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王运宝
30年前,蛇口的开山第一炮,为深圳揭幕;30年后的前海开发,将成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奠基礼。
6 月19日,深圳前海地区概念性规划国际咨询评审会落幕,前海开发区的蓝图终于揭开盖头。在评审会上获得一等奖的规划方案以“水”为核心,将建设一座21世纪的城市,承载深圳未来30年的梦想。
深圳前海地区位于珠江口东岸,面积18平方公里。当走进前海时,可以看到泥头车往来穿梭,各种大型机器设备快速运转,前海似乎正在告诉世人,这里正在酝酿着一场沧海桑田的巨变。
前海,这片被推土机的轰鸣声唤醒的土地,其战略价值触发了无限联想,更有人将2010年称为深圳的“前海时代元年”。
那么,围海填地的隆隆声中,是否已呈现出珠三角未来“曼哈顿”的影子?这里能不能再现蛇口传奇,成为“特区中的特区”?
30年前,蛇口一声炮响引爆深圳特区,而前海又将如何引爆深圳的下一个30年?
熟悉深圳的人都知道,填海而成的深圳前海,与蛇口隔山相邻。邻居“老大哥”当年“敢为天下先”的故事,让人备感怀念。
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山第一炮”在蛇口炸响,以袁庚为代表的创业者们开山填海,乱石荒滩被现代化厂房和写字楼所替代,由此,蛇口把深圳带进了一个新时代,而深圳则把中国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30年前,蛇口一个点带动起了深圳;30年后,深圳仍然在寻找这样一个点。”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副院长郭万达告诉《决策》。
那么,前海之于深圳,到底意味着什么?只有深入前海发展规划变迁的时空隧道,才能更加深刻地体悟到前海的战略价值。
与今天社会各界对前海高度关注不同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发展规划中,前海区域一直被作为城市的后备用地。直到2001年,深圳启动《2030城市发展策略》研究时,前海才重新回到公众视野。
到2005年,历时4年的《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最终完成,前海地区被定位为深圳最具战略意义的空间资源。2007年5月,深圳市公布的《深圳西部滨海地区综合开发策略研究》中,明确将前海湾地区规划为未来泛珠三角地区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同年,深圳市公布的《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明确提出了福田中心和前海中心双城市中心的概念。其中,福田中心是整个深圳市的中心,而前海中心则是服务整个珠三角。于是,深圳市规划部门在2008年9月便启动《前海计划》研究,并建议以前海合作区域为载体,推进深港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全面合作。
时间推进到2008年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粤港澳城市群将成为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在“一国两制”和粤港澳合作框架下,全面推进深港紧密合作,将前海地区规划建设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的重要空间载体。依此为标志,前海开发上升为珠三角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海将再度发挥改革先锋、探路尖兵的作用。对此,深圳市一位资深专家认为,前海开发对深圳的意义,不亚于30年前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对深圳的意义。
2009年之后,前海开发的步伐显著提速。200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3位香港全国政协委员联合提交了一份名为《深港合作建立“深圳前后海创新自贸区”》的提案,获得一百多位全国政协委员的联名签署,引起有关方面高度关注。
是年6月,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唐英年率团访问深圳时表示,深港就共同建设“前海现代服务业示范区”达成共识。作为深港共建的战略区域,前海片区的价值引发无限联想,更重要的是,这片区域有望成为港深两地融合及体制创新的先行先试基地。两个月后,香港和深圳签订《推进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的意向书,深港合作成为前海规划建设及未来产业发展的最大亮点与最为鲜明的主题,于是,正式的名称就被确定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务合作区”。2009年10月,《深圳市第一批扩大内需项目》中,深港合作被施以“浓墨重彩”,明确提出3年内将向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投入400亿元。
2010年元旦,深圳更是大手笔地开出500万元巨奖,在全球范围内征集前海地区的概念规划。同时,深圳市还宣布,将15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进一步扩大到18平方公里。
实际上,在深圳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前海是体现深圳高效发展的一个试验田。2年前,北京某著名商业杂志做了一组关于蛇口企业的报道,主要包括平安、招商、中集、万科、华为等著名企业。该杂志分析认为,蛇口企业成长史中最为关键的,是它们都具有“蛇口基因”。
30年后,“蛇口基因”又将被恰到好处地植入前海开发之中。前海将承接“蛇口精神”,续写蛇口当年的豪迈与传奇,在深圳第二个30年的开局之时,缔造深圳的又一张城市名片与骄傲。正如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蛇口调研时着重强调的那样:“30年前,实行改革开放,开发蛇口工业区没有任何经验可循,靠的是创业创新精神;如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发建设前海还是要靠创业创新精神。”
“深港合作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结构调整引领区”,在前海发展规划中,这一区域功能定位被概括为“四区”。
