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幅油画的故事

2010-07-05 23:15徐晓雁
读者 2010年22期
关键词:卖画蒙特利尔色块

徐晓雁

30年前巴黎的深秋,天空阴沉。风,舞倦了满地落叶。大街两旁的石头建筑气势恢弘,但在这秋风中更让人觉得压抑。

一个裹在米色风衣中的年轻人,长发凌乱,眼神忧郁,踯躅在维克多·雨果大街。他在一扇厚重的黄色大门前停下,按响了门铃。门边的铜牌上写着“MAUVERNAY医生诊所”。

医生是个和蔼的矮个子中年人,50多岁,目光有神。

年轻人有些发烧,病情并不严重。医生给他开了点药,告诉他好好休息两天就会好。接过处方,年轻人犹豫了几秒钟说道:“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如今我母亲在蒙特利尔病危,很想见我最后一面,但是我现在实在没钱回家。我是从加拿大来巴黎高等美院读书的。”医生问:“巴黎到蒙特利尔来回的机票多少钱?”年轻人报了一个数字。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医生就把一张写着这个数字的支票递给他。年轻人非常吃惊,说:“这怎么可以?”医生说:“你一分钟都别浪费了,但愿你母亲能在你的目光中安详地告别这个世界。”

很多个月过去了,医生早已忘了这件事。

一个春暖花开的上午,依然是这个年轻人,依然是米色的风衣,依然是有些凌乱的头发,只是他手中多了一个很大的白布包着的东西。医生送走前一个病人的时候,看见了这个年轻人。年轻人说:“虽然我没能赶上看母亲最后一眼,但我赶上了她的葬礼。我们会在天堂里再见。我无以回报您的慷慨相助,这是我花了几个月心血完成的一幅画,请您一定收下。”

打开包裹,是一幅很大的油画,非常抽象。几团大大的色块,基调是深蓝的。医生觉得不知所云,但他不忍拂了年轻人的好意,便收下了画。

医生并不太喜欢这幅画,就把画随手靠在书房的一堵墙上。有时看书写字,抬头时,也会瞥见这幅画。渐渐地这画似乎变得顺眼起来,他开始喜欢起那些深浅不一的蓝色团块。一天,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在画上,那些蓝色的色块似乎在阳光下隐隐浮动起来。不知为什么,盯着画,他想起了在自己13岁时就去世的父亲,想起他50多年生命中离他而去的那些灵魂,想起了天堂,想起了人世的来来往往。蓦然间,种种思绪都浓缩在那些蓝色的色块中了,他一下子非常喜欢这幅画了。他把画拿到客厅,端端正正地挂在最显眼的位置。

多少年后,年轻人已不再年轻,成了很著名的印象派画家。他的画被蒙特利尔博物馆高价收藏。

这一次他去的不是医生的诊所,而是他的家。一进门他就看见了那幅画。他对医生说:“你把画上下挂颠倒了!”大家都笑了起来。他取下画,转过来,在右下角郑重其事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当年他忘了在画上签名。然后他开玩笑地对医生说:“如果你哪天没钱花了,打一个电话给蒙特利尔博物馆,他们就会送钱上门的。”

医生还有过一个病人,得的是一种奇怪的胃溃疡,每隔一段时间发作,有时很严重,甚至胃出血,药物几乎无效,有时又会不治而愈——和一般的溃疡发病规律完全不一样。医生百思不得其解。

这也是一个画家。医生后来留意到,每当这个病人卖掉一幅自己的画作时,溃疡病就会发作,那就像从他的身上割下一块肉。可是他只能以卖画为生,不卖又不行。

怎样才能治好他的病呢?医生苦苦思考着良策。他找到几个要好的医生朋友,建议大家拿出一笔钱,成立一个基金会,资助这个画家,可以让他不必以卖画为生。画家为了感谢这些医生,常常把一些作品送给他们,或送给他们的朋友。至此他的溃疡病就再也没有发作。

他把凝聚了自己最多心血的一幅题为“爱”的大幅油画送给了他非常尊敬的这位医生。画的底色是淡蓝的,画面上有三组人物,并不完全写实,但可以看出人物的轮廓。一组是母亲抱着孩子,表达了母爱;一组是相拥的男女,表达的是爱情;另一组是一群人,表达的是友谊。

他现在也是一个相当有名气的画家了,当年参加基金会的那些医生都不会后悔他们当初的善举。

我有幸见到过这两幅画,那是在瑞士洛桑总裁办公室的墙上。因为我的总裁就是当年的这位医生。他后来不再行医,60岁时,创办了这家专门开发新药的企业。现在他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依然生气勃勃。他说和这两幅画相伴办公,他觉得很幸福。

能为这样的老板打工,我也觉得颇幸运。

(晓妍摘自《辽河》2010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卖画蒙特利尔色块
足球色块
多元文化中的蒙特利尔味道
青蛙卖画
基于校验信息隐藏的彩码抗篡改攻击技术*
蒙特利尔IN 2公寓
皇帝卖画
皇帝卖画
阎先公和他的瓷板色块泼彩画
三个色块
皇帝卖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