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巧妮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洛阳 471000)
由于不能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反复穿刺致血管壁损伤或使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高渗液体、化疗药物等导致气血凝滞、瘀塞不通或毒毒邪盛而出院红肿热痛甚至麻木、感觉迟钝、血管弹性减退或呈条索状等[1],给患者造成痛苦,也给再输液带来困难。2005年~2008年,我们按祖国医学辨证施护的方法,采用如意金黄散外敷加保鲜膜包裹外敷治疗静脉炎,并与硫酸镁湿敷进行随机对照,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2005年 5月~2008年 10月,病例 60例,其中男 35例,女 25例;年龄 12~65岁;使用静脉留置针25例,输液药物外渗35例,输抗生素类药物外渗15例,输活血化瘀类药物 15例,输甘露醇 2例,其它药物28例;注射部位:上肢静脉滴注40例,下肢静脉滴注20例。外渗范围2~6cm,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静脉炎分度:0度 10例,Ⅰ 度 20例,Ⅱ度 13例,Ⅲ 度 15例,Ⅳ度10例,Ⅴ度2例。 60例静脉炎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引起静脉炎的原因、静脉炎的分度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 取适量蜂蜜将如意金黄散(由姜黄、大黄、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天南星、白芷、天花粉组成)调成糊状,敷于红肿部位,超过红肿边缘 2cm将皮肤完全覆盖为准,用保鲜膜将其完全包裹以防止药物外渗,使之直接吸收。每天更换 3次(根据情况可增加换药次数),以便持续发挥作用。4d为1个疗程。直至肿胀完全消退。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于病变部位,疗程同治疗组。
静脉炎分类 输液引起静脉炎分类标准[2]0度:仅穿刺局部不适感,无其它异常;Ⅰ度:静脉周围有硬结,可有压痛,但无血管痛;Ⅱ度:局部轻度不适,插管尖端压痛、发红,滴速加快时局部不适感加重;Ⅲ度:局部中等度不适,滴速加快时出现血管痛,插管尖端皮肤发红并扩延 5cm左右;Ⅳ度:局部明显不适感,输液速度减慢时,插管尖端皮肤发红扩延大于 5cm;Ⅴ度:除Ⅳ度症状外,拔管时针尖可见脓。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3]。
治疗结果 见表1和见表2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 2d内疗效比较
表2 两组 4d内疗效比较
讨 论 静脉炎是由于从静脉中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大的药物或因静脉内放置时间过长、刺激性较大的塑料导管引起局部静脉壁的化学性炎症反应[4],或由于个体差异对外来异物的抵抗力较差,及对药物等刺激的敏感度过强所致,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引起局部静脉的损伤感染[5]。中医则认为,输液过程中穿刺所致局部脉络血行不畅,血瘀滞阻,不通则痛;气血不畅,凝聚肌肤,津液输布受阻则肿胀;瘀血内蕴,蕴久化热,则局部发热;脉络损伤,血溢肌肤或血热内蕴则局部发红。其机理在于血瘀气滞,毒结凝滞于血脉,致使局部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治疗当以清热、化瘀、散结为主。如意金黄散由姜黄、大黄、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天南星、白芷、天花粉组成、方剂中姜黄、大黄、黄柏具有清热燥湿、凉血解毒、通经止痛功效。生天南星、白芷、天花粉散结消肿;苍术、厚朴、陈皮燥湿理气。诸药合用,有显著解毒、消肿、散结、止痛的作用,因而使瘀血得化、经络通畅,改善损伤部位的营养代谢,促进红肿吸收[6]。如意金黄散为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大黄、白芷、姜黄、天南星等,它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血管通透性、迅速恢复血管弹性等特点;尚可激活巨噬细胞,从而达到灭菌作用。它除了单纯的收敛作用外,还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对液体外渗后静脉炎或局部感染的控制很有利。使用保选膜将治疗部位包裹起来,即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又易于观察;保鲜膜有适度的透气性,不透湿性,可以防止外敷过程中水分蒸发及有效成分的流失,使外敷药物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新鲜湿润;可防止药物污染被服,同时又可以使药物充分的被利用。50%硫酸镁湿敷,是利用其高渗作用,促进局部红肿消退,此外,镁离子还具有抗炎、扩张血管平滑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从而达到消炎、止痛、消肿的目的。但是临床使用中发现其作用时间短,局部湿敷特别是冬季,药物易析出结晶,使纱布变硬,不易贴紧皮肤,从而影响其药物吸收,影响其疗效。而观察组用金黄如意散敷每天只需更换 2~3次就可以使药物持续发挥作用。
[1] 陈维英.基础护理学 [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87.
[2] 村罔幸彦.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及预防[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88,5(6):209.
[3] 赵锡民.通脉酊外敷加 TDP照射治疗浅静脉炎 50例[J].中药外治杂志,2000,(2):54.
[4] 李树贞.现代护理学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6.
[5] 祁光裕,禄韶英,杨 林,等.下肢慢性静脉疾病CEFAP分级和治疗对策 [J].陕西医学杂志,2006,35(9):1160.
[6] 范慧娟 ,衰彩云,吕粉婵.三黄散外敷防治化疗后静脉炎的对比观察 [J].陕西中医,2006,27(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