好做精。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即使经济得到更大的发展,中国的人居也应以“小康目标”面积为宜;提倡大面积居住标准,只会使资源与能耗不堪重负,从而影响社会的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