由此可见,前海开发被寄予厚望。
从产业发展方向上,前海地区重点发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科技及专业服务、通讯及媒体服务、商业服务六大领域。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副主任许重光介绍说:“从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上看,前海未来将发展位于产业链最高端的一系列产业,其服务范围将是包括香港在内的整个珠三角。”其中,“创新金融”作为重中之重排在前列。在5月份国务院批复的《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中,建立“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成为深圳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
实际上,深港前海金融服务合作区将由深港共同开发,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香港突破“边缘化”危机。国信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表示,香港面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严峻挑战,“两制”隔离而导致香港与内地的金融业务不能畅通,构成了香港金融业发展的最大阻碍,香港突破“国内境外”困境的出路,在于与珠三角融合。
但是,应对这样的发展态势,深港双方以往的合作模式,无论在产业衔接、体制过渡还是管理应用等方面,显然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必须有所突破,探索建设一套合作层面更深、合作范围更广、合作方式更灵活的新机制。
由此,“前海可以成为一个金融服务中心,吸引大银行来前海设立南方总部,以及招揽全球的大银行来设立地区总行。”香港全国政协委员黄楚标表示。黄楚标与同为香港全国政协委员的张国良,曾联合提交过一份关于前海的提案,在他们的设想中,前海应该成为“资金自由行”的一个桥头堡和试验场,配合香港建设人民币离岸中心,同时为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条件,甚至深港可以利用前海促进两地证券、期货交易的合作。“中国资本市场向国际开放是迟早的事,所以应该尽早将前海作为开放的一个试点。”黄楚标认为,“前海应该成为新的改革前锋。”
因此,作为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和最高端产业的聚集区,前海被视为“特区中的特区”、大珠三角的“曼哈顿”。未来,前海辐射的是珠三角5000万人口的市场,乃至拓展到超过4亿人口的泛珠三角地区。
歌曲《春天的故事》以优美的旋律,描绘出了深圳特区两个最关键的时间节点:1979年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下一个圈,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如果说,深圳将会出现第三个关键节点的话,毫无疑问是2010年,因为这不仅仅是深圳的而立之年,更重要的是,以前海开发带动起中国南海边涌动城市升级的浪潮,深圳的目标直指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
目前,世界公认的纽约、伦敦、东京三大世界城市都依托湾区凸显为世界级都会区。金融、总部经济、科技及专业服务等,这些都是打造纽约曼哈顿辉煌不可缺少的基因,在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华尔街,就集中了百家大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及大公司总部。
翻开地图就可以看到,珠江口湾区具备一定的资源和条件,而前海地区位于整个珠三角湾区的核心位置。从规划上讲,前海还位于对整个珠三角发展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香港——深圳——广州这一“脊梁”的中心位置上。而且,前海的硬件条件无可比拟,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城际轨道以及地铁都很便利,离深港两地距离都较近,而且前海已经有国家保税港区,这些条件都是深港合作的首选。
另一方面,从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来看,著名民间网络人士金心异认为,让广东全省动起来已经不可能,只能集中于深圳突破;而在深圳让全市动起来也已不可能,只能集中于前海突破;将粤港澳合作与综合配套改革结合起来,将改革开放与产业结构升级结合起来,前海是最佳着力点。
因此,从战略上讲,前海区域是深圳未来发展最具战略意义的空间所在。
如果把前海放在“大珠三角”的城市体系中来观察,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优势明显,而这些领域正是深圳的发展方向。与香港进行现代服务业的深度合作,使原来一直作为“后厂”的深圳也能成为“前店”,从而形成双方在高端服务产业上分工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这样一来,香港的优势借助前海可以成功延伸到内地,有助于其开拓内地广阔的发展腹地和庞大的内需市场,同时也可促进深圳经济走向产业链的高端,实现跨越式发展。由此,深圳市市长许勤概括说:“前海地区将成为一个‘双跳板’——深圳利用这个跳板,可以走向国际,香港利用这个跳板,可以走向内地。”
按照深圳未来的发展规划,前海地区开发将更强调单位面积的GDP产出,初步设想是到2020年使前海地区的GDP产值达到1500亿元,即每平方公里的产出约100亿元。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据悉,国务院将在8月份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发展规划,这被深圳各界视为中央送给深圳特区30周年的一份大礼。如同30年前蛇口为深圳揭幕一样,30年后的前海开发,将成为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奠基礼。
而深圳的“前海时代”,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