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立中 特约评论员
2010年,在全球经济尚未完全企稳的情况下,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者耐不住寂寞,以当年的“还乡团”之气势,再次杀气腾腾地卷土重来。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日前在其《中国的新年》预测中称:“2010年是中国的天下,但场面恐怕不会很好看。”然而,心存侥幸的企业家面临的真正危险莫过于:在拜错的坟头上继续固执地哭下去。
2010年,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形势依然严峻。锚定中国制造仍将是 2010年全球贸易中的主旋律——而且,来势愈加生猛。
岁末年初,对于贸易保护主义者来说,开头不错,好消息不断。2009年的最后一天,美对华贸易制裁涉案金额最大的反倾销案尘埃落定:对价值约27.4亿美元的中国产石油钢管征收10.3%至15.78%的反补贴关税。2010年1月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钢丝层板将征收43%至 289%的反倾销关税。从不甘人后的欧盟,不仅对中国皮鞋的想象力阴魂不散,而且,产自中国的几乎所有金属制品都已经被其列入倾销黑名单。
与此同时,与中国有相同发展背景的国家也有扎眼的表现。2009年俄罗斯对“灰色清关”的突袭,甚于2004年西班牙焚鞋事件中的“一把火”,高达2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被付之一炬;2009年临近年终,印度政府时不我待地接连宣布了对来自中国的同步数字传输设备和亚麻织物征收反倾销税;而墨西哥也于新年伊始颇为隆重地对外宣布将对进口自中国的部分钢产品课征特别关税。乃至,在地图上需要用上高倍放大镜才能找到的无名小国也扬言要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实施特别措施。岂止是“打酱油”的看客:美国人不敢惹,非洲人惹不起,只好拿中国制造练练手了!
目前全球超过 50%的反倾销措施都在锚定中国。2008年国际上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案件 210起,到2009年又陡增了1倍多。商务部官员日前称,目前各国政府口袋中尚未付诸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多达100多项,而中国无疑是这些贸易保护措施的主要靶标。
与华尔街金融家痴迷于金融衍生工具创新如出一辙,如今的贸易保护手段创新的噱头更让人叫绝。技术、环境、气候、药残留、铅含量,从ROHS、WEEE指令到REACH法规……,令人眼花缭乱的贸易保护装具清单可以不停地拉下去。此外,老牌市场经济国家似乎对“看不见的手”已俨然失去信心,更多地热心于加大印钞机的转速,或直接跳上前台为本国企业注资、提供贴息贷款,或增加出口补贴,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明里暗里让本国货币贬值,帮助本土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多瓜分一杯羹。
2010年,世界注定不会平静。2009年5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个议案,赋予美国政府今后可对因拒绝减排而获得竞争优势的国家所出口产品采取“边境调节措施”的权利。而欧盟在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未取得实质进展后放话,要对来自高排放国家的产品立即采取“碳税”行动。尽管中国政府强烈反对包括“碳关税”在内的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但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并非由“量大价廉”来决定。换言之,更像一个荒诞与错乱的童话故事,“碳关税”或将很快成为全球贸易壁垒中的组成部分。
不得不说的是,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由屁股来决定大脑的国家,脑袋受制于选票。奥巴马能够成功入主白宫,靠的正是美国产业工会的选票。而对中国制造发出不满声音的又主要来自美国的各产业工会组织,而非美国的消费群体。美国行业工会组织多若牛毛,钢铁、汽车、纺织、农协等强势工会组织对白宫的政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奥巴马上台后,甚至历来与美国民主党关系疏远的好莱坞明星文化产业工会也开始哭闹着向中国要价。
拿人民币汇率编故事,一向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者自认为屡试不爽的工具。此前由华尔街金融家们在全球制造的麻烦,曾一度短暂转移了人民币话题。然而,进入新的一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在望,人民币汇率问题再度被西方大国的政客们扯将出来。值得警觉。
人民币在2008年7月之前的三年内曾累计大涨了21%。此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被锁定在6.83的水平。由于我国一直采取的是人民币紧盯美元策略,最近一年多时间里,在美元大幅贬值的同时,人民币对世界其他主要货币连带着“被贬值”,这种无妄之灾成为某些货币被动升值的国家拿人民币汇率说事的厘头。固然,人们已经认识到,当前世界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遏制住华尔街金融大鳄的贪梦,二是跌跌不休的美元,而非什么人民币的估值。引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名言:“It’s the Economy,Stupid”。
现实中,在国际贸易中,一国贸易单边顺差产生的原因非常复杂。我早前在新华社的《环球》杂志上曾撰文指出,后工业国家内部经济结构转型是中国顺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西方国家的一些夕阳产业与中国的低端制造相辅相成,这是全球扁平化的一个必然结局。而发达国家的一些高端科技产品,中国想买,他们又不卖。此外,劳动力价格、消费模式和经济发展水平等等,也会导致贸易失衡。其实,在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贸易失衡是常态,反之,则会成为一个问题。奥巴马在访华期间曾声称,将考虑放松目前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出口管制,增加高技术产品出口。这正是一个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正确做法。
尽管克鲁格曼最近一再声称,在目前汇率水准下,“中国制造业享有很大的成本优势,自然产生庞大的贸易盈余”。但克鲁格曼同时也认为,中国目前的汇率政策并不一定就是错误的,特别是对一个金融系统非常容易因流入热钱失去稳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而且这一体制在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时对中国起了很好的作用。
