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制度的玉米产量与水分利用效应

2010-07-09 01:37刘一龙张忠学郭亚芬王忠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粒重利用效率定额

刘一龙,张忠学*,郭亚芬,王忠波

(1.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哈尔滨 150030;2.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 150040)

水资源是21世纪稀缺的基础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资源。当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的第一生态问题,干旱缺水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且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7%[2]。因此节水农业尤为重要。

滴灌是一种最节水的灌水技术,滴灌的水直接精确地用于作物的根区,使作物始终处在较优的土壤水分条件下,从而避免了其他灌水方式产生的周期性水分过多或水分亏缺的情况,并能有效地减少蒸发、径流和深层渗漏的水量损失,因此滴灌能够增加作物产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3-4]。在我国,新疆天业集团在棉花和番茄方面运用膜下滴灌技术,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棉花的灌水量可由常规灌水量525~600 mm降到240~345 mm,棉花产量提高30%~50%,番茄增加收入2倍左右,而且膜下滴灌可以提高劳动效率[5]。形成玉米产量的因素有水、肥、气、热、光等,水分是最活跃的因素,它制约其他因素,只有在水分适宜的情况下,其他因素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玉米才能形成最高的产量[6-8]。灌水时间不宜,灌水量不足或过大都会制约玉米的产量。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比例最高,但是旱灾是玉米单产不稳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是抵御旱灾、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9]。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08年4月~11月在黑龙江省杜蒙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供试品种为当地生产常用品种富友9号。该园区位于东经124°25′,北纬46°5′,海拔145.4 m。多年平均降雨量407.7 mm,年平均蒸发量1 795.4 mm,初霜日期为10月2日,终霜日期为5月4日,无霜期150 d。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温带半干旱气候。该试验区土质为沙壤土,供试土壤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

1.2 方法

试验于4月24日播种,统一施肥,滴灌保墒水90 m3·hm-2,采用大垄双行种植形式,保苗株数为7.2万株·hm-2。玉米全生育期内有效降雨为399.9 mm,灌溉定额设计依次为450、600、750 m3·hm-2;灌水次数分别为:3次、4次、5次。共设9个处理,以不滴灌的玉米作对照,各3次重复,随机排列。灌水日期分别为:3次(6月16日、7月16日、8月16日);4次(6月16日、7月6日、7月26日、8月16日);5次(6月16日、7月2日、7月16日、8月2日、8月16日)。

表1 试验区土壤物理性质Table 1 Experimental soil property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灌水条件下的产量及其指标分析

2.1.1 玉米产量指标分析

结果见表2。

由表2中可以看出,C2灌溉定额为750 m3·hm-2,灌溉4次的情况下的秃尖率最低9.5%,这说明在玉米需水关键期(灌浆期)增加灌水定额可以有效降低秃尖率。C2的干物质重和穗粗也最大,分别为390.54 g、20.20 cm。每穗粒重也相对较大。

表2 不同灌水条件下的产量及其指标分析Table 2 Yield and index analysis among different irrigation schedule

A2灌溉定额为450 m3·hm-2,灌溉4次的情况下的秃尖率最高为19.90%,干物重为284.25 g为最低,每穗排数和每穗粒重分别为16.1排和179.3 g,同处理比较也为最低。

B1、B2、B3在相同灌溉定额,不同灌溉次数的比较中发现,B2灌溉4次的穗长最大,比B1的穗长大3.7%,比B3的穗长大6.2%。B2的秃尖长最短,分别比B1和B3的秃尖长减小18.5%和17.2%。

A2、B2、C2在相同的灌水次数,不同的灌溉定额的比较中发现,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玉米的秃尖长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C2的秃尖长度分别比A2和B2下降50.6%、18.9%,玉米每穗粒重呈上升趋势,C2的每穗粒重相对于A2增产18 g,而相对于B2的增产不明显。

在所有膜下滴灌处理与常规种植CK的比较中发现,CK的秃尖长最大,每穗粒重最低。在B2灌溉定额为600 m3·hm-2,灌水4次的情况下,秃尖长比CK减少41.11%,每穗粒重比CK增加一倍。

2.1.2 玉米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分析

如表3所示,灌溉定额为450 m3·hm-2时,A1的产量最高为13 779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为 2.7312 kg·m-3;灌溉定额为 600 m3·hm-2时,B2的产量最高为15 21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为 2.8430 kg·m-3;灌溉定额为 750 m3·hm-2时,C3的产量最高为15 646 kg·hm-2,但C1的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为2.8571 kg·m-3。由此得出,相同灌溉定额不同灌溉次数对产量有影响。在灌溉3次的情况下,灌溉定额为750 m3·hm-2时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为2.8571 kg·m-3; 在灌溉4次的情况下,虽然灌溉定额为750 m3·hm-2的产量最高,但灌溉定额为600 m3·hm-2的产量与之所差无几,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2.8430 kg·m-3;在灌溉5次的情况下,灌溉定额为750 m3·hm-2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为最高。由此得出,在相同灌水次数条件下,适当增加灌溉定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玉米产量,但超过一定值之后,产量并无显著提高。

表3 各处理产量、水分利用率及耗水系数

综合以上灌溉制度,从兼顾产量和节水的角度分析,灌溉定额为600 m3·hm-2,灌溉4次的处理是比较适宜的灌溉制度,其产量为15 21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2.8430 kg·m-3。其灌溉时间为6月16日、7月6日、7月26日、8月16日。

