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诗中割麦

2010-06-25 09:59刘怀远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0年6期
关键词:小菊大酱割麦

刘怀远

村长老王在地里转了一圈,看到北坡上相隔不远的两块麦田开始泛黄,心里便火烧火燎。这两块地每年的收种都比别人家晚,并且还都是老王费心操持,一块是五保户高奶奶的,一块是残疾人老朱的。

老王回到家,给在城里的女儿小菊打电话,让她星期天回来帮这两户人家割麦。女儿不肯,说她们旅行社最近太忙了,忙得屁股都没坐过椅子。老王说,抢收还要抢种,再忙你也要回来,不然爹就自己去收麦,累死也要去。说完不给女儿再说话的机会,啪地挂断电话。

一会儿,女儿打回电话说,爸,我星期天组织一些人回去割麦,但您要答应我个条件。只要你回来割麦,100个条件我都答应。老王随口应道。

那好,您准备50把镰刀,50顶新草帽。老王说,镰刀可以去借,可草帽要买呀。

女儿说,您买吧,到时候我给钱。一顶草帽好几块钱呢。老王本想不答应,可想到成熟了的麦子,只有点头。

老王说,这么多人,来了吃什么?小菊说,让娘多贴几锅玉米面饼子,再挑些野菜,洗净,醮大酱就行。

星期天,老王一早来北坡等候。八点过去了,人没来。九点过去了,人还没来。

老王急起来,看看越来越热的太阳,往手心猛啐两口唾沫,抄起镰刀,咔咔地割起来。

这时,一辆豪华大巴车卷着黄土由远而近,停在了坡边。老王直起腰看,车门打开,下来女儿小菊。一看女儿,老王鼻子快气歪了,这是来割麦的吗?一身西装套裙,扎着领结,手里还提着一个电喇叭。紧接着又下来一大帮城里的青年,有说有笑。小菊拿着电喇叭说道:“我们从小就学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但却没有真正接触过农活,今天大家就亲自体验,自由组合,分成两组,一块麦田算一组,咱们来个友谊割麦比赛!”

好啊。青年们沸腾起来,摩拳擦掌,你追我赶地割起麦子来。小菊没有割,对着电喇叭说,唐代诗人白居易有着著名的《观刈麦》,诗中说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一会儿,小菊对老王说,爹,您回去安排把中午饭送来吧。老王应着,赶紧回村。看老伴正贴饼子,自己就去挑野菜,又想想来的这帮细皮嫩肉的孩子,就自作主张买来十斤五花肉炖了。

饭送到地头,麦子已经割完,小菊正领着青年们拾麦穗。老王心里高兴,大喊,开饭喽!青年们呼啦一下围上来,把玉米饼子和野菜大酱吃了个精光,炖的五花肉却没有动一筷子。

小菊又拿起电喇叭说,收完麦子的土地,接下来就会灌溉,耕种,种上玉米或大豆,三个多月后,又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青年们雀跃,说秋收时一定要组织我们再来哟!小菊说,好,好,大家上车吧,每个人可以拿走一把麦穗,带走你们头上的草帽,当做此次“丰收一日游”的纪念。

人们都上了车,小菊掏出一沓钱,递给爹。老王说,你发的工资?小菊说,不,是给咱割麦的钱。啥?来给咱们帮忙,倒还给咱钱?老王呆住了。那天您打完电话我和经理请假,经理灵机一动,说组织个“丰收一日游”,既能帮你爹割麦子,还可以创收。我担心不会有人来,哪知广告一打出去,来交钱报名的人排成队。这钱经理让给您,已经扣去了我们旅行社的费用。小菊说完把钱拍到了老王手里。

老王眼睛眯到了一起,说,咱不收钱都可以,秋上給多多的拉几车人来吧,就不让在外面打工的回来收秋了。小菊笑笑说,什么都靠个新鲜,到时候再看吧。

旅游车卷着黄土开走了。车开出很远,老王攥着钱的手还使劲挥舞,耳畔回响着女儿吟诵的好听的唐诗,和唐诗中沙沙的割麦声。

(选自《小说月刊》)

小说包

中国社会正处于城市化的转型期中,有很多城里人只在书本上了解农业知识,但是从来没有亲身经历过。这不,老王的女儿抓住“丰收一日游”的商机,带领城里人在唐诗里美美地割了一把麦子,最后“满载而归”。正如小菊所言:“什么都靠个新鲜”。城市青年人到农田割麦子是图个新鲜,哄抢玉米饼子和野菜大酱也是出于一种新鲜。可是中国本质上仍然是个农业国家,还有将近九亿农民生活在农村,如果田间劳动都算新鲜的话,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道路就值得深思了。在几千年的农业社会里,“唐诗中沙沙的割麦声”,传承的是一种历史,一份泥土的芬芳,但是在变成商品被消费后,那蕴含在诗句里的意韵和风情就消失殆尽了,只留下一串落寞苍白的余音。城里人最后“满载而归”的除了新鲜,还带走了泥土深处的诗意和精神, 作者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旅游娱乐糅合在一起,产生了奇特的反讽效果,表达了作者对传统农业文化现状的担忧之情。

——戢运宏

猜你喜欢
小菊大酱割麦
割麦栽秧两头忙
少女的遭遇
割麦的老师
大酱情怀
Spring春
大酱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