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结构再调整

2010-07-06 11:22
中国发展观察 2010年4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 本刊记者 沈 刚

“我们现在还是有很多迷茫,有一些矛盾,有些不同的看法,本来今天早上我想说阳光灿烂、春光明媚,但是早晨起来一看,黄尘滚滚。明天会怎么样呢?后天会怎么样呢?春天肯定还是要到来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3月20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学术峰会上致辞中如是说。全球经济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留下了很多不确定性,刘世锦用天气形容了一个经济学家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判断。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世界经济处在动荡和调整之中,对于中国的发展而言,挑战与机遇并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在致辞中指出,“传统发展方式存在的不协调、不平衡与不可持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高、生态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服务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等。这些问题有些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些是源于中国的资源禀赋和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有些则是由于体制、机制不适应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引起的。”

不应忽视贸易互补性

在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激励下,国际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全球贸易在2009年经历了22%的降幅以后,经济逐渐呈现回升势头。此时,世界各国纷纷着眼于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加快推进新兴产业革命的步伐,努力寻求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升级的有效突破口。

从1993年开始,中国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去年又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经济结构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过度依靠外需,这也就产生内需和外需的结构性问题。在危机以前,中国贸易顺差不断增长,外汇储备也得到快速积累,出口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国出口增长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创造了很多就业,以出口来弥补供需之间的缺口,但这一模式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难以再维持下去了。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一方面有很高的政治压力,全世界都给中国压力,同时,所谓的对中国汇率的调整的问题,它可能会加剧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这一点可能大家没有特别注意到,尤其是如果西方继续持续它的农业补贴,会带来很大的问题,会使问题更加恶化。这就要求中国政府采取更多的财政政策和调整来应对农业问题可能恶化的问题。”

中国正采取各项措施扩大内需,以拉动消费这个经济增长点,但也有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不应该过多消费储蓄。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国际经济学会会长青木昌彦就是主要倡导者之一,也是强调各经济体之间存在互补的经济学家,他指出,我们不能单纯地看失衡和平衡,要看到全球的互补性,因为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阶段。中国需要储蓄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美国可以为中国产品提供市场。美国需要保持它的经济活力和技术领导力,而中国可以利用它可持续的增长和制造业外包基础提供未来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他说:“全球经济始终存在激烈的竞争,没有竞争,任何经济都不能够健康发展,也不能够进行创新。但是,经济体之间同时也存在着互补关系,因为他们在发展,人口和资源储备方面各具特点,他们需要更多的协同合作,以避免给全球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因此,我们在强调贸易关系不平衡的同时,也不应当忽视解决这个问题的共同基础。”

在金融危机发生以前,世界经济呈现三大板块:一个是像美国、英国以及西班牙等,以消费和金融主导的板块;一个是以中国、德国、日本、韩国,以制造业和出口为主的板块;再一个是其他的以农业和矿产资源为主导的板块。这三大板块运行的结果是产生了贸易的错配,一些国家会有经常长时间的贸易赤字,而一些国家和地区有经常和长时间的贸易利益。同时,也存在投资的错配,在一个国家是长时间的投资制造业,而另一个国家以消费为主,投资走向房地产业,直到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打破了这个格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民分析说:“当金融和消费集团开始去杠杆化,增加它的储蓄率的时候,它的经常账户赤字在减少,所以,第二个集团在开始去产能化和增加它自己内部的消费。剩下的问题是这个过程怎么调?如第一个集团会加大出口,增加储蓄,第二个集团会加大消费,减少出口。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走向自我平衡和全球平衡两者怎么相互协调,我觉得这是全球今天面临的最大挑战。”

新兴经济体推动世界经济的复苏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方式、状况等不同,面临金融危机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有经济学家认为,在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亚洲经济体当中,他们的经济对于全球的经济恢复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长古利亚认为,全球经济失衡的确是由危机所导致的,现在全球经济正处在复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尽可能地避免这种失衡的加剧。同时,他指出:“全球的这种失衡是存在的,而我们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又意味着我们必须和睦相处,也就是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境地,我希望我们一道面临或者应对这些挑战。”

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的顽强表现,备受世界关注,为全球的经济复苏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中国经济还面临哪些结构性的问题?青木昌彦认为,中国当前主要面对三大挑战:首先,实现城市化的进程,不仅要求现代的产业部门持续地增长,同时,还要求中国的服务行业继续扩大;其次,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要求政府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城市交通等领域进行大量投入,这要求地方政府拥有非常坚实的财政基础;第三,还需要通过控制出生率转移农村人口,中国在过去确实实现了人均收入的稳步增长,因为没有这样一个人口控制政策,农村人口可能会出现爆炸性增长,使发展的成果无法普及到每个人头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认为,中国要调整经济结构,从需求方面看存在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要改变得从生产着手。他进一步说到:“要从一种依靠资源投入,特别是资本投入所驱动的经济增长转变到靠技术进步、靠效率提高所支撑的经济增长。”他强调在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一要有压力,从宏观经济政策一定要给企业一定的竞争压力;第二是要形成一个有利于创新、有利于创业的制度环境。

“中国强劲的经济复苏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也使中国有能力为维护国际金融秩序的稳定做出贡献。比如中国一直在支持向国际金融机构增加资本或者说注资,包括2009年,我们通过的对亚行的一个增资计划,还有,中国购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50亿美元的债券。另外,中国为总计1200亿美元的清迈计划提供了大概380亿美元,中国还和东盟建立了中国-东盟自由区。”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对中国经济复苏的贡献作此评价。

古利亚认为:世界经济已从最深的危机当中慢慢走出来,正在复苏。“在短期内,应该说也不会有非常大的变化。我可以发现,尤其是亚洲新兴经济体有非常好的表现,尤其是中国经济充满着活力,而且中国的经济政策应该说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说。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拥抱新经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