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斌,连云凯
(1.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2.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广西桂林 541004)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成熟,计算机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次,不论是办公业务、公共管理,还是个人家庭,都在飞速地实现着计算机的运用。目前旅游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技术的介入,旅游电子商务、旅游饭店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行社管理以及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旅游景区景点的规划等等,都要求作为旅游业的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相关的计算机基本技能。但是,目前旅游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却存在着突出的问题。根据这几年的教学情况,从表象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都在不断地变化。针对这些情况,为了适应旅游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必须进行相应的分析,并探讨应采取的对策。
通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并分析学生们在计算机基础课学习中的不同反应,目前旅游院校在计算机教学中存在两个突出的主要问题,即两个“统一”的僵化式教学。
目前的旅游院校中,不论是哪一个专业,所有的新入校学生的计算机课都是统一采用一本教材,基本上是一样的教案,没有突出学生今后的专业特点,不与专业知识紧密联系,在这样的统一教学的情况下,教师也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学生也没有感性地认识到计算机在以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现阶段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特别是计算机硬件的大幅度降价以及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成本降低,电脑已进入到大部分的办公环境以及个人家庭,农村的学生也可以玩电脑上网。据粗略分析,生源的计算机基础,一般来说 2000年以前的学生基本上没用过计算机,连开机都不会,这部分学生学习认真努力,学习的效果较好,采用的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已基本满足要求;2000年至2005年这一阶段,学生有近一半的同学接触了计算机,但不算熟练,另外大半部分没用过,采用基本相同的教学方式还能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学习;而2005年至 2010年入学的学生,小部分已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大部分学生也因为能上网、能用 QQ聊天、能玩网络游戏而自以为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只有极小一部分学生是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照顾大部分学生,在原有的教学内容中加入了多一些的内容,结果是能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学生不怎么听课、以为自己懂的不愿听、真正知道自己不懂的又听不懂。如此一来,教学效果就更差了,这让计算机教师在进行教学研讨时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
旅游院校是培养旅游业急需人才的摇篮,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要求学校主动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计算机的应用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技能要求,因此旅游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也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旅游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可以从已有的关于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中的相关研究成果着手,以构建具有旅游特色的计算机教学发展模式。
目前对计算机教学方面改革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这一部分是目前在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中着力最多的部分,主要提到的是在实际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其中,研究最多的是“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尊重学生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这种教学模式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法,其主要内容有: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学探究教学法、现场辩论教学法等等。其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是许多研究者采用的教学法,如李少林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引入到旅游院校计算机选修课教学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2],王永茂则将项目驱动式教学作为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模式[3]。这方面的研究较多[4-5],都是试图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1.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周志明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非常适应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殊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交流,实现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从而获得学习和应用的能力”,从而构筑了“任务探究”的教学模式,即“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6]。闫燕认为,教育的主体既然是学生,那么“以生为本”就是现代课堂教育的必然趋势,因此在计算机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7]。
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以学生为主,教师处于指导的地位,但是从实际教学实践中来看,除了极少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能积极地去自主学习外,大部分的同学或是态度消极、或是不知所措,教师最后还是采用传统的统一教学法才完成教学任务。
2.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雷泓霈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应“以实践为本位”,主要是突出注重实践性环节[8]。
旅游院校是专业针对性较强的学校,更应该重视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就计算机基础的学习而言,注意到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以就业为导向也是一个可参照的指导思想。
许多研究者认为,现在的计算机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教材陈旧,跟不上知识的更新,这是目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对教学内容以及结构上的改革以解决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王军平提出,运用双模块群模式,即将所有内容分为基本模块群和选学模块群,分模块组合教学,这样就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色和基础差异[9]。万德年也同样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6+ 1”的模块进行分别教学[10],与王军平的划分略为不同,两者的模块结构如下(见表 1):
