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梅
(滕州市水务局,山东 滕州 277500)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发展大棚菜、大棚食用菌己成为滕州农业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香菇作为绿色食品,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珍贵的药用价值,赢得了各消费阶层的喜爱,市场行情日益走俏。目前,滕州市香菇种植基地已发展到10余处,温室大棚200多个,总占地面积16.4 hm2,从业人员1200余人,经济效益显著,开发前景良好。但是,由于人工洒水,劳动强度大,灌溉用水浪费较多,而缺水或洒水不均的现象时有发生,香菇生长所需的湿度、温度得不到充分满足,影响了香菇的产量、品质和外观形象,严重制约了香菇种植业进程和规模化发展。
2005年,枣庄市水务局承担了枣庄市科委下达的《大棚食用菌自控微喷技术研究》项目。系统运行几年来,通过跟踪观测、对比分析,表明:电子传感自控微喷灌系统,在香菇种植温室大棚中实用性强,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适合大面积推广。现将该系统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介绍如下:
试区位于滕州市南沙河镇东北部,济枣公路西侧,属南沙河镇南池村,参与研究实验的食用菌大棚共4个,总占地面积0.43hm2。单温室棚长59 m,宽8 m,容纳菌棒11000个,实验前香菇年产量8600余公斤,总产值38700元,纯利润约9380元。
针对香茹的规模种植,区域化经营,拟定了单井四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充分利用时空分布轮回微喷灌,以提高水源工程的利用率,降低造价,便于管理。
根据香菇的生长发育特点,按棚内气温划分为:小于 4℃、4℃~8℃、8℃~25℃、 大于 25℃ 4个温度控制区间,在这4个温度控制区间内香菇生长需水量不同。这就要求微喷灌系统,严格按照香菇生长发育的要求确定启喷和停喷。通过进一步总结香菇种植户经验,制订单棚控制方式方案如下:
(1)气温低于4℃时,香菇基本处于休眠状态,不需要经常喷水,该温控区自控系统设计为休眠状态。管理人员视情况不同灵活掌握。
(2)棚内气温 4℃~8℃时,香菇生长较慢,菌棒水分散失较少,要求环境湿度较低,一般24h喷水1~2次。该温控区自控系统设计为:双历时电路控制。即:间隔历时 12~24h,一次喷水历时2~3min。
(3)棚内气温 8℃~25℃时,香菇生长很快,菌棒水分散失量较大,这时环境空气湿度必须保持在80%以上,才能保证香菇正常生长。该温控区自控系统设计为:环境空气湿度传感器提供起喷信号,一次喷水历时2~3min。
(4)棚内气温大于25℃时,需要大量通风以降低气温,这时香菇生长不是很快,但由于气温高,菌棒水分散失量很大,棚内环境空气湿度无法保证相对稳定,必须频繁喷水,其作用一是补充水分,二是配合通风降低棚内气温。该温控区自控系统设计为:双历时电路控制,即:间隔历时 15min至 1h,一次喷水 10~30s。
本自控微喷灌系统由电子传感综合控制系统、继电设备和安全保护装置、水源和提水设备、管网和微喷设备等4部分组成。
2.1.1 测控流程
电子传感综合控制部分是温室自控系统的测控核心,测控流程是:通过温度传感器中的三组温感电路,使集成电路判别出大棚温室内环境温度,所属的温度控制区间(小于 4℃ 、4℃~ 8℃、8℃~25℃、大于 25℃),并与相应的温度控制区间的微喷灌控制方式电路联通,从而输出相应于该温控区的需灌信号。大棚温室间扫描以每秒一次的频率依次搜索。轮灌系统内多个单棚温室,有时会以不同或相同的微喷灌控制方式,近于同时输出需灌信号,当扫描信号与某一温室的需灌信号相遇时,扫描信号被锁定,供水机泵和该温室的电磁阀会同时启动喷灌,喷灌历时过后,扫描信号继续搜索,就这样,在轮灌系统内多个单棚温室之间以不同或相同的控制方式轮回喷灌。
2.1.2 传感器研制
根据实际控制的需要,研制了空气湿度、温度两种传感器和具有 1s、30s、15min、2h 4种信号输出的电子时钟电路。
(1)湿度传感器,是本控制系统中利用率最高、最活跃的部件,湿度感应核心部件,采用了北京宝力马传感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S302H5湿度变送模块。利用分析集成电路的模拟开关功能,组成变送电路,根据环境湿度在80%RH时,S302H5湿度变送模块输出的电位信号,做出定量临界判断,输出相应的高(低)电位。
S302H5湿度变送模块有关技术指标为:
①测量范围:0~100%RH;②测量精度:≤ 5%RH;③消耗电流:<1.5mA;④信号输出:0.38~3.68V与0~100%RH线性对应;⑤时间常数:5s;⑥供电电源:5V DC5%;⑦使用环境:0~+50℃;⑧储存环境:-20~+50℃(非凝结);⑨连接端口:4针插座(2.0mm间距);⑩敏感元件:S108高分子湿敏电容器。
