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格县推行省力化养蚕的探索与实践

2010-07-17 02:55张明刚
四川蚕业 2010年2期
关键词:省力化劳力小蚕

张明刚

(普格县蚕桑办,四川 普格 615300)

普格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幅员面积 1918平方公里,人口 14.4万人,辖 34个乡镇;土地资源丰富,属南亚热带、亚热带气候区,雨旱季分明,日照充足,光、热、水资源丰富,年均气温17.3℃,无霜期平均 306天,多年平均日照总数2120.5小时,年降水量 1164.4mm,自然条件宜桑宜蚕。

1 普格县蚕桑生产现状

蚕桑是普格县的农业支柱产业,是富民兴县的重要农业产业化项目,是广大蚕农奔富裕、求发展、迈小康的好门路。普格县的蚕桑生产已有一定的规模。全县共有 12个乡 (镇)34个村 141个组从事蚕桑生产。桑园 2.5万亩,其中投产的良桑 2万亩。养蚕农户 2560户,养蚕人口 1.1万人。2009年全县养蚕 18224张,产茧 661t,产值1085.78万元。户均有桑 5.6亩,户均养蚕 5.1张,户均产茧 185kg,户均收入 3041元。人均有桑 1.6亩,人均养蚕 1.5张,人均产茧 60kg,人均收入 904.81元。全县养蚕收入万元以上 172户、2万元以上 76户、3万元以上 9户、4万元以上 3户。2009年上缴税金 119.4万元。蚕桑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2 蚕区劳动力状况

全县有养蚕农户 2560户,养蚕人口 1.1万人,劳动力 2200人,2009年蚕区外出打工人员 (青壮年劳动力)1230人,占蚕区劳动力的 55.91%。蚕桑基地乡镇的花山乡红星村三组有养蚕农户 65户,养蚕劳动力 130人,外出打工 94人,占该组劳动力的 72.31%,只剩 5个男劳动力;建设村一组有养蚕农户 28户,养蚕劳动力 56人,外出打工 49人,占该组劳动力的 87.5%,只剩 3个男劳动力。普基镇新农村五组,男劳力全部外出打工,养蚕的都是娘子军。造成蚕区劳动力紧缺,桑树管理粗放,有叶少养蚕或不养蚕的现象日益严重。

3 省力化养蚕技术的应用

随着蚕桑生产不断的发展,养蚕量逐年增加,近年来外出打工的人多,养蚕又与农活抢争劳力,为了解决劳动力缺乏的问题,我县从 2008年起在蚕区推行了省力化养蚕技术,即:“专业户共育”、“少回育”、“大蚕蚕台育”、“大蚕地面育”、“熟蚕自动上蔟”,这些省力化养蚕技术的综合运用,大大缓解了劳动力缺乏的矛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1 养好小蚕七成收,实行专业户共育是关键

我县从 2008年开始实行小蚕 100%专业户共育。选择劳动力充足,有专用小桑园,有标准专用蚕房,养蚕技术比较好,责任心强的农户作为共育户,共育到 3龄第 2天发给大蚕农户。实行小蚕专业户共育,既解决了劳动力缺乏和技术能手少的问题,又缩短了大蚕户的养蚕时间。过去养一季蚕要24~26天,现在只需要 16~18天。同时保证了小蚕质量,使小蚕量足,蚕体强健,无病好养。2009年花山乡红星村夏季养蚕 851张,全村养蚕户 257户,现有劳力 129个,户均 0.5个劳力,户均养蚕3.3张,每个劳力人均养蚕 6.6张,从补催青到 3龄第 2天户均投工 4.5个,全村整个投工 1156个;全村有共育户 19个,户均共育小蚕 45张,每个共育室 2个劳力,小蚕共育时间为 10天,共育期间整个投工 380个,共育 851张小蚕投入的劳力比每户饲养小蚕少投工 776个,张均少投工 1.1个,每张小蚕共育费 25元,少投入 17525元,张均少投入 20元;照此计算,全县夏季养蚕 7200张,可少投工 7920个,少投入 14.4万元,全年仅共育环节增加效益 37.6万元。达到了提高工效,节省劳力,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增加效益的目的。

3.2 少回育,节省劳力,效果好

从 2008年春蚕开始,无论是小蚕期还是大蚕期,实行从原来的一日四回育改为一日三回育,经多年实践,发现对蚕儿的生长发育无影响,对蚕茧产量和质量无影响,养蚕效益得到明显提高,张种节省 1个工,深受蚕农欢迎。

3.3 推广使用蚕台育,省工、省力、效益高

我县 2009年推广的蚕台育张数占发种量的32%,即 6000张,在相同条件下与普通育相比,多养蚕 4584张 (单产 41kg),增加蚕茧 188t,新增产值 330.88万元,减少劳动时间 288000小时,折劳动日 36000个 (8小时/劳动日),从而减少劳动耗费 180万元 (50元/劳动日),大大降低了养蚕的劳动成本,见表1、表2。

