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惠芳 马居里 屈 凯 曲 锋 樊雪红 白 洁 曾晓荣 陕西中医学院(712083)
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为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及核工业部215医院肾病科、糖尿病科住院病人。A组中慢性肾炎男 15例,女 12例;年龄 29~63岁,平均 41.23岁;病程 1~13年 ,平均7.31年;糖尿病男10例,女 13例;年龄 34~65岁 ,平均 51.86岁 ;病程 2~25年,平均10.14年。B组中慢性肾炎男5例,女7例;年龄 28~65岁,平均 45.38岁;病程 2~17年 ,平均10.75年;糖尿病男 3例 ,女 6例 ;年龄 29~66岁 ,平均48.36岁;病程 2~23年 ,平均 9.27年;其他患者 15例 ,男 7例 ,女 8例;年龄 26~64岁 ,平均 40.93岁。 C组为正常的健康成年人,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 32.67岁。临床分组:A组:阴虚证有五心烦热组50例;B组:非阴虚证有五心烦热组 36例;C组:正常对照组30例。
诊断标准 阴虚证参照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于 1986年 5月制定的《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拟定;五心烦热症:患者自觉心中烦热,伴手足心发热者。 (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 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诊断学》。)
研究方法 手温检测 测手心皮肤温度时,手自然伸展,暴露 5min后,手心合拢,夹住体温计探头,持续到体温计蜂鸣器响。
所用仪器 欧姆龙(大连)有限公司生产的 MC-106B型欧姆龙电子体温计。
观察结果 见附表。
附表 各组患者手心温度比较(±s)
附表 各组患者手心温度比较(±s)
注:A组与 B组比较△P<0.05;A组与 C组比较▲P<0.01;B组与 C组比较◇P<0.01。
组 别 n 手心温度(℃)A组 50 34.836± 0.78760△▲B组 36 35.103± 0.68347◇C组 30 33.0100± 1.01891
结 论 A组与 B组患者手心温度均明显升高,分别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B组升高明显;B组与 A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讨 论 本研究观察结果显示 A组与 B组患者的手心温度均显著高于 C组(P<0.01),这充分表明手心温度升高与五心烦热症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本课题组认为,手心温度的改变,可作为临床判断五心烦热症的客观参考之一。然而在B组与 A组的比较中,B组明显高于 A组,这是否由于 B组患者所属的证候性质为实证,而A组患者所属证候性质均属虚证有关,还需进一步研究来揭示。
“五心烦热”是指患者自觉手足心发热,同时并伴有心中烦热的症状,长期以来被作为临床诊断阴虚证的重要依据,甚至有把五心烦热作为阴虚证诊断的特异性症状。然而,临床实践也充分证明,阴虚证患者也并非皆有五心烦热,有五心烦热者也并非全属阴虚证。我们观察到的 36例非阴虚证有五心烦热的患者,就有属湿热所致者,也有属瘀血阻滞或痰热互结或脾虚食滞等不同情况。由此可知,五心烦热并非阴虚证所独有。因此,诊断阴虚证决不能但见五心烦热一症便是,一定要四诊和参,综合分析判断。然而,阴虚证患者的五心烦热与非阴虚症患者的五心烦热,以及非阴虚证中不同原因的五心烦热,他们除本课题显示均有手心温度升高的这一客观变化之外,在其他方面还会有哪些客观变化,也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