表1 双模块群模式与“6+ 1”教学模式的对比
仔细研究,虽然以上的教学改革已是作出了尝试,但根据目前的情况,笔者认为还是不够的。
除了在教学模块的重新划分以及授课内容的教学重点变化的研究之外,庄卓在《旅游与计算机侵润式教学模式与分层培养研究》中提出了一个较创新的观点,认为随着计算机在旅游各行业中的普及应用,就必须要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整合,然后按发展的需要进行分层次的培养,以最大程度地节约教育教学成本和学生的学习成本[11]。这是一个很有益的尝试,尤其针对专业院校的计算机教育来说,首先考虑了成本的计算,而且整合的概念也将学生脱离了以往计算机知识的离散学习状态,而把计算机作为了常用的学习工作工具,不但用于工作,也用于生活,不但用于学习,也用于创造。
有鉴于各位作者的研究,再基于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的经验,笔者认为旅游院校这样的专业突出的学校,计算机的教学模式不应该等同于普通高校的统一教学模式,而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
对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一般是从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方案以及考试手段等几方面入手。其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改革,应从教学内容入手。旅游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一般是在一年级所有的学生通通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然后在以后的学期则分散学习如网页制作、电子商务、饭店信息管理、动画设计之类的课程。其基础课部分学习时间过长,后续的较深入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时间又较短。而且,并不因为基础课的学习时间长学生就能掌握到应知应会内容,即使学习完后也会很快遗忘一部分,尤其是与实际操作联系不紧密的理论部分。而后续课程也受到影响,学习的效果同样不好。就此,笔者提出,在旅游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一种类似纺锤式的教学内容体系,如图 1所示。
根据旅游院校的课程及专业设定特点,将计算机课程内容按难易程度分为三大块,然后将所有的学生混和编班,打破原来的班级设制,由学生自由式组合。
1.基础部分
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入校前都接触过计算机,且对计算机操作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或掌握,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所言,越来越多的学生摆脱计算机教育“零起点”[12]。所以,传统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使之更加科学。因此,在这里,我们将计算机基础部分的内容进行浓缩,甚至最基础的部分也不用在课堂上教授,以节约时间。根据学校的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可以以这个考试作为一个该部分的最终成绩。不要求所有的学生学习这部分课程,但是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通过一级计算考试作为成绩。
图1 旅游院校计算机“纺锤”式混合教学模型
2.专业部分
在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技能后,应主要指导学生在旅游专业相关计算机应用方面进行扎实的学习,不同的专业可以有不同的注重领域,如旅游服务相关专业的重点是文字处理、电子邮件、信息搜集和文献检索、数据图表、报表生成等知识,可安排的任务有旅游景点介绍、旅游报价及发信、旅游线路设计和旅游简报制作等;旅游管理专业的重点在计算机饭店管理、旅行社信息管理等计算机软件课程;旅游经营专业的重点可以放在计算机设计的相关课程,构建真实或虚拟项目,将整个旅游行业氛围侵润到计算机技能的应用中,如旅游电子商务专业试运营旅游网站、景区开发专业设计红色旅游景区、工艺设计相关专业开旅游工艺品网络展销会等;旅游工艺专业主要是运用计算机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等等。这部分内容可以设定一个综合任务题,作为最后的考核成绩。
3.扩展部分
除了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倡导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培养,还要设有扩展部分的内容,鼓励有能力、基础好、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发展能力,扩展职场空间,如开设数据库方面和软件设计等方面较深入的计算机课程。这部分可由学生自己选题,老师指导,完成一个应用软件的开发等。
授课的方式不再按过去传统的分班制,统一在一个学期内按固定的教学计划进行。而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及兴趣爱好,进行自主选择,可以选不是本专业的课程,还可以选多门课程。
将统一的期末考试改为两部分成绩进行验收,以确认学生学习的成果。一是要求学生参加计算机一级考试,这是必须通过的考试,作为计算机基础部分的最终成绩。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不选上课而直接以一级考试的合格成绩作为免修课程。另一个是各旅游计算机专业课,如饭店信息管理、网页课程设计等,不论任何专业、任何年级的学生,只要有兴趣学的就可以申请报名上课,课程考核为完成综合任务题。这一部分课程要求学生至少选一门,可多选。最后的扩展部分,是任选的,主要是用于拓展优秀学生的知识及能力,特别是创新研究的能力。这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参加,其考核以所进行的具体研究所得的成果作为参考成绩,属于附加成绩。
通过这些在教学内容、授课方法、考核办法等方面的改革,就能避免传统教学法中的统一教学带来的弊端,让学生更自主地学习,更主动地研究,更活泼地投入,将专业知识与计算机应用密切结合起来,让计算机能成为事业上最得力的助手,更进一步地促进在旅游专业方面的发展。
旅游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如何能做到事半功倍,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以上提到的“纺锤”式混合教学模型的教学改革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思考并探索的一种思路,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1.
[2] 李少林,连云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旅游院校计算机选修课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45-248.
[3] 王永茂.基于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9):164-165.
[4] 陈辉军.以“任务驱动”的高校文科专业计算机教学模式实践[J].计算机时代,2009,(11):68-69.
[5] 郭亮,尹雅丽.引入任务驱动模式的计算机教学研究 [J].陇东学院学报,2009,(5):110-112.
[6] 周志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模式探讨[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393-395.
[7] 闫燕.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以生为体”教学模式初探 [J].石油教育,2009,(5):51-53.
[8] 雷泓霈.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探析 [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70-72.
[9] 王军平.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双模块群模式和差异化教学[J].科技信息,2009,(26):716-717.
[10] 万德年.计算机基础“6+ 1”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0-51.
[11] 庄卓,龙斌.旅游与计算机侵润式教学模式与分层培养研究 [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308-312.
[1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