实事求是地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人民币确实积累了一定的升值空间。种种迹象表明,2010年中国央行似乎有意让人民币汇率更具弹性。然而,人民币汇率或有政策的调整非外力施压所致,而有实实在在的内在要求。比如,欲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就会对人民币升值形成一定的压力。
不过,考虑到中国面临的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人民币不宜升值幅度太大。否则,不但使中国制造在国际贸易中失去竞争优势,而且,或将为国内正在面临的流动性过剩、产能过剩、资产价格上升、通胀预期等增添新的动力。业界人士普遍认为,2010年一旦中国出口有明显复苏迹象,人民币将恢复升值趋势,预计2010年将小幅升值3%~5%。瑞银认为,如果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重拾升值,至2010年底可望达到1比6.4的水平。
人民币或可能到来的升值应引起业界人士的特别关注,或将签署大宗中长期订单需特别留意汇率即将到来的变动因素。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中国制造的影响实不可小觑。据浙江一家出口商对其2008年7月之前三年人民币大幅升值期间的成本分析,该公司33%的出口成本增幅中,劳动合同法调整影响2个百分点;出口退税下调影响8个百分点;上游资源价格上涨影响7个百分点;人民币升值影响了16个百分点。
GDP是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的合力。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外延型增长。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增长。解决目前中国经济中的深层次矛盾,除了人们聚焦的一些热点议题外,我个人认为还要关注如何解决个人消费和服务业“两个40%”的窘局难题。
首先,目前我国个人消费部分占GDP不足40%,而且目前尚未有明显改观的迹象。而世界主要经济体个人消费支出大多保持在 GDP60%的水平。近十年来,美国的个人消费支出占到其GDP的近70%,美国的居民储蓄率或消费支出只要有一个百分点的变动,对仰仗“物美价廉”的中国就会产生巨大影响。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取代德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但2009年我国出口货值仍然应声回落了16%,这对我们的外向型企业来说应该是一个不小的警讯。目前西方国家似乎有意对现有消费模式进行重构,让存钱成为一种美德。尽管这对中国制造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然而,历经此番经济危机的折腾,主要经济国家的内部结构调整似乎民心所向。
其次,中国第三产业大约仅占经济总量的40%,而发达国家超过70%。这种闷头闷脑的GDP制造不仅浪费了大量资源(更甭提那惨不忍睹的环境损失),而且严重透支了中国的“人口红利”,并导致大量人员“待岗”和劳动者工资福利水平低下等一系列问题。解决好第三产业的发展问题,对于经济转型和提高中国劳动者的整体收入水平至关重要。克鲁格曼日前在广州一个经济论坛上称:“中国工人平均工资是美国工人的4%,即使墨西哥产业工人的工资也是中国工人工资的3倍。”据统计,1978~2008年的三十年,我国GDP增长了81.48倍;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增长9.4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不到6倍。然而,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隐忧恰恰是消费不足内需不振。消费不足的原因既有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比太低问题,也是人们对低水平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现实反应。
绿色低碳或将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时尚话题。全球贸易市场一旦引入碳关税,将倒逼我国外向型企业采取更多的低碳行动。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称,如果碳关税全面实施,中国制造可能将面临平均26%的新关税壁垒,出口量下滑21%。面对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外向型企业要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对既有产品和技术进行升级,最大限度地降低传统出口产品的碳含量;其次,贸易商在积极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应顺势而为,把眼光紧盯前景无限的低碳产品。
“走出去”既可缓解目前产能的暂时过剩危机,也是一项具前瞻性的战略选择。产能过剩远非一个有题无解的问题。自中国“山寨机”遭印度全面封杀后,深圳的做法值得借鉴。最近,深圳市移动通讯联合会已与印度相关协会和数十家经销商达成初步协议,深圳20余家手机厂商将与印度当地的合作伙伴联手投资千万美元,在印度就地建设10余条手机生产线。此项目完成后每年可为印度市场提供约 1000万部手机。深圳市希望开拓一条手机“走出去”的新路的做法不乏靓点。
在通胀预期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现金为王的理念似乎显得有些保守。没错,2010年,中国仍然“不差钱”,关键在项目的选择上。有实力的企业可考虑利用现有的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直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生产国际流行的染绿产品,抢占低碳经济的制高点。比如,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第一能源集团,最近成功标得了美国西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大型绿色发电项目,这项总投资高达 15亿美元的风力发电厂项目,不仅获得了多家中国银行和投行的鼎力支持,而且也把第一能源集团一举推至国际节能领域的前沿。
把目光转向亚细安地区。2010年1月1日开始运营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外向型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的年贸易额有望超过4.5万亿美元,是目前中美贸易年交易额的10倍多。保守估计,10年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GDP总量可望超过北美自贸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零关税”和区内的丰富资源储量,遐想空间无限。中国制造或可借道东盟,进军欧美市场。
在“低碳”即将成为全球通用语言的关口,在国际贸易中靠西方国家遗弃的低端市场分得一杯羹的企业家面临的真正危险莫过于:在拜错的坟头上继续固执地哭下去!毫无疑问,谁站在绿色的船头,谁就抓住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