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阳波
月光下、夜雾里,“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苏州。我说,我走过的桥,比别人走的路还多,缘因,我的故乡是苏州。
苏州,是花之府,是园林之城,更是水之乡,桥之都。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古城,花香、稻香、书香、墨香,绵绵不尽。长桥如虹,贯绾时空。没有一座城比得上苏州的桥之多、之美、之坚固、之历史悠久。千百年来,已不知有多少文史记载,有多少诗人文士歌颂题咏。
襟三江,带五湖,紧傍着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幽幽静静的姑苏城便坐落在景最灵秀、地最富饶、气候最宜人的江南平畴。青砖城墙兜围起方圆四五十里的水城泽国,护城长壕环绕如彩带。更有三横四直的主流贯通全城,又再岔出数不清的支流港汊、湖沼小滨。纵横错综,曲折迂回,像叶子的脉络,像蜘蛛的罗网,像人体的神经,密密委蛇四面八方,都是经纬分明、井然有序。尽管是千水潆洄、众流交汇,漭漭大运河一脉牵连,三万六千顷太湖水半拥半揽,但所有江、河、湖、荡,流经古老水城,注入温柔水乡,都显得那样从容蕴藉、幽邃平静,悠悠恬恬地依着青石板街道,优优雅雅地顺着宁谧的长巷。冬不枯,夏不溢,没有急湍,不闻喧哗。渊深水自静,醇厚如春酒。不被人舟干扰时,匀盈的水面映着天光云霞,粉墙楼榭、堤岸花树、圆拱石桥,彼此掩映叠影、镌深有致,宛如巨幅古铜浮雕。只是水毕竟是源头活水,潜自奔流,持重悠舒。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时系舟停泊或在凭栏沉思时可以听到那隐微深沉的淙淙声,那古老水城的生命之歌,2500年来一直低唱曼吟到如今。
就是这柔水三千,织出苏州古城的旖旎的风光,优雅精致的艺术文化,宁静悠逸的生活情调,陶冶了乐水的居民们爱好和平、恬淡自适、知足常乐的性向,成为最懂得“享受中国悠闲文化艺术”的“苏州人”。也是这柔水三千,让苏州人最早发挥了这古老东方民族高度的智慧、艺术、才华,以及科技精神和创造力量,在每一道河流上架设起不同的桥梁。
从横跨运河,长一千二百多丈,五十三涵洞的联拱桥、多边形拱桥、五边形拱桥、三圆拱桥、孤拱桥、尖拱桥、半圆拱桥、亭桥、平底桥、踏步桥到过街桥、旱桥、暖桥,形态气势不一,每座桥有每座桥的独特风貌:有石阶连云,庄严雄伟,仿佛直上天梯;有长龙卧波,桥影横江,越显得水阔云高;有钩栏石刻浮雕,玺柱石古兽宝瓶,华板凿云镂花,全是不朽的精致艺术;有巨石覆盖砌叠,宛如混沌中凿磨的千古盘石,散发出原始的浑厚朴拙;有桥顶飞檐画梁,小小的亭榭避雨憩息,更不尽思古幽情;有青石板铺与路平,素朴洁净,步履舒坦安详;也有往返稍许曲折迂回,悠然绕行,饶有情致。尽管造型不同,却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弯弯有致,精确耐久的圆拱结构,凸显东方建筑的典范,是中国人的桥。
