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曹 倩
(1.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处,山东 聊城 252000;2.山东省胶东调水局,山东 济南 250013)
聊城市位山灌区地处鲁西平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必经地,始建于1958年,1962年停灌,1970年复灌。现渠首设计引水流量240m3/s,设计灌溉面积36万hm2,占聊城市总耕地面积的 65%,控制 8个县(市、区)、90个乡(镇、办事处)的全部或大部分耕地,是山东省和黄河下游最大的引黄灌区。位山灌区有效地缓解了十年九旱给聊城农业带来的严重困难,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保障了粮食安全。位山灌区累计引水459亿m3,年均增产效益10多亿元。灌区粮食生产总量达6020万t,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72%,单产约为非灌区的2倍。灌区还为聊城工业、群众生活及环境用水提供了大量优质水源。引黄补源,有效地缓解了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保障了机井的正常使用,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引黄压碱,使6万hm2盐碱地变成了沃土良田;引黄入东昌湖、古运河、徒骇河,为聊城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提供了有力的水源保障;成功实施6次引黄济津和12次引黄入卫(济冀)跨流域调水工程,向天津、河北送水60亿m3,有力地支援了两省(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前,位山灌区已经成为聊城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依托,跨流域调水的基础设施,成为聊城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近年来,位山灌区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对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核定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核定,对农业用水价格不计利润及税金,按照补偿供水成本费用的原则核定。灌区农业水费包括三部分:一是计价水费,二是清淤费,三是沉沙池区群众生活补助粮。2008年以前位山灌区农业水费价格由起初的2.8分/m3调整到5分/m3。目前,按照山东省物价局、省水利厅、省减负办《关于公布我省引黄灌区农作物用水终端水价最高限价的通知》(鲁价格发[2007]289号)规定,2009年度位山灌区按终端水价收取水费,终端水价平均每亩次为15.2元。其中,东昌府、临清、阳谷、冠县4个县有部分扬水灌区按终端水价每亩次16元,乡(镇)级手续费0.8元;莘县、东阿和开发区3个县区每亩次14元,乡(镇)级手续费0.7元,茌平和高唐两县每亩次14.5元,乡(镇)级手续费0.73元。
位山灌区水费的核定自上而下进行,市专管机构核定计收到县(市、区),县(市、区)核定到乡(镇),乡(镇)核定到村。水费计收采取委托政府部门代收的办法,一般在夏季计收。计收采取分级计收、逐级上交的方式。市、县级水费计收方案须报市政府、市农民减负办公室审核,乡、村级报县(市、区)政府和农民减负办公室审核。
水费的收缴采取自下而上逐级上缴的办法。其中计价水费由农户交到乡(镇)财政部门,乡(镇)交到县(市、区)财政部门,县(市、区)收取水费后上缴市水管单位。自1994年以来,灌区干渠清淤全部实现机械化清淤。每年根据渠道淤积情况,确定干渠清淤工程量,依据用水量分摊到各县(市、区),计收方案的制定、审批和收取方式与水费相同。清淤费由各县(市、区)收齐后足额上缴市水管单位,由其组织对灌区骨干渠道进行机械化清淤。支渠以下工程中,跨乡(镇)的由县级管理单位制定清淤任务,下达到乡(镇)具体实施,乡(镇)内的渠道清淤,由其自己组织实施,一般根据农村劳动积累工、义务工的情况组织人工清淤。在补助粮的计收过程中,为了减少中转环节,使补助粮及时兑现到池区群众,采取按市政府文件下达的数量由调出县(市、区)直接对调入县(市、区)的办法进行调拨。
