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距离

2010-07-06 09:51王爱军
意林原创版 2010年12期
关键词:康斯坦丁海姆透明胶

王爱军

2010年10月5日,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获奖者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这对师徒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在于,他们找到了“史上最薄和最强”的石墨烯材料。就在52岁的海姆和36岁的诺沃肖洛夫收获意外惊喜的时刻,有一个中国人却在扼腕叹息,因为他与诺贝尔奖失之交臂的距离,仅仅在几微米之间。

这个中国人是安德烈•海姆教授在2003年新招的一个博士生。博士生刚一来,海姆就交给了他一块石墨,让他打磨出小薄片来,交代他说越薄越好,同时交给这名博士生使用的还有一部精密的打磨仪器。

三个星期后,博士生兴冲冲地拿着打磨出来的石墨薄片来见海姆,说成功了。海姆用显微镜观察了一下,这个薄片大约有10微米,也就意味着大约有1000层碳原子。

海姆问博士生:“你还能弄得更薄一点吗?”

博士生回答说:“那样的话,我就需要一块新的石墨。”

海姆提供给他的这种石墨叫“高定向热解石墨”,大约300美元一块。作为从俄罗斯过来的科研人员,海姆深受经费紧缩之苦,但也使他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他的主张是,最大程度地利用手边的器材和知识做出好的科学。当他听到中国的博士生毫不在意多费一块石墨的口气时,海姆的话就不那么中听了。他对博士生说:“你不需要為了一个薄片而把整块石墨都用光啊。”

博士生则回敬道:“你这么聪明,那你自己干啊!”

博士生的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海姆作为导师别无选择,只有亲自上阵了。

这次海姆选择了连博士学位还没有拿到的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作为助手,他看中诺沃肖洛夫的是他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和热情的工作态度。

面对博士生的逼宫,海姆显然不能示弱,他们在博士生送回来的那片石墨上继续研究。

海姆没有在博士生面前丢脸,并不是因为他使用了什么更为先进的仪器。恰恰相反,他用的是最便宜的工具———透明胶带。

之所以想到透明胶带,是因为研究小组当时引进了一位技术员来搭建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而这位技术员清洁石墨样品表面的方法就是用透明胶带把石墨表层粘掉。这提醒了他们,用胶带粘或许能够得到更薄的石墨。

于是,师徒二人就用透明胶带粘在石墨的顶层,粘好再撕下来,这样就会有碎片脱落,粘在胶带上。当然这时碎片仍然是相对很厚的。海姆对折胶带,再粘一次,这样就能得到更薄一些的碎片。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们就成功地把石墨薄片做到了只有10层厚。后来,延用这一方法,海姆与合作者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最终得到了单层的石墨,也就是石墨烯,一种有可能成为硅的替代品,带来下一次电子工业革命的,只有一个原子厚的新型材料。

获得诺贝尔奖之后,诺贝尔基金会的人跟海姆通电话,他说,他的实验“向人们展示了,你事实上不需要在哈佛或是剑桥,不需要在集纳了最聪明的人和最先进的设备的地方。你在设备上处于二三流的大学里……也能做出令人惊讶的东西”。“我希望,这作为一个案例能给年轻一代带来更多的激发,启示他们,不在最好的地方和最好的时间也照样能做出东西”。

是的,只要你足够努力,一切都有可能。事实上,1000层碳原子与石墨烯的发现只差一步之遥,中国人的诺贝尔梦想是如此之近,但却因为博士生浮躁的心态,使咫尺变成了天涯。很多时候,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就决定了他成长的高度。

(图/大卫卡森)

猜你喜欢
康斯坦丁海姆透明胶
海姆立克急救法
妈妈的“守护天使”
创新透明胶
爱想象的康斯坦丁
“海姆立克急救法”发明者病逝
扎不爆的气球
直上云霄之火箭
给银行业打气
水危机
外国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