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黄工程效益及经济评价分析

2010-07-09 11:23:58梅传书余新启金旺盛
海河水利 2010年3期
关键词:东线南水北调供水

梅传书,余新启,金旺盛

(1.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天津 300170;2.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300222)

1 前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以北地区发生持续干旱,缺水范围不断扩大,缺水程度不断加深,缺水危机日趋严重,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各地区都加大了节约用水的力度,但仍然不得不过度开发利用地表水、大量超采地下水、不合理占用农业和生态用水以及未经处理的污水,以维持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海河流域基本处于“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和地下水严重超采的严重局面,导致河湖干涸、河口淤积、湿地减少、地面沉陷等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的实施,特别是2007年底东线工程的关键控制性项目——穿黄工程的开工建设,将在解决北方部分地区水资源紧缺、缓解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紧张、改善河湖生态环境、改良地质状况和促进农业生产等方面产生显著的效益。

2 穿黄工程建设必要性

2.1 受水区社会经济情况

南水北调东线穿黄工程受水区位于海河东部平原,自黄河干流向北至天津,东至渤海海滨,西至海河流域平原中部的献县、衡水一带,面积5.70万km2,占海河流域平原面积的38%。

本区为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迅速,大中城市包括天津、沧州、衡水、德州、聊城,有黄骅、泊头、临清等6个县级市,工业均有一定的发展基础。

区内交通发达,京沪、京九铁路纵贯南北,济邯、济德铁路横贯东西。津保、石德、济德、济馆公路成网状分布整个区内。天津国际机场开通多条国际、国内航线,是首都机场的备用机场,地位非常重要。东部沿海建有我国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天津港、河北省黄骅港等,连通世界各地。

在天津市渤海湾沿岸、河北省沧州、衡水、文安以及山东黄河三角洲一带,石油资源丰富,建有大港、华北、胜利等油田,不仅为本区而且为全国的石化工业提供了原料。渤海湾沿岸盛产海盐,其中长芦盐场为我国最大的海盐产区。

区内冀东南、鲁北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水稻、豆类等。城市周边的郊区以种植蔬菜为主。

2.2 工程建设必要性

水资源短缺使黄河以北地区城市生活用水异常紧张,被迫限时限量供水和排队等水,而且不少地区水体遭受严重污染,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用水安全。许多工矿企业供水没有保障,被迫实行限产、停产,严重制约了工业发展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干流取水,基本沿京杭运河向北送水。其供水区域为黄淮海平原和山东半岛,主要供水目标为解决京沪铁路沿线和山东半岛的城市缺水,并为农业和生态环境补水。

南水北调穿黄工程不仅直接为天津、河北和鲁北地区城市工业和生活补充水源,对受水地区社会稳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都有直接和长远效益;还可以提供部分生态用水、改善水环境及京杭运河的通航条件,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社会效益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受水区内,天津是华北最大的工业基地与重要的外贸港口,滨海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极;河北处于承东启西的华北经济圈;山东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大省;纵贯供水区内的京沪、京九等铁路沿线有众多的工业城镇。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后,由于供水条件的改善,不仅可以促进受水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而且提供了更好的投资环境,可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同时,还可以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4 城市工业和生活供水效益

黄河以北和山东半岛供水区属资源性缺水地区,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普遍不足,每遇干旱年都要定时、定量供水。同时,持续干旱也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1998年以来的持续干旱,对黄河以北地区的城市生活与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等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由于滦河出现连续枯水年,作为天津市主要供水水源的潘家口水库在动用了死库容后仍不能满足天津市用水的要求。天津市用水告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不得不在1999、2002年以后几乎每年实施应急引黄。在水利部的统一协调以及引黄沿线山东和河北省的大力支持下,几次应急引黄暂时解决了天津市用水的燃眉之急,但未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引黄产生的泥沙淤积和土地沙化等问题已经成为沿线各地沉重的负担,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实施后,按照 《穿黄河工程可行性研究修订报告》(2004年修订),由于本次穿黄规模按100 m3/s进行建设,达到二期供水规模,二期工程多年平均净增供水量为16.25亿 m3,其中山东4.25亿 m3、河北7.0亿m3、天津5.0亿m3。充足的长江水源可有效缓解受水地区缺水的状况,提高受水区的供水保证率,解决缺水给北方地区工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保障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作用。

5 生态和环境效益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正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程实施后,可以增加供水区城市生活、工业用水,改善卫生条件,有利于城市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促进城市化建设,增加农林牧业灌溉用水,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还可以改污水灌溉为清洁水灌溉,减轻耕地污染及对农副产品的危害。

