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面试答辩技巧

2010-06-27 04:47■曹
决策 2010年4期
关键词:应试者题眼道题

■曹 辉

(作者为陕西安康市委理论讲师团团长)

考生答辩时不必过分追求对问题回答的正确性,在必要时可采取“所答非所问”的办法。

对于面试答辩许多应试者都感到心里没底,准备待考阶段不知如何下手,面试前感到紧张,如此下去,难免出现怯场现象。

笔者先后经历了几次结构化面试和两次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而且每次面试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总结这几次的经验,笔者感到面试答辩还是有一定的技巧的。

心病良方

选拔性考试的面试答辩成功与否关键在心理的调适能否到位。很多考生虽然做了大量准备,可是一旦走进考场就怯场了,把事先准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心理调适应该尽可能地找到教师站在讲台的感觉和角色定位,把考官当成向你提问的学生,你站在讲台给他们讲解你的观点和分析。如果有机会,你可以到附近的学校讲一堂课,找找感觉。

自信是心理调适的目标要求。为缓解过度紧张,应试者可以尝试请求主考官多念一次题目,在考官念题目的一分钟左右理清思路。

不管什么题目都按照三点来思考,也就是三点论,万变不离其宗,屡试不爽,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三段。也可以两点论,正面—反面(负面、侧面),任何复杂的问题,模棱两可的问题都可以巧妙应对,迎刃而解。

有些题目考的就是你的反应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打的就是心理战。比如有一次我参加一次面试,要求答题时不能透露个人信息,而所出题目里是,“你认为你职业生涯中最满意的一次决策是哪次?为什么?”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就不自觉地涉及到个人从政经历,可能会透露与自己职位有关信息,这是个两难题目。为此,我就巧妙地把难题交给主考,请主考事先说明所谓个人信息的范围和概念,防止钻进题目所设计的圈套。

还有道分析自己优缺点的题目,有个考生敏捷地回答,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个人信息,是否可以不回答,结果得到通过,迂回地回答问题,成绩还不错。

其实,这类题目没有正确答案,考察的是反应能力,如果你循规蹈矩、一板一眼地回答自己有几点优点,几点缺点,其实不一定得高分,反而很容易触到高压线——透露个人信息。

其实公选考试与其它考试不同,尽可能地少的人知道你参加考试,对心理调适是有益无害的,否则,心理压力太大,担心考不上考不好,自己没有面子,无颜见江东父老,搞得神经高度紧张,结果适得其反。有的时候还真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放松心情,淡然面对,其实效果会更好。

如果没有足够好的心理素质,考试前最好不要过多了解和在乎同考者的情况,假如你了解同考者很优秀,从业经验很强,表达能力很好,这对于提高自信心不见得是好事,反而会打击你的自信心。只要自己准备充分,从容应对,临场发挥好,自然水到渠成。

找准题眼

无论是什么场合的面试,主考单位对于试题的设计都是有一定的目的性,通过这一套面试题目的设立,考察出考生具有哪些方面的能力。

应试者要想得高分,就要在回答问题时尽量找准题眼,根据该题的题眼有所偏重地回答,就是我们平时讲的“答到点子上”,就不难得高分。

例如:面试的第一道题往往是考察应试者的求职动机或任职后的打算,抓住题眼,再加上事前的准备,就可以有的放矢。考生只需将自己的求职动机和下一步的想法回答出来就行,而对于题眼外的内容不宜多讲,避免画蛇添足。

有这样一道我经历过的问题,题目是:如果一个人正在做一件不愿让别人看到的事,而你看到了,他也看到了你,你将怎么办?这个听似绕口令、看似简单的问题,当时就影响了很多优秀考生的成绩,原因是他们没能把握住题眼。这个问题的设计其实主要是考察考生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你看到别人在做的那件事是什么事?好事还是坏事?这就要求考生辩证地区分开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回答,如果是好事你该怎么做?如果是坏事你又该怎么做?假如你只回答了一个方面,得分自然就不会高。

