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友林
60年前,时为战地记者的我在朝鲜战场上拍摄了600多张照片。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60周年的日子里,翻阅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拍摄的老照片,抚今追昔,勾起了我对往事的一幕幕回忆。
在50多年的军事摄影生涯中,我先后为开国元勋们拍摄了数千张照片,因此而受到他们的高度赞誉;但是也遇到过不少麻烦,甚至还经受过严厉的批评。当年我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拍照时,就曾被他拒绝。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正在召开一次重要的高级指挥员会议,我步入会场给彭德怀拍摄一个镜头时,不料遭到他的严厉批评:“我彭德怀有什么好照的,不要突出我个人,你们省下胶卷给志愿军战士照嘛!”在众人面前我第一次遭到拒绝,顿时感到很委屈,于是默默地走出了会场。
会间休息时,我的老领导、志愿军副司令陈赓过来安慰我,并接过我的相机说:“你别难过,我来帮你照。”他忙活了好一阵子,希望能捕捉到一个好的镜头。见副司令给自己拍照,彭老总也不好拒绝;但是当照相机对准他时,他还是扭过头去或者绷着个脸,表情十分严肃,拍得不成功。事后我从徐肖冰、高帆等一些老摄影记者那里了解到,原来彭老总一贯“怕”出名,拒绝别人给他拍照,他们也曾吃过彭老总的“闭门羹”,受到过他的严厉批评。听后我的心胸开阔多了,不再感到委屈。
不久,在志愿军政治部召开的一次党的会议上,有的同志向彭德怀提出了意见:“彭德怀是志愿军司令员,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都渴望看到他在朝鲜战场上的形象,中央宣传部门及各大媒体叫我们提供文稿和照片。”志愿军副政委甘泗淇向彭德怀转达了部下的意见,他的态度才有所改变,对摄影记者不再横眉冷对。有一天,彭老总来到参加上甘岭作战的志愿军第三兵团第十二军前沿阵地视察,我闻讯后立即赶到阵地,见彭老总正和战士们谈笑风生,我赶紧取出相机正要拍时被他发现了,他对我微微一笑说:“哦,又是你这个小记者,今天你随便照吧!”我高兴地举起相机,将战地气氛、人物气质和神态真实、艺术、完美地展现了出来。这张照片发回国内后很快被多家报刊刊载,不少记者对我说:“给彭德怀拍照机会难得,你很幸运。”
作为一名战地记者,我经常跟随部队冲锋陷阵,在烈火硝烟中拍摄最有价值的照片,用照相机把最可爱的志愿军战士记录下来。
1953年7月13日,志愿军决定在板门店谈判前举行金城战役反击作战,给帝国主义施加压力。在反击作战中,我跟随志愿军第一七九师向白岩山守敌发起了攻击。敌人凭借有利地形和现代化的武器装备负隅顽抗,用飞机、大炮和坦克对我军阵地进行疯狂反扑。在激烈的酣战中,一架敌机突然俯冲下来投下一颗炸弹,第五三六团的一名指挥员顺势将我摁在地上,让我躲过了一劫。这时被打退的敌人又向我军阵地反扑过来,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不怕流血牺牲,果断地把敌人压了下去。就在我拍摄战士们冲锋陷阵的镜头时,敌人的子弹像雨点般扫射过来,我看到一个战士倒下后,另一个战士马上接过他的枪进行还击。当我举起相机正想给这个勇敢的战士拍照时,一颗子弹飞过来射穿了我的上衣,我顿时鲜血直流,后来卫生员过来帮我包扎好了伤口。这张照片发回国内后,《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很快就刊发出来了。
在金城反击作战拍摄中,战士林泉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役打响后,我背着相机来到了阵地的前沿,准备抢拍双方交战的镜头,团指挥所为了确保我的安全,派了战士林泉顺负责掩护我。林泉顺是团里有名的神枪手,在一次战斗中他曾击毙过10多个敌人。记得在争夺883.7高地时,敌机投掷了一颗大炸弹,他为了掩护我,自己的臀部被炸伤了。我扶着他到山后去包扎,晚上休息时他还对连长说不痛,请缨第二天早上参加战斗。我深深地被感动了,决定第二天在烈火硝烟的战场上为他拍照。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第二天拂晓前,睡在林泉顺旁边的战士感觉自己的被褥黏乎乎的,于是用手去摸,这才发现是被林泉顺的鲜血染湿的,再摸一下他的身体已经变得僵硬,枪还抱在怀里,时刻准备着投入战斗。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安全,也为了掩护我更好地拍照,他把自己的鲜血洒在了异国的土地上。从7月13日到26日,在金城反击作战中,我英勇的志愿军战士击退了敌人上百次的反扑,共击毙、击伤、俘敌7万余人,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最终迫使美帝国主义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停战协定上签字。
在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是以击毙敌人的多寡而论英雄,而我是以在烈火硝烟的战场上拍摄照片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合格与否。在朝鲜战场上,我经常冒着枪林弹雨在部队前沿采访,用自己手中的“枪”拍摄了600多张照片,其中不少被新华通讯社和《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所刊发。
最近我在整理照片时,发现一帧57年前我在朝鲜战场上拍摄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给志愿军战士演出的照片。
1953年,我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进行规模浩大的夏季反击作战,给了美帝国主义以毁灭性的打击,为此,党中央和毛主席于11月派出了以贺龙为团长,王维舟、胡子昂为副团长的第三届中央慰问团赴朝慰问演出。这届慰问演出团阵容庞大,演员都是一些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歌唱家和曲艺家。仅京剧界就有著名的艺术家梅兰芳、谭富英、裘盛荣、言慧珠、李多奎等。慰问团到达平壤后被分成若干个小分队分赴各地演出,时为战地记者的我和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同一个分队,并对他进行了采访和拍照。
1953年夏季战役结束后,美帝国主义不甘心失败,不时向我军阵地发起攻击,志愿军战士英勇还击,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到处炮声隆隆,硝烟弥漫。艺术家们演出时没有西装革履,也不化妆,而是头戴棉帽,穿着棉衣棉裤。那时敌人经常在白天出动大批飞机进行狂轰烂炸,为了躲避敌机,演员们经常日宿夜行,冒着生命危险为战士们演出。
京剧大师梅兰芳给志愿军战士演出时从不化妆,也没有标准的演出舞台,他们往往隐蔽在安全的阵地、坑道或者防空洞里表演,光线不好时就用汽灯照明。梅兰芳在表演了 《穆桂英挂帅》《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片段后,战士们报以热烈的掌声。有一天,梅兰芳在阵地上演出,我取出相机正要给他拍照时,突然一架美国“油挑子”飞机飞过来,演出被迫中断,演员们全部转入防空洞隐蔽,待飞机飞走后继续表演。慰问团有时冒着敌人的炮火爬上高山哨所表演,把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问候传达给志愿军战士;场面催人泪下,十分感人,我为此频频取出相机进行拍摄。
京剧表演艺术家们的精彩演出,给了志愿军战士以极大的鼓舞。记得有一天下午梅兰芳演出时清唱了几段京剧,战士们第一次见到这位著名的京剧大师,激动得热泪盈眶。演出结束后,一名战斗英雄上台表示,感谢祖国人民的关怀,一定痛击美帝国主义,用战斗的胜利来回报祖国人民。
梅兰芳给战士们演出的照片已被我保存了57年,这帧弥足珍贵的照片不仅凝结成永恒的历史,同时也为我自己记录下了一段抹不去的难忘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