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新三板欲与产权市场型OTC共舞
盛传已久的“新三板”扩容终于有了明确的时间表。据记者了解,此前一直因为推创业板而暂停的“新三板”(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容即将重新启动。首批扩容试点的时间已经定在7月份。一位消息人士称,按照监管层的计划,新三板市场年内有望分两批进行扩容试点。这意味着,在创业板顺利推出后,场外市场的建设成为了资本市场下一个“重头戏”。
相比之下,一直期望跻身OTC(场外交易市场)操作主体的产权市场似乎显得有些置身事外。实际上,与新三板的高调扩容相比,产权市场对OTC建设的探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目前,已经有多个地方的产权交易机构已经开始承担本地区的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平台的工作。“新三板的扩容会刺激产权市场对OTC建设进行更深入探索,新三板和产权市场型的OTC两者是可以共生共荣的。”一位产权界人士对记者表示。
两个方向发展OTC
立足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新三板”主要是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机制,各地产权交易市场主要是为非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权转让提供交易平台。两者定位不同。但也有交叉,因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也可以转让非上市公司国有股权。
不过,目前两者的转让机制不一样。产权交易市场挂牌股份通过拍卖转让,竞拍价为转让价。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则是由投资者委托证券公司,为其转让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公司股份进行代理报价、成交确认和股份过户。
2008年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全国性柜台交易市场落户天津滨海新区。以此为契机,天津产权市场在全国OTC建设当中开始领跑,也成为其他地方探索OTC建设的风向标。
天津股权交易所由天津产权交易中心等机构作为股东,并明确提出依托北方产权交易共同市场拓展全国业务,具体的做法是天津作为总所,依托各产权交易机构建立区域分市场。目前为止,建立的几个分市场中,仅在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获得了实现,“在上海、安徽都是和当地的投资机构等合作”,一位知情人士介绍说。
相关知情人士则透露,天津市在滨海新区综改方案中明确了“建设全国性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但是具体的方案还没有确定,“甚至有可能天津目前出现的两个股权交易所都不是市政府最终的定案”。
天津OTC市场的建设将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在第一阶段,筹备建立的应该是OTC市场的主体市场,如NASDAQ股票市场。随后,逐步完善层次结构,建立比主体市场更低层次的交易系统,或者是主体市场的预备市场,即非公众公司股权场外交易市场。”天津产权交易所副总裁韩家清介绍说。这个预备市场正是产权交易机构的业务范围,从而填补多层次场外交易市场的一个空白。
“短期应以区域性市场为主”
与天津着眼全国不同,很多地方性的产权交易机构在探索OTC建设的时候,则是立足于区域性的市场。“我国建立OTC市场体系,短期应以区域性市场为主,要同时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监管要适度,产权市场可以多种方式介入。”福建省产权交易中心总裁郑康营表示。
在OTC市场挂牌的公司,规模普遍较小,融资需求也有限,这类公司在区域性的OTC挂牌就能满足融资需求。从投资者角度看,在自己熟悉的有限区域内,调查了解挂牌公司的成本也较低,投资风险更为可控,市场定价功能更为灵敏。“当OTC挂牌公司逐渐成长,区域性的投资者已经不能满足其融资需求,同时又符合转板升级条件时,这些公司就会选择到创业板和主板挂牌,到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的市场融资。”郑康营说。
与福建一样,全国各地方的产权交易机构都在进行积极地尝试。今年1月26日,浙江省产权交易所的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正式启动。浙江百诚集团和浙江联强数控机床两家公司成为首批进场的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企业,娃哈哈和台州高速两家公司也进行了股权调整试点。
郑康营表示,新三板市场作为一种类似“条条”的市场,也有它的优势,其挂牌公司具有产业上的关联性,可以聚集部分投资者。“产权市场还是应该以建立区域性OTC为主,并不排除这种‘条条模式,也没有必要让新三板在短期内就跟各地的OTC合并,新三板可以跟各地的OTC市场一起,为企业挂牌提供多种选择”。
金融时报:经济结构调整离不开金融发展方式转变
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调节,都需要有完整而便捷的金融服务支持。作为服务业的高端产业,金融服务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顶端,对于金融产业来说,产业价值链核心就是对价值链上的某些环节进行修正或重组,缩短内部不必要的环节,使价值链增值。近日记者在天津采访中发现,在以滨海新区为中心的经济圈的产业布局中,已经形成了新能源、医药、信息、航天、船舶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而目前天津金融与产业相结合的重点,则是围绕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推动金融产品和相关服务的创新,延伸金融产业价值链,促进产融结合,形成合力,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经济结构调整催生金融产业“无缝对接”
经济结构向更高层级发展,需要金融支持的力度、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拓展,不仅需要完善的金融市场支持,更需要培育多元化的金融主体机构,有效地服务于金融市场与产业、企业的对接。
