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玲 李 丽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五官学科(450000)
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急性单纯)和慢性单纯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单纯)88例,现初步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经确诊。中西医结合组 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龄1~60岁;病程1个月~30年;急性30例,急性单纯30例,慢性单纯20例。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5个月~60岁;病程1.5个月~33年;急性20例,急性单纯20例,慢性单纯20例。
1.2 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组,取诺氟沙星滴眼液 1支(24mg/8ml)加地塞米松 5mg摇匀,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5滴,用手指按压耳屏数次,再用研细、过箩、消毒后的滴耳油(江门市恒建药业公司生产,其方药为:核桃油、黄柏、五倍子、薄荷油、冰片组成)。适量滴入外耳道和鼓膜穿孔处;对照组,用诺氟沙星地塞米松滴耳液滴耳。所有病例在用药前均用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的脓液,每日早晚各一次用药,疗程为1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 4级评定,治愈与显效合计为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治愈:干耳、鼓膜、鼓室粘膜颜色正常;显效:干耳,鼓室内粘膜轻度充血;有效:鼓室内湿润,无脓性分泌物,鼓室粘膜明显充血;无效:耳道及鼓室内仍有脓性渗出[2]。
2.1 中西医结合组、对照组治疗急性、急性单纯和慢性单纯性中耳炎的疗效分布 见表1、表2。表1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急性单纯和慢性单纯性中耳炎的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有效率高。表2中,对照治疗急性和急性单纯者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慢性单纯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105)。
表1 疗效分布 [n(%)]
2.2 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组仅1例轻度耳痛,停药后耳痛消失。抽查20例用药前与用药后的听力情况,未发现听力下降,且有少数患者听力有所提高,这可能与干耳有关。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因加用地塞米松而引起副作用。
表2 对照组疗效分布 [n(%)]
现代医学认为: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为金葡菌,厌氧菌亦为重要的病原菌。根据化脓性中耳炎常常是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的论述,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化脓性中耳炎。方中的冰片、黄柏、核桃油、薄荷油,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主要对厌氧菌等有较强的抑制或杀灭作用,黄柏能清热解毒,有祛湿、止痒之功效。诺氟沙星主要对金葡菌有较强的抗菌杀菌作用。加用地塞米松能减轻中耳粘膜水肿,减少炎性渗出,改善咽鼓管功能,预防过敏反应。从表2可以看出,对照组治疗急性、急性单纯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治疗慢性单纯者。从治疗学上,充分说明了化脓性中耳炎多以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急性和急性单纯性中耳炎以金葡菌感染为多,而慢性单纯性化脓性中耳炎以厌氧菌感染为多。中西医结合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有效率为95.0%,与对照组治疗的66.7%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无效的12例,再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有效率为96.0%。进一步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化脓性中耳炎,不仅能与现代医学理论的发展相吻合,而且起到互补长短、协同治疗的作用。通过本组的治疗结果观察,中西医结治合疗化脓性中耳炎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Y
[1]梁润旋,陈海庆,曾庆瑞,等.复方氯霉素滴耳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9(4):233.
[2]赵惠卿,王英惠,刘凤舞.中西医结合治疗化脓性中耳炎[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7,15(4):181.
[3]闾可读.诺氟沙星滴眼液加地塞米松治疗化脓性中耳炎[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