点面如何结合

面试答辩虽然说是考察应试者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及亲和力等方面的素质,但其中最直接考察的还是考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说这三种能力是应试者的“基本功”,而这三种能力靠“临时抱佛脚”提高是不明显的。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优异成绩的取得是与平时的锻炼和积累分不开,但这并不是说一个人在平时锻炼得不多、表达能力不太强,就会在面试答辩时坐以待毙。

表达能力强是答好题的基础,但你的回答如何组织同样重要。在这里笔者强调的就是,回答问题时尽量做到点面结合。初中语文老师教我们写议论文时常常讲,开门点题提出论点,通过论据论证论点,最后结论。这虽说是写议论文的方法,但对于我们答辩同样有借鉴作用。

回答问题时先将你要讲的内容总结出几条,进行提纲挈领、概括性的论述,就是所谓“点”,然后结合每个“点”进行铺开分述,就是所谓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给人一种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第一印象,与那些“一团乱麻”似的回答相比,得高分自然不奇怪。

由于面试都给定了时间,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作答,因此笔者认为点面之间,以点为主,兼顾面上。点出来以后,面上尽可能从你最熟悉的问题谈起,切忌谈自己都还没有搞明白的问题。打个比方,你和企业家谈经营管理,那是“关公面前耍大刀”,你就和他谈文化;你在国学大师面前就不要大谈之乎者也,你就和他谈金融危机,谈资本运营。

如果在外地考试,你对当地的情况不是很熟悉,建议答题前简单说明。比如:本人这次是第一次来到某地,现在就我初步掌握的情况谈谈我的观点。这样既显示了你的诚实,也很自然地切入主题,即使你没有本地考生答得完整,也同样可以得高分。如果能够答到点子上,点到关键处,观点新颖,打动考官,效果更佳。如谈你新到某地的感受,尽量把这个地方的特点和优势以及未来前景概括出来,有新意,又不肉麻。比如最近湖南郴州面向全省招考50名战略后备干部,你把此举结合全国重视培养年轻干部,概括成几个“第一”,融合到回答问题中,自然妙趣横生,赢得高分。

适时采取“答非所问”

面试考场的试题不像笔试试题那样都有标准答案,面试成绩的高低也不完全取决于你对问题回答得正确与否,就是说从某个方面来讲考官对于你的打分是不唯你回答的内容的。所以考生答辩时不必过分追求对问题回答的正确性,只要你能通过这道题的回答,体现出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就行了,有时应试者为防止冷场,在必要时可采取“所答非所问”的办法,对问题给予合理嫁接。

有这样一个问题:青年干部如何提高个人素质?你在考前精心准备了这道题的答案,大致分为两部分:一是必须加强学习;二是通过工作实践来锻炼自己。而在面试时主考官却提了这样一个问题:青年领导干部如何做到廉洁自律?而平时你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内容接触不太多或者说不太熟悉,如果过多地浪费时间去思考、整理此方面的内容,那么答辩的成绩肯定不会很出色,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将事前准备的那道题中的有关内容嫁接到本道题。

比如我有一次考试,考了一个平时根本没有准备的题目,“建设小康社会有什么新要求?”我根据自己掌握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知识,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用自己的语言答辩,结果答了六点,其中有四点切中要点,得了高分。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嫁接的合理性,并不是什么内容都可以嫁接,驴头不对马嘴式的嫁接只能贻笑大方。关键点要能够自圆其说,不管如何绕,都要把答题的思路巧妙地绕到你事先准备好的答题预案上来。一句话,绝不打无准备之仗。

猜你喜欢
应试者题眼道题
误会
How AI experts influence our decisions
指纹识别在大学生应试者身份核验中的运用
面试中常见的12种错误
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者的紧张心理分析及指导
Q博士课堂
高考数学题中“题眼”的理解与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