接受记者采访的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王爱俭教授介绍说,以天津经济结构调整为依托,天津金融业创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做大做强金融服务业,使其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以及低碳金融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针对滨海新区重点项目规模大、资金投入多、建设周期长的特点,金融机构和银行业协会加大对银团贷款项目的筹组。2009年全年银团贷款项目252个,贷款余额983亿元。银行信贷的稳步增长支持了滨海新区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在搞好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船舶产业投资基金试点工作的基础之上,滨海新区不断加快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步伐,推动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截至2010年4月,天津股权投资基金中心已聚集140多家股权投资基金及基金管理企业,管理资金规模突破1000多亿元,成为国内最大的股权投资基金聚集及服务平台。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金融配套改革的不断深入,天津融资租赁业已成为一个完整的行业和一个新的资金供应渠道。2009年融资租赁业务总量达150亿元,同比增长4.5倍,总量及增速均居全国首位。
围绕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滨海新区以物流金融业务为切入点,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通过金融机构向企业授信,以在港口中转货物为抵押发放贷款,促进货物资金流动。
随着于家堡金融区和开发区现代服务产业区(MSD)等重点金融区域的逐步建成和完善,天津金融业的产业集群效应将逐步加强。预计2010年天津滨海新区金融业增加
值将达到150亿元。
力争使金融自身成为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因而金融的支持应力争使自身成为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这样“助推器”作用才会显现。天津金融业在加快产业金融创新步伐,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素质方面已经做出很好的尝试。
王爱俭认为,发展科技金融是其重要的特色。
天津设立了创业风险引导基金,发展122家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255家创业风险基金。结合天津开发区现有的科技孵化器、生物医药研究院等载体,加大对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创业型企业的培育,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并迅速成长。
此外,政府与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搭建的科技贷款和科技贷款保证保险平台,为无抵押、无担保科技项目提供了新的融资方式,已累计向金融机构推介1400余家企业发放贷款38亿元。截至2010年5月,银行、保险、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第三方保理和企业信用共同体等科技金融专营机构相继成立,科技金融服务链初步形成。
伴随空客A320总装线落户滨海新区,天津作为国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的优势地位更加突出。发展航运金融是其另一个特色。
2009年12月,工银租赁公司在天津市设立单机公司,办理两架波音737全货机单机租赁业务,为我国首笔租赁公司单机租赁业务。2010年3月,民生租赁公司在天津市设立民生桂竹公务机租赁有限公司,购买一架G450型公务机,为我国第一家公务机单机公司。
此外,船舶产业投资基金试点以及设立飞机租赁基金,专业保险以及筹备设立航运交易所等重要举措无不以金融支持为推手,从而实现将航运金融与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机结合。
王爱俭说,发展碳金融是其第三特色。
中国首笔标准化碳中和交易在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成交,主要污染物和碳中和交易综合服务模式在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推出。天津鼓励和扶持上市公司发展低碳经济,引导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各类基金投资绿色企业。依托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打造碳交易市场,天津正在逐步丰富交易内容和扩大市场规模,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碳交易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市场交易制度。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正式实施,近两年来,我国已经出台了10多个发展规划,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区域发展的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这个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必将带动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据悉,《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即将出台,这对于这一区域的产业及金融业都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日前强调,金融创新对有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义重大。天津金融业的创新实践很有意义。利用金融创新构建的全新平台,必将实现科技、人才、土地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区域实体经济与金融资本的良性互动,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