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文
(河南省延津县中医院神经内科,河南延津 453200)
肢体功能障碍可导致脑卒中患者72.5%~75.0%的致残率[1],尤其是平衡功能受损较重。而临床患者保持平衡是步行能力的前提,对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采用针刺和早期下肢关节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疗效。
选取2002年3月~2007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7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46例,其中,男30例,女16例;脑梗死28例,脑出血18例;年龄40~74岁,平均66岁。对照组41例,男21例,女20例;脑梗死26例,脑出血15例,年龄35~74岁,平均65岁,两组上述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入组标准:均符合我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20分;经CT或MRI证实为脑卒中。排除标准:除脑卒中外其他原因引起肢体平衡障碍者;有意识及智力障碍者;有严重合并症及精神病者;未按正规治疗者。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病情稳定后由医生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坐位、站立位、起立坐下平衡功能训练。综合治疗组同时给予针刺治疗及下肢关节运动疗法。
1.2.1 针刺疗法 穴取瘫痪侧太冲、足临泣、照海、解溪、三阴交、昆仑、丰隆、上巨虚、阳陵泉、粱丘、血海、伏兔,手法平补平泻留针30 min。1次/d,每周6次。
1.2.2 下肢关节运动疗法[2]①髋关节运动:包括骨盆带的旋转、髋关节的主动、被动内旋外旋、桥式运动、膝关节屈曲位和伸展位屈髋。②膝关节运动:仰卧位膝关节主动、被动屈曲和伸展运动。③踝关节的主动、被动训练,1次/d,每次40min。
针刺和下肢关节运动疗法结束后指导患者进行端坐,站立练习也可由患者家属协助完成。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定中的平衡项(总分14分)进行平衡功能评定。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完成坐位平衡、起立坐下平衡、站立1 min平衡所用天数。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或0.01为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前两组患者Fugl-Meyer平衡分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平衡分值均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综合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t=13.94,P<0.01)。 见表 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平均值比较表(,分)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平均值比较表(,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综合组(n=46)2.60±1.029.85±1.4627.60<0.01对照组(n=41)2.81±1.076.03±1.0313.88<0.01
综合治疗组患者的独立完成坐位、起立坐下所需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站立1 min训练所需天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独立完成坐位、起立坐下、站立1 min所需天数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独立完成坐位、起立坐下、站立1 min所需天数比较(,分)
组别 坐位平衡 起立坐下平衡 站立1 min综合组(n=46)6.6±3.512.2±3.420.0±12.5对照组(n=41)10.2±4.317.5±2.526.0±10.5 t值4.308.202.41 P值 <0.01<0.01>0.05
平衡功能受前庭神经、视觉信息、本体感觉、小脑协调功能等的调节[3],正常的神经反射、肌肉牵张和骨关节功能是维持人体平衡的基本保证,脑卒中后中枢神经失去对下级神经元的正确整合,肌肉力量减低或丧失,肌张力失调,肌肉、骨和关节的支持和运动功能不能完成,机体平衡失去了基础。机体要保持坐位、站立位、起立坐下平衡必须恢复大脑的整合、小脑的协调、肌张力和肌力以及关节的运动功能,尤其是恢复髋对策和踝对策[4]。本研究针刺穴位多选阳经穴位,除考虑到阳经气血旺盛,针刺这些穴位,能使阳经气血通畅正气得以扶持,使肌体功能逐渐恢复外,主要与现代神经反射学说有关,上述穴位深浅部大多有支配肢体运动和感觉的神经干或分支通过,针刺这些穴位,比较容易取得明显感应,促进肢体运动恢复。早期下肢关节运动疗法是对病侧肢体本体感觉、肌肉牵张、骨与关节运动程序、运动感觉的培训与再学习。特别是针对髋对策、踝对策的掌握更加有利。针刺、关节运动与平衡训练增加了大脑的信息输入,激活了大脑皮层的运动、本体感觉、前庭平衡细胞,促进了突触侧芽的生长,本研究结果显示,经针刺和下肢关节运动疗法治疗的患者的平衡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完成坐位、起立坐下平衡训练所需天数明显缩短,并且有显著性差异。这与“早期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能较好地提高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平衡,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5],“运动疗法对脑梗死者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有积极的恢复作用”[6]相一致。至于站立1 min所需天数比较无显著差异,可能与运动耐力恢复较慢有关。
[1]黄如训,苏振培.脑卒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8-306.
[2]王强,李铁山.脑卒中康复治疗技术[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41-150.
[3]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学[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150-151.
[4]曾丽,贾秀萍,马淙.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8z):6-7,18.
[5]罗顺.早期针刺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150例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2009,20(3):45-46.
[6]陈前飞,刘丽云.运动训练治疗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恢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4):486-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