2.1.3 相同灌溉定额下不同灌溉次数的产量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当灌溉定额为450 m3·hm-2时,灌溉次数对玉米影响较大,且A1的产量最大,A2的产量最小。当灌溉定额为600 m3·hm-2时,不同的灌水次数对产量影响较大。B2的产量最大,B1和B3的产量几乎持平。B2高于B1的产量5.52%,B2高于B3的产量5.72%。当灌溉定额为750 m3·hm-2时,灌溉次数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小,经方差分析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

图1 相同灌溉定额下不同灌溉次数的产量Fig.1 Yield relation of the same irrigation ration with different irrigation times

2.1.4 产量与灌溉水量关系分析

各处理产量与灌溉水量之间的拟合曲线见图2。

由图2可以分析出产量和灌溉水量之间的函数式:

其中R2=0.8872。

从上式可以得出:当灌溉水量为907 m3·hm-2时,所对应的产量最高,为15 727 kg·hm-2。如果灌水量小于907 m3·hm-2,产量会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本次试验发现,当灌水量和小于某一临界值时,产量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最大的临界值后产量反而会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少[10]。这说明玉米虽是一种高耗水性植物,但当灌水量增加到最大临界值时,此时再增加灌水量不但不会增加产量,反而会使产量降低。

3 讨论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玉米生育期内需水量不仅与玉米种植密度有关,还与气象条件及土壤水分状况有关。玉米全生育期耗水量总体趋势是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而增长。整个生育期内的需水量表现为苗期耗水量少,生育中期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和植株的生长,生长发育所需水量进一步增强,耗水量也增大,生育后期表现为略少的变化趋势[11-12]。本试验改变传统人工覆膜和铺设滴灌带的方式,应用了一种铺设滴灌带、覆膜、压膜农机器械,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但在覆膜条件下,玉米苗期存在放苗问题。同一试验小区,出苗有先后,株高不同一,试验中采取人工放苗,费时费力,有待进一步改进。另外本试验是针对大田的膜下滴灌,由于天气等客观因素和设计处理相对较少的原因,这会使试验产生一些误差,如有可能,在以后的试验中应多增加一些土壤水分和温度测试项目[13-14]。农作物覆膜栽培技术造成了一些环境问题,主要是残膜的污染和回收加工问题,而推广各类降解塑膜又会增加种植成本,因此经济实用的覆膜耕作技术是目前应当研究的重要课题[15-16]。

4 结论

a.玉米全生育期膜下滴灌与传统种植相比,增产效果显著。灌溉定额为600 m3·hm-2,灌水4次的灌溉制度是传统种植产量的两倍。

b.灌溉定额为600 m3·hm-2,灌水4次的灌溉制度的产量与灌溉定额为750 m3·hm-2,灌水5次的灌溉制度的最高产量差异不大,说明节水与增产并不矛盾可同时实现。

c.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在灌溉定额较小的情况下,适当的减少灌水次数,可提高玉米产量。

d.从兼顾产量和节水的角度分析,灌溉定额为600 m3·hm-2,灌溉4次的处理是比较适宜的灌溉制度。

[1]陈家琦,王浩,杨小柳.水资源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张忠学,郭亚芬,王柏,等.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大豆水分生产函数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8,27(3):49-51.

[3]Kipkoir E C,Raes D,Massawe B.Seasonal water production functions and yield response factors fomaize and onion in Perkerra.Kenya[J].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2002(56):229-240.

[4]徐敏,韩晓军,王子胜.新疆棉花生产膜下滴灌技术应用研究[J].作物杂志,2005(6):56-58.

[5]魏永霞,张忠学,王利敏.东北半干旱区大豆抗旱灌溉最佳供水模式的盆栽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6,25(3):34-37.

[6]李晓玲,刘普海,成自勇,等.不同灌溉方式下玉米节水增产效果实验研究[J].节水灌溉,2001,12(3):7-9.

[7]李严坤,张忠学,仲爽.水肥处理对玉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光合特性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10):15-19.

[8]桑艳朋.膜下滴灌条件下甜瓜田间需水规律的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05.

[9]周欣,腾云,张忠学.东北半干旱区大豆水肥耦合效应盆栽试验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8(4):441-445.

[10]郭金强,危常州,侯振安,等.北疆棉花膜下滴灌耗水规律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5,42(4):205-209.

[11]郑旭荣,胡晓棠,李明思,等.棉花膜下滴灌田间耗水规律的实验研究[J].节水灌溉,2000,26(5):25-29.

[12]王柏,王孟雪,张忠学,等.东北半干旱区大豆水肥耦合效应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7,26(5):86-89.

[13]周欣,郭亚芬,张忠学,等.水分处理对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3):374-376.

[14]徐世昌,戴俊英,沈秀瑛.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学报,1995,21(3):356-363.

[15]邵光成,蔡焕杰,吴磊,等.新疆大田膜下滴灌的发展前景[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1,19(3):122-127.

猜你喜欢
粒重利用效率定额
干热风对冬小麦不同穗粒位粒重的影响效应*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三新三化”在LNG接收站概算定额标准中应用的探讨
避免肥料流失 提高利用效率
小麦光合器官对不同穗位和粒位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损害赔偿举证责任的双刃作用——对提高定额赔偿立法趋势的质疑
不同白菜品种对锌的响应及锌利用效率研究
嫁接与施肥对番茄产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