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课程交互式教学法研究初探

2010-07-06 12:08孙晓荣单再成李青阳
当代经济 2010年7期
关键词:经济学素质教学法

○孙晓荣 单再成 李青阳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7)

《经济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对《西方经济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取舍、优化整合而来的。由于该学科理论严密,系统庞大,综合性强,紧密关注国计民生,实用性强。它与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会计学、管理学等相辅相成,循环支持。因此经济学知识的扎实程度直接关系到各专业课的学习效果。经济学是以解决现实经济问题为己任,对经济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为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如1929—1933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凯恩斯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而长期的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实行导致了“滞胀”的出现,这又导致了理性预期学派和其他一系列经济理论的产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如边际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均衡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等形象直观,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经济学的许多原理都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分析提炼而来。凯恩斯说过:经济学是用来帮助那些拥有这些东西的人过上更幸福的生活。所以说学好经济学将使人终身受用。

一、《经济学》课程传统教学法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法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学科本身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但关键是在教师教学方法的取舍上。因为在教和学的矛盾统一体中,教师永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传统的教学法是“课堂讲授法”,即以“填鸭式”的灌输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比较被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学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教师单纯利用“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使得不少学生仍习惯于中学时代的思维与学习方法,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为应付考试而学,结果是考完就忘了,谈不上灵活运用经济学理论知识,这样易培养学生懒惰情绪,缺乏进取心;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也得不到锻炼;更重要的是这样培养出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及创业实践能力。

因此,研究和探索一种适应当前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方法势在必行。对高职高专所应具备的技能型、应用型、创新性、创业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对经济学课程教学提出交互式教学法的改革新思路,以便更好地促进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及学生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创业素质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二、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过去的同类教学研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空白和缺陷。就国内的研究来看,关于《经济学》课程教学法的理论研究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第一,针对性不强。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先进模式及成熟方案。第二,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经济学知识与各学科紧密交错,对管理学、心理学、会计、高等数学等各方面的知识都有所运用,但大学生活只有短短的三年,单一的课堂讲授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尽管现在课堂采用案例式教学,由于案例本身的局限性及学生兴趣的差异性,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在听老师讲案例时,听得津津有味,听后遇到自己分析问题时,却理论是理论,案例是案例,两者不知如何衔接。第三,教学手段陈旧,为考试而学。传统讲授法一般采用黑板+粉笔的方式。黑板+粉笔方式陈旧,速度慢。授课内容又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比如本院的《经济学》课程会计专业是周2学时的课,总计开课32学时,在这32学时里既要讲授微观经济学理论,又要讲授宏观经济学理论,任课教师为完成授课内容一般都要赶进度,无暇顾及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而学生学得似懂非懂,能考试通过或能拿个好成绩就万事大吉,至于运用就暂且搁置。第四,理论脱离实际,课堂死气沉沉。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更谈不上创新能力。

目前交互式教学法主要是在一些语言教学上有所运用,在专业课教学上几乎很少,在经济学课程教学上差不多是空白。

三、交互式教学法的界定

交互式教学法最早由Palincsar于1982年提出的。他认为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交流。教学中的师生二主体作用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展现的,师生构成教学的二主体,是平等、合作、协商的关系,并强调教师主体作用在于精心设计和组织活动,推动学生参与,引导学生直接与客体发生作用,保证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

交互式教学法就是指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频繁的信息交流、不断的交往互动,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根据学生中心理论,对传统的讲授→示教→练习→小结的教学模式进行的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之间两个交互,学生的学习策略、技能和知识之间的交互,最终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

四、理论依据

交互式教学法是依据Palincsar1982年提出的教学理论,是遵照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文件的精神,结合本院进行教研教改的实际而选择的。是根据学生中心理论,对传统的讲授→示教→练习→小结的教学模式进行的改革。

五、研究价值

《经济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所学知识的扎实程度直接关系到各专业课的学习效果。由于传统教学法的不足而引起的种种弊端,使得研究和探索一种适应当前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方法势在必行。“交互式”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之间两个交互,学生的学习策略、技能和知识之间的交互,最终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健康发展。本研究基本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摆脱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在教学中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热情。该研究的应用价值大于其理论意义,使学生在教学中交流、在参与中应用,主动积极地锻炼了摄取、应用、创造知识的能力。

六、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是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流程,给学生思考、评判及发现现实中经济学现象的机会,不断激励其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勇于尝试解决现实的经济学问题,并从中感受创新快乐,使学生的思域越来越宽阔,思维越来越活跃,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与发扬。

二是鼓励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经济事件双方当事人的感受,在操作练习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学生的被动接收为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潜力和学习积极性。长期重复做一件事,难免生烦,减少这种情绪的办法是尽量照顾各人的兴趣。比如运动员天天做同样的动作不烦,因为他对这项活动有兴趣。所以让学生自身去体验经济事件双方当事人,既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方法,促进学生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创业素质等综合素质能力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三是让学生参与施教,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克服胆怯心理,培养语言表达、创新等能力。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尤其是经济管理类人才,需要加强语言表达、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在实施教学中,可以由教师创设情境,也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教学内容更利于学生接受,也易于掌握,但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四是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改变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教师教、学生被动学、以教师为主体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教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造一个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转变以往教师的身份。首先是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倾听者、观察者,认真听取每位学生的发言,观察他们在互动中的举止表现,并能及时记录下来,在分析总结时作出解答。其次教师要成为学生的促进者、支持者。在整个教学互动中,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很好地分析问题,完满地解答问题,或多或少会有些学生不敢说出自己的观点,缺乏勇气主动地回答问题。这时教师如果能积极地支持他们,创造畅所欲言的氛围,会让那些表现积极的学生更勇跃,平时不太言语的学生也会逐渐加入进来,这样就达到了预想的效果。最后教师还应扮演好合作者的身份,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不过双边活动的顺利开展,还需要教师幕后做大量的工作,比如互动时间的控制、学生互动人员的分组、现实题材的取舍、结论分析等。

五是在应用该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各自在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学生相互质疑。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储备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在讨论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主动学习新知识,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

七、实施流程

《经济学》课程交互式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是侧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堂教学形式。课堂程序以提出经济学现象为起点,以解决问题为终点,中间经历分析问题实践阶段(见图1)。

八、研究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在经济学教学中运用此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充分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教师则创设合理情境,把教学生活化、自然化,让学生自己体验,或是教师的示范,激励学生主动思维并积极地去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让学生理解他不是在为一些死的知识而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更好地培养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方法,为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是促进学生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创业素质等综合素质能力向更深层次发展。

图1 《经济学》课程交互式教学基本流程图

[1]田九胜: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及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杂志,2004,20(2).

[2]哈斯也提: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与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9).

[3]李炯英:整体教学法理论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5).

[4]隗斌贤:经济学基础[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5]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Pretence-Hall:Regents.1991.

[6]苏颖宏:浅谈高职高专《西方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7]周勇:参与式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1(12).

[8]李西风:“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探索[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6).

[9]李效东: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研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5).

[10]陈银飞、苏建红: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江苏大学学报,2004(4).

[11]沈越:中国经济学建设与中国实践[J].经济学前沿,2006(3).

[12]林军:浅析多媒体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3).

[13]刘厚俊: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4]夏晓红:基于创业教育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8(7).

[15]张红岩:新时期《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及改革策略[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4).

猜你喜欢
经济学素质教学法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经济学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