其次,提高北方供水能力后,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超采,并可结合灌溉和季节性人工回灌补充地下水,改善水文地质条件,缓解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和漏斗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控制地面沉降造成对建筑物的危害。调水后,通过合理调度,可向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补水,增强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恢复生机,促进水产和水生生物资源的发展,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另外,湖泊水位抬升,蓄水面积扩大,可缓解湖区生态环境破碎化、岛屿化进程,减缓自然生态遭人为干扰的程度。调水调蓄水库的建设,会使水域面积大幅度增加,减少耕地、居民点、建筑用地以及盐碱地、低洼地等未利用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还会使局部区域内水域面积增大,提高区域蒸散量,改善局部气候条件,改善生态环境。

6 经济评价分析

穿黄工程直接为受水地区城市工业和生活补充水源,对受水地区社会稳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都有直接、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穿黄工程只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的一部分,因此只作国民经济评价,不进行财务评价。

6.1 国民经济评价

采用2003年下半年价格水平,国民经济评价经济计算期为43年,其中建设期3年、运行期40年,对工程投资、年运行费、流动资金及工程效益等资金历年流入量、流出量编制国民经济效益费用现金流量表,按社会折现率12%计算该工程主要经济评价指标,见表1。

本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一期为13.03%、二期为12.91%(均大于社会折现率12%),经济净现值大于零,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1.0,说明该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的。

6.2 敏感性分析

为考察项目经济效果的稳定程度、进一步论证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可行性,在考虑几种因素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对项目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表1 经济评价指标

由于工程投资、运行费和工程效益易受外界影响,故对上述3个因素进行一定幅度的变动,对效益减少5%、费用增加5%和效益减少5%且费用增加5%三种情况分别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敏感性分析

由敏感性分析指标可见,在投资、运行费增加5%及效益减少5%两种情况下,一期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均高于社会折现率12%,经济净现值均大于零,效益费用比大于1.0;在投资、运行费增加5%同时效益减少5%情况下,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低于社会净现值12%,经济净现值小于零,效益费用比小于1.0,说明一期工程抗风险能力较小。由于穿黄工程已达到二期工程规模,投资、运行费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二期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高于社会折现率12%,经济净现值大于零,效益费用比大于1.0,说明工程达到二期工程规模时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6.3 经济效益分析

按照《穿黄河工程可行性研究修订报告》(2004年修订),由于本次穿黄规模按100 m3/s进行建设,达到二期供水规模,二期工程多年平均净增供水量为 16.25 亿 m3,其中山东 4.25 亿 m3、河北 7.0 亿 m3、天津 5.0 亿 m3。

穿黄工程净增供水量,主要解决城镇工业、生活用水。工业供水效益计算采用“摊系数法”即根据水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以工业净产值乘以供水分摊系数计算供水效益。由于城镇生活供水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巨大但难以准确定量,故统一按工业供水效益计算。

经计算,城市工业和生活供水效益一期为12.3亿元,二期为57.9亿元。该效益的发挥,还依赖于穿黄工程以南输水工程的正常运行。其中,一期工程完成后,抽江规模为500 m3/s,其中过黄河50 m3/s,按一期工程南部工程投资的1/10与穿黄及黄河以北工程投资比例确定穿黄工程及黄河以北工程的效益按70%进行分摊,为8.61亿元;城镇供水配套工程参照《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二期工程配套工程投资与主体工程投资比例确定主体工程效益分摊系数为30%,则穿黄工程和黄河以北输水工程一期供水效益为2.58亿元。

二期工程完成后,抽江规模为600 m3/s,其中过黄河100 m3/s,按二期工程南部工程投资的1/6与穿黄及黄河以北工程投资比例确定穿黄工程及黄河以北工程的效益按70%进行分摊,为40.53亿元;参照《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2001年修订)二期工程配套工程投资与主体工程投资比例确定主体工程效益分摊系数为30%,则穿黄工程和黄河以北输水工程供水效益为12.16亿元。

7 其他效益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成后,可改善部分地区饮用水氟中毒的现状及地区水资源污染状况,并通过缓解旱情、阻止沙化进程和适当补充农业用水对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粮食丰收创造有利条件。另外,调水对缓解地下水资源量急剧下降、防止地面继续沉降和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等有显著的正效益。

8 结语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天津、河北和鲁北地区城市工业和生活补充水源,对受水地区社会稳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环境质量等都有直接和长远的效益。同时,还可以提供部分生态用水,改善水环境及京杭运河的通航条件,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1]唐传利.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J].中国水利,2009,(8):95-96.

[2]窦明,左其亭,胡彩虹.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26(2):63-66.

[3]张欣,彭新德,董树果.经济评价对南水北调天津干线工程的决策作用[J].海河水利,2006,(2):67-68.

猜你喜欢
东线南水北调供水
东线混战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山东水利(2020年12期)2021-01-18 05:59:04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
环球时报(2019-12-03)2019-12-03 04:13:15
南水北调运行管理研究
中华建设(2019年8期)2019-09-25 08:26:18
南水北调
分区分压供水在雕鹗水厂供水中的应用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DRAINING THE SOUTH
汉语世界(2015年2期)2015-03-26 09:19:01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
中国水利(2015年10期)2015-02-28 15: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