随着灌区管理水平和人们对水的商品属性认识的不断提高,灌区水费实收率逐年上升,1994年以来市级达到100%,县乡两级还有收取不到位的现象。特别是近年来,灌区在计收水费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首先是领导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及专管机构都始终把水费计收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其次,水费计收方案经市减负办等部门的严格审批,并在报纸、电视台上公布,以专项费用通知单的形式发到农户,避免了层层加码和搭车收费;第三,制定了一些鼓励政策,如代征费、按时完成任务奖励金、县(市、区)工程扶助配套资金等;第四,严格水费使用和管理,确保水费专项用于工程的建管。这些措施的出台及实施更加确保了灌区水费及时、足额收取。
复灌以来,位山灌区累计引沙4亿m3,集中堆积在上游0.33万hm2左右的沉沙池区,这些区域土质沙化,作物产量低而不稳。虽然投入大量资金,但开发面积仍不足1/3。特别是多次引黄济津、引黄入卫跨流域供水,周期长、流量小,引进的泥沙几乎全部沉积在灌区内,清淤占地越来越难,扩池投资越来越高。
位山灌区灌溉面积占全省引黄灌溉面积的近20%,而分配给位山灌区6.8亿m3的引黄指标只占全省70亿m3引水指标的不足10%,与灌区规模不相适应。近年来,上游灌区不断加大引水力度,黄河水资源更加紧缺,且多次调水调沙造成主河床降低,增加了位山闸引水难度,但聊城市农业、工业和生态用水需求逐年增加,供需矛盾日趋尖锐。
在一个乡(镇)区域内,村与村甚至户与户之间的用水量悬殊非常大,靠近渠上游的引水条件较好,亩次用水量大,且用水次数多,如果按亩次限价足额征收水费的话,这些村庄承担不起。尤其是处于干渠末稍且末级渠系状况较差的村庄,每年只使用一次或几次明水,或者这些村只能使用灌区尾水或补源形成的水,收取水费难度更大。
位山灌区沟渠分布广泛,骨干工程配套程度较高,但分干支渠以及田间工程的配套率和衬砌率较低,末级渠系投入更少,渠道淤积严重。由于工程配套程度不高,直接影响了配水调度和节水工作的深入开展。
聊城市位山灌区管理处编制的 《位山灌区引黄工程泥沙治理规划》已通过水利部评审,希望尽快将该《规划》立项,加大对位山灌区泥沙处理的技术、资金投入力度,深入开展泥沙治理和高地开发,切实改善沉沙池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水量指标不足和指标分配不合理严重影响灌区效益的充分发挥。虽然灌区近几年来不断加强用水管理,加大节水改造投入,年引用黄河水量较20世纪80年代明显减少。但由于黄河水是灌区的主要客水资源,引水量的减少还影响到了地下水源的回补,漏斗区不断扩大,部分地区甚至人畜吃水都出现危机。因此,只有增加位山灌区的引黄指标,才能更好的保证位山灌区的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灌区效益的充分发挥。
位山灌区的地形为西高东低,一个灌区内的海拨高度有的甚至相差十几米,一些渠道不得不逆坡送水。高亢地带要实现河水浇地,需要干渠“高水位,大流量、速灌速停”式送水,但受黄河小浪底水库调度影响,引水时间和数量受限制,多数时间灌区引水只能是小流量、低水位,致使一些村庄采取井渠结合灌溉。为使用水条件较差的村庄农作物用上水,灌区管理单位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帮助这些村兴建了一些水利设施,在非灌溉季节实施引黄河水补源,以便于旱时抽取地下水,保证农作物的丰产丰收。但这些年来,用水条件差的农民对交纳水费有意见,应积极探索对引黄区和补源区出台不同的水价政策。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全面推进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主的灌溉工程建设。坚持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同步推进,完善量水设施,加大节水工程措施,提高水利用系数,为进一步完善提高按计量收费、按亩次收费创造更优越的条件。
近年来,在用水户协会试点工作开展良好的基础上,争取上级业务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群众基础好、田间工程配套相对齐全、乡(镇)村队支持的地方,尽可能建立一些高起点、高标准、制度明确、管理规范的用水户协会。完善灌区“专管与群管结合”的管理方式,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加强田间灌溉工程的民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