(2)温度传感器,实质上是温度传感组合电路。该电路使用DC+5V5%电源,分析集成电路是4051-3-8模拟芯片,温度传感是由三组精密电位器(3296/100K)和温感电阻(-20K/0℃~60℃)组成。通过调试三组温度传感器,使分析集成电路分别在 4℃ 、8℃、25℃时产生临界电位,当温室内环境温度分别处于小于4℃ 、4℃~8℃、8℃~25℃、大于 25℃这 4个温度控制区间时,三组温度传感电路将组成4种不同组合,分析电路会相应产生出4种不同的输出,根据输出的不同信号,确定不同的喷灌方式。
温度传感器有关技术指标为:①测量范围:-50~+120℃;②测量精度:≤ 0.5℃;③自身功耗: 0.75mW/℃;④基本电阻:-10K/22℃;⑤时间常数:12s;⑥线性系数:0.15%。
2.1.3 电子时钟电路
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时钟产生电路,该电路使用DC+5V5%电源,由石英晶振器和5369/60Hz时钟发生电路以及外围元件组成,输出标准1/60s信号。二是信号分级处理,该电路以1/60s为输入信号,使用10进制电流单路分配器组合群体,逐级降频,从而产生出1s、30s、15min、2h 4种时钟信号,为各历时电路提供了单位指标,为轮灌系统内各温室之间需灌信号的搜索提供了动态依据。
继电设备是用来执行电子传感综合控制系统的指令、驱动提水设备和各温室内电磁阀实施喷灌的装置。水泵磁力开关采用的是CJX2-0910/220V/50Hz交流接触器,二次电源来自综合控制仪。安全保护有两部分:一是继电保护,由热继电器和漏电保护断路器组成,当供电电路发生单相运行、三相不均超标、漏电和电流过热等现象时,它将通过二次继电电路执行停机,不至于造成水泵和其它设备的损坏。二是管网保护,管网设计正常工作压力为4kg/cm2,当管网压力高于4.5 kg/cm2或低于3.5 kg/cm2时,则表明:管网已经出现故障,不能继续运行。本系统采用电接点压力表控制继电电路,实行高、低限压运行,超出上述压力范围二次继电电路将执行停机。
本自控微喷灌系统,所用水源为地下水,提水设备为潜水电泵,流量8.4m3/h、扬程38m、配套动力 2.2kW。站首设有逆止阀、闸阀、水表、过滤器、电接点压力表等,确保在水质、水量、计量和管道安全等方面均能满足单温室和灌区管网轮回喷灌的要求。
按着经济实用原则,管材采用PE管,属悬挂式微喷灌系统。干管和分干,直径40mm,均沿温室宽度方向布设,悬挂固定于棚顶,正常工作压力为4kg/cm2。支管,直径20mm,沿温室长方向布设,每温室4道,间距2m。喷头为全圆折射式,射程1.3m,流量60L/h。毛管直径4mm、管长 20cm,以套管固定安装在支管上,间距2m。每温室分干管首安装一个电磁阀和一个小型过滤器。电磁阀用来配合自控仪执行分干自动开关,实现多温室自动轮灌。小型过滤器用于进一步提高水质,以减少喷头毛管的堵塞。
本项目投资21502.9元,主要包括:新打机井1眼,购置机泵1套,铺设和安装干支管道1100m,安装微喷头480只,单井四温室轮灌温湿度传感综合自动控制系统1套。
该项费用包括:动力费、工程维修费、管理费等。据一年来的运行分析计算,年用电费26.88元;工程维修费,按20年折旧课题总投资(21502.9元)的 80%计算为860.12元;管理费主要是维修工时,用工22个,日工资按15元计算,为330元。综上所述,年运行费共计1217元。
通过对香菇养种植户的跟踪调查,在不影响原棚生产的基础上,从增产、节水、节能和省工等方面对比,据实测数据分析计算列入表1。
本项目研究于2005年当年投入使用并发挥效益,确定2005年为经济分析的基准年,经济计算期取n=15年,根据上文有关数据,采用动态法,进行了分析计算。有关经济分析指标见表2和表3。
表1 自控微喷工程增产节耗效益计算表
表2 自控微喷工程投资、年运行费和年效益表
表3 自控微喷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表
该研究项目投入运行几年来,通过跟踪观察和收集有关技术经济数据,通过经济分析计算,效益非常显著。该研究只对所涉及的单井四温室系统,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计算。由于规模较小,系统中水源工程、主控设备等共用设施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较大,因此这套系统还有相当可观的效益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参考本文第二部分内容,从不影响香菇的正常生长的角度,根据种植户的经验,合理调配时空,单井多温室自控轮灌微喷系统最佳配比为1∶20,这表明:在温室低于25℃时,自控轮喷系统排队时间有可能最长为:40~60min;高于 25℃时,排队时间最长为:200~600s;这个时间不会影响香菇的正常生长。
菌棒注水工序,用工量较大,历时较长,水量浪费较多,增加了消耗影响了产量。自动化测控补水系统,有待进一步继续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