五步一登,十步一跨,苏州城里,随便大街小巷走一趟,谁也记不清要经过多少桥。路总是单调而寂寞的,桥起伏有致,谱成美妙的节奏,正好成为缓冲地带。走上去,匆遽的脚步自然放慢了。左顾右盼,移步换景,视野拓宽,迫促的心性也不觉怡然舒畅。桥走多了,生命的步调从容自在。自小就涵泳其间,天性里便有一份闲情逸致。上学时,清晨走在深静的长巷里,经过一排排森严的黑漆屏门,高高的风火墙,门墙内花木蓊郁,却不知庭院深深深几许,朝阳迟迟未能攀越,迂回的幽巷显得无比深邃。低头数着光洁无尘的鹅卵石,弧形的路面忽然升起一道青石阶,一级又一级,软软的布底鞋踩上去可以感受到石质的棱角,登上石桥,屏障尽去,小河蜿蜒两侧,流过脚底,人在水中央。
傍水人家,矮檐窗,绿荫掩映,浸入水中的石阶上有人洗菜濯衣裳,砧声散扬如空谷回音,挑着箩筐的菜农,挽着满篮沾露香花的卖花娘,打从桥端走过,空气中飘留着幽幽的芬芳。清早过桥,总是让人神清气爽。而放学时已将近薄暮,霞彩绚烂渐淡,轻霭待掩未拢,河上一片阒寂,拱桥静静的倒影水中,上下竟合成一个完美的圆。映衬着蓝天白云,和石隙扶疏的什树野草,凭栏俯瞰,圆拱上却也贴一截小小人影,分不清人在看风景,还是身在风景中。那一刻浑然忘我,小心灵中竟也充溢如许逸情祥宁,深隽难忘。
在较宽阔的河面,桥身自然砌高曳长,垂虹似练,绾系两岸,或涵洞高耸,踌躇中流,石阶旁也留有斜斜车道的,桥上人车往来,桥下船帆行驶,交织成十分生动的景观。赶集市的船只全来自四乡,满载着黄澄澄的稻谷,堆得小山一样的稻草,新鲜的蔬菜、瓜果、菱角、莲藕,成筐成箩的鸡鸭、鱼虾。鲜艳的花花草草,碧绿碧绿的西瓜总是把船压得沉甸甸的。而那双桨划得飞快的舢板,一定是载着刚出土的春笋,说是竹笋离了土仍是不停地日长夜大,若慢一点怕把船给长炸了。
平常日子,晌午过后,赶市的船卸下货物,多半纷纷返回四乡,也有上岸购物小饮的,空船就悄悄停泊堤畔荫下,一上午被搅乱碾碎的云树楼榭,重又在水面凝聚成静画,影影绰绰,幽幽邃邃。也许,这时就在叠影交错间,悠悠荡荡摇出一艘画舫来,明舱雅洁,灯彩悬饰。束发挽巾,白衫黑裤的船娘,腰肢款摆,盈盈地把橹船首,一路轻剪云波,撩拨涟漪,咿呀声中隐约伴着弦音箫韵,笑语歌声。一趟水上之旅,可以穿梭运河,遨游太湖!
当暮霭四掩,夜雾从水面浮升,石桥和景物逐渐浸沉在一片幽黯中,人在桥上,分不清方向位置,自身已失去界限,恍惚凌驾溟蒙霏空。夜风透襟,四望无际,阒静中,河水潜流声清晰可闻,深沉悠缓,萦绕左右,心神随之徐徐舒展,时空合一……蓦地幽暗中亮起一朵火花,灯晕里人影绰约,粼光微微,似真似幻,似动还静。接着,远远近近竟有好几处闪闪熠熠,光晕浮漾,影影幢幢,煞是好看。原来是打鱼人家趁着黑夜以亮光诱捕,有的在船舷悄悄撒下渔网,安然守候;有的乘着竹筏,放一只只鸬鹚下水,以逸待劳,若隐隐听到翅膀扑水泼剌连声,那准是乖驯的大鸟叨着鱼儿来向主人交差。
有月亮的晚上,桥浸沐在月色中,坚崚的岩石显得温润如玉,妩媚委婉,清辉波光相映交流,水溶于月,月溶于水,人溶于水月。伫立桥端,置身在一片莹澈的琉璃世界。只觉得自己也被洗涤得洁净剔透,心中更无半点尘俗。
月夜泛舟河上,烟波苍茫中,轻舟顺流穿越画桥重重,远山朦胧,水光清冽,迷离如幻境。有一首月夜泛舟太湖的诗:“琉璃世界一无尘,海阔天空入太湖;五十三桥停桨问,月华浓处是姑苏。”好一个月华浓处的姑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