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2010-07-31 02:17张红飞龙伟东宁观林
中国医药导报 2010年23期
关键词:肢端截肢全血

张红飞,龙伟东,宁观林

(广东省吴川市人民医院,广东吴川 525400)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并发病之一,具有发病率较高、病情重、发展快及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是临床治疗的难题。近年来,中西药结合在治疗DF中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笔者采用常规西药辅以中药方剂治疗DF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DF患者60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足诊断标准,糖尿病足部溃疡诊断按Wagnar分类法[1]。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 48~78 岁,平均(59.20±2.40)岁;病程 5~28 年,平均(12.23±2.12)年;按 Wagner分级法[2]:1 级 10 例,2 级 10 例,3级 5 例,4级3例,5级2例。对照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49~80 岁,平均(59.34±2.45)岁;病程 4~30 年,平均(12.30±2.10)年;1级10例,2级10例,3级6例,4级2例,5级 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①一般治疗:限制足部活动,抬高患肢,减轻体重负荷,合理饮食,戒烟酒。②控制血糖、高血压,调整血脂。③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静脉使用复方丹参、山莨菪碱、前列腺素E1等,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等;局部使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山莨菪碱、胰岛素等药物湿热敷。④抗感染:根据临床经验及分泌物培养药物敏感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⑤外科清创:清除局部坏死组织。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黄柏10 g、苍术10 g、牛膝 10 g、金银花 20 g、蒲公英 20 g、当归 10 g、赤芍 15 g、川芎 10 g、桃仁 10 g、地龙 10 g、水蛭 6 g、黄芪 20 g,每日 1剂,水煎服。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足部感觉障碍消失,溃疡愈合,足背动脉搏动恢复。好转:感觉障碍消失,溃疡面干燥、缩小,足背动脉搏动增强。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

1.4 观察指标

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记录毒副反应,随访观察截肢(趾)、死亡等情况;评定治疗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χ2检验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s)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时间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全血高切黏度(mPa.s)1.74±0.25●▲3.14±0.262.22±0.23●3.18±0.24红细胞聚集指数2.13±1.13●▲3.60±1.153.16±1.10●3.61±1.14血沉(mm/h)22.36±1.14●▲36.09±1.2027.90±1.19●36.02±1.17

2.2 截肢(趾)及死亡情况比较

观察组截肢(趾)及死亡情况总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截肢(趾)及死亡情况比较[n(%)]

2.3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4 不良药物毒副反应

观察组有1例出现轻度恶心、呕吐,未影响治疗过程,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DF是由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的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因合并感染引起肢端坏疽者称为糖尿病肢端坏疽。DF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并发病,发病率较高,在西方国家中5%~10%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足溃疡,截肢率为1%,且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该病以肢体末端疼痛、感染、溃疡甚至坏疽为临床特征,病情重、发展快、致残致死率高,治疗起来颇为棘手,且治疗周期长,医疗费用高,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DF进行积极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中西药结合在防治DF中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

祖国医学认为,DF属“消渴”、“脱疽”范畴,主要是因气阴两虚、血脉阻塞,肢端失养,外感湿热所致;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气阴两虚为本,瘀血热毒为标;消渴患者若因津亏液少,不能载血畅行,加之燥热内灼,煎熬营血,血运迟滞,凝而成癖,癖血阻滞气机,津液不布,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阻于足则发生糖尿病足[3]。笔者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综合调理,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截肢(趾)及死亡情况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提示中西药联合治疗DF效果明显。现代医学证明,DF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糖尿病合并大、小、微血管病变致使局部血液灌注不足,周围神经病变及机械性损伤合并感染所致,其病理生理基础是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及其他致病因子,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损伤、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腔狭窄或阻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增生,内皮细胞损伤处可有血小板黏附、红细胞聚集及微血管栓塞;患者多有血管及血液的理化特性改变,纤维蛋白增加,纤溶活力下降,红细胞聚集能力增强,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黏附,由此严重影响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使组织细胞营养物质不能吸收,代谢产物不能排除,肢端缺血缺氧,易于感染而发生糖尿病足溃疡,且创面不易愈合。中方剂组成中黄柏、苍术、牛膝为三妙散,具有清利下焦湿热之功[4-6];金银花、蒲公英有清热解毒之效;配用当归、赤芍、川芎、桃仁、地龙、水蛭活血通络,以改善微循环;黄芪具有益气生肌托脓的作用;诸药合用以达活血解毒之效,而且本研究显示其与传统西药治疗能显著地降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沉,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微循环,同时统计分析显示该方剂还能有效地降低截肢(趾)及死亡情况总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效果明确。总之,中药联合西药治疗DF安全可靠,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New JP,Mc Dowell E,Burns E,et al.Problem of amputations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diabetes[J].Diabetic Med,1998,15(9):760.

[2]许樟荣.糖尿病足病变诊断和治疗[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9(3):180.

[3]张杰能,罗仁.糖尿病足中西医综合治疗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3):77-78.

[4]杨永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2):55.

[5]胡占升.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25-26.

[6]高原,沈东波,杜飞.灯盏花素对大鼠糖尿病早期的肾脏保护作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6):15-17.

猜你喜欢
肢端截肢全血
How to ensure leftovers are safe to eat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肢端肥大症并发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肢端肥大症患者糖代谢异常和相关指标分析
肢端肥大症与高血压
骨肉瘤手术:截肢并不是唯一选项
老人崴脚后缘何要截肢
应用快速全血凝集试验法诊断鸡白痢和鸡伤寒
联合疗法治愈连续性肢端皮炎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