劳动时间。以 4~5龄发育经过时间 13天 (4龄 5.5天、5龄 7.5天)计算,蚕台育与普通育比较,张种可减少劳动时间 48小时,减少劳动时间76.4%,折劳动日 6个,从而减少劳动耗费 300元。

表1 蚕台育与普通育所需劳动时间比较表

劳动强度。仍以 4龄至 5龄发育经过 13天 (4龄 5.5天,5龄 7.5天)计算,蚕台育与普通育相比,饲养 1张蚕,可减少操作重量 7336kg,减少操作重量 96.3%,从而大大降低了养蚕的劳动强度。由此可见,要大力发展蚕桑生产,推广使用蚕台育势在必行。

操作重量是指从蚕架上来回端蚕箔所承受的总重量即蚕箔实际重量 (蚕箔自重、蚕体及蚕沙重量)的 2倍。

表2 蚕台育与普通育养蚕操作重量对照表

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仍未消除,国际市场消费弱,茧丝行情虽然走出低迷呈回升趋势,但是生产资料、劳动力等栽桑养蚕成本在不断攀升,养蚕比较效益越来越低,要提高工效,减少投入,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提高蚕茧质量,增加效益,减少蚕箔使用量,推行蚕台育是可行的。

3.4 地面育更简单方便,更节省人工

地面育与蚕台育相近,不仅节省人工,同时便于熟蚕自动上蔟的技术处理。从表3看出,大蚕地面育与蚕台育相比,张种可减少劳动时间 7.7小时,地面育比蚕台育节省用工 52%;地面育与普通育比较,张种可减少劳动时间 55.7小时,地面育比普通育节省用工 88.69%。花山乡养蚕大户张园军,2009年夏蚕养 11.5张,劳动力 2.5个,实行地面育 9张,养蚕收入 11873元。2009年全县实行地面育 3310张,占发种量 17.6%,比蚕台育节省劳动力 3186个,折劳动耗费 15.93万元;比普通育节省劳动力 2.3万个,折劳动耗费 115.23万元。

表3 蚕台育与地面育所需劳动时间比较表

3.5 熟蚕自动上蔟,缓解劳动力紧缺的难题

在整个养蚕过程中,捉熟蚕是最忙的一天,也是养蚕结束前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上蔟环节具有用工集中、劳动强度大、时间性强的特点,方法是否恰当对茧质的提高与保全有直接的影响。养蚕大户到时全家总动员也非常之忙,由于农村劳动力紧缺,往往使一些熟蚕不能及时上蔟,在蚕座内乱吐丝,严重影响单产和蚕茧质量,降低养蚕效益。采用熟蚕自动上蔟,就可解决这一难题。花山乡养蚕大户宋桥伦,2009年夏季养蚕 14张,劳动力 6个,其中三个外出打工,现有劳力 3个,全部采用方格蔟熟蚕自动上蔟,解决了上蔟最忙的难题。熟蚕实行自动上蔟,比人工捉熟蚕提高工效 180%,张种节省用工 1.8个,2009年全县推广自动上蔟2760张,占发种量的 14.68%,比人工捉熟蚕节省用工 4968个,减少劳动耗费 24.84万元。

4 省力化养蚕技术的经济效益高

栽桑养蚕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投入要占到养蚕成本的 40%以上。应用省力化养蚕技术张种可节省 9.2个工折劳动耗费 460元。小蚕共育张种节省 0.4个工折劳动耗费 20元,少回育即一日四回育改为一日三回育张种节省 1个工折劳动耗费50元,蚕台育张种节省 6个工折劳动耗费 300元(或地面育张种节省 7个工折劳动耗费 350元),自动上蔟张种节省 1.8个工折劳动耗费 90元。2009年全县推广省力化养蚕 2760张,占发种量的14.48%,节省 25392个工折劳动耗费 126.96万元。原来的老式养蚕法要来回端蚕箔给桑,除沙,消毒,人工捉熟蚕,这种养蚕方法使养蚕人员十分辛苦,既费工,又费时,蚕茧产量和质量都上不去,经济效益不高。利用省力化养蚕技术,一个人能养 3张蚕,多的能养 4~5张蚕,提高了工效。

省力化养蚕技术,节省人力、物力、财力,降低了蚕农养蚕成本,提高了养蚕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尤其受养蚕大户的欢迎,值得推广。

2010年全县预计发种 18800张,主季夏蚕发种 7200张。推行小蚕专业户共育、一日三回育、大蚕蚕台育、大蚕地面育、熟蚕自动上蔟的省力化养蚕技术,才能有效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达到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蚕茧质量,增加养蚕效益的目的,实现我县蚕桑生产的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猜你喜欢
省力化劳力小蚕
植保无人机助力山地桑园管理更加省力化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樱桃省力化高效栽培技术
梨树早期丰产省力化栽培关键技术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劳务输出 职业农民 有序分流劳力 促进乡村振兴
可爱的小蚕
可爱的小蚕
课堂教学的劳心与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