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立新,柳翠萍
(1.沛县农林局,江苏沛县 221600;2.沛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沛县 221600)
2008年农业部、江苏省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沛县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强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的领导和实施。“万亩示范片”建设确保了优良小麦品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推动了示范区农业生产增产增效。但是万亩高产创建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各“万亩示范片”产量差异较大、肥料运筹不合理、播种方式不科学、田间管理松散、病虫防治不及时、抗灾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3年来沛县累计建设“万亩示范片”10个,其中2008年秋播实施部、省高产创建示范片各1个,自建2个;2009年秋播实施部、省示范片3个,自建3个。示范片建设使沛县小麦单产较往年平均增5%,每667m2增10kg。2009年6月11日沛县湖西农场“万亩示范片”代表江苏省参加农业部专家联合实打验收测产,“万亩示范片”取得小麦单产642.1kg的好成绩。每个示范片建设均能成功推广1~2项农业生产新技术,其中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适期播种、机械匀播、测土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等高产创建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高产创建示范片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样板田、领导的指挥田,农技人员的观摩基地和农民朋友学习的榜样田。
自2008年以来,沛县先后在东部稻茬麦粘壤土区湖西农场、胡寨镇,中部旱茬麦两合土区张寨镇、朱寨镇等镇先后建设“万亩示范片”,其中东部湖西农场麦区土壤肥沃,小麦单产增幅较大,示范片单产连续两年超过600kg;而张寨镇等两合土麦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小麦单产限制在540kg左右,土壤肥力分布不均匀,造成高产创建示范片产量不均衡。
“万亩示范区”少部分农民忽视大田有机肥的施用,造成示范片土壤养分配比失调,个别农户重视氮肥,轻视磷钾肥,忽视微肥,并且不知道拔节孕穗肥的合理施用方法、时间及数量。
“万亩示范片”内大多数农户能够按照机械匀播的播种方式进行,但是片内个别农户不能够科学播种,每667m2播量达到15kg以上,示范片田块部分小麦群体过大,田间管理难度加大,影响示范片整体生产形象。
由于受市场经济意识的影响,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示范片内植保防治用工不足,田间管理松散。不少农民播种后,忽视冬管,部分农户“重虫轻病”,并且防病偏晚。往往在小麦起身拔节后期,病状表现明显、甚至造成为害时才进行防治,严重影响小麦产量提高。
“万亩示范区”的设立应根据当地地理水平、土壤环境、农户种植习惯等因素选择,结合上述条件选择品种。由于沛县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选择湖西农场作为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实施地,而该农场土壤类型为沿湖区富含有机质、高肥力的粘壤土,土质肥沃,小麦品种选择以烟农19、矮抗58高产品种为主,再加上当地农民科学种田意识强,该示范片连续两年小麦单产多点实打验收每667m2均获得600kg以上的产量。
沛县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农林局局长、财政局局长为副组长的示范片小麦高产创建领导小组,相关涉农单位及实施镇政府分管领导为组成人员,统筹协调“万亩示范片”工作,确保“万亩示范片”统一供种率100%,并且县政府专门成立示范片技术指导小组,县农林局长任组长,业务副局长任副组长,县作栽、植保、土肥、科教等单位业务技术骨干为成员,强化统一供种的技术指导工作。
实践证明小麦单产超500kg必须有较高土壤肥力基础。示范片全部实行科学测土配方施肥,并倡导重施有机肥,实现秸秆还田,大力应用有机肥,培肥地力,夯实高产地力基础。强化“氮肥后移”技术措施的运用,确保中强筋小麦氮素的吸肥高峰不脱肥。
合理播量是“万亩示范片”小麦生产提高播种质量的关键,科学的播种方式能够改变示范片农户播量过大的问题,从而提高播种质量。再根据不同播种方式形成的苗情特点,采用综合配套技术、提高群体质量、实现高产。沛县万亩示范片稻茬麦区主要采用免(少)耕机条播技术、机械均匀撒播技术;两合土麦区采用精量、半精量播种栽培技术,实现“万亩示范片”整体科学播种。
“万亩示范片”内对群体偏大,有拔节趋势的旺长麦田,在越冬前,每667m2用15%多效唑30~40g进行均匀喷雾,或在晴暖天气采取机械镇压和深中耕断根,实现控旺转壮。对晚播弱苗麦田,以促为主,采取增施有机肥和浅中耕等措施,增温保墒,促其快速转壮。病虫害防治方面应实行病虫兼防原则。“万亩示范片”近年来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呈加重趋势,冬前应均匀喷洒1次井冈霉素,早春时每667m2喷洒20%三唑酮乳油60~80ml防治两次为宜。对麦蚜、麦蜘蛛、锈病、白粉病等,同样应采取科学的方法及时进行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