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炜
(安徽省芜湖市妇幼保健医院 安徽 芜湖 214000)
在临床护理中,测量体温最常用的部位是腋窝,但对于包裹较多且易受凉的新生儿来说,测量腋温有诸多不利。为寻求简便、安全、准确的测温方法,我们对80例新生儿腋温、颈温的测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7年5月~2008年1月在芜湖妇幼保健医院住院新生儿80例,其中男婴37例,女婴43例,体质量2500g~4500g,平均年龄4天。
1.2 方法
1.2.1 仪器。采用上海华辰医用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玻璃汞柱式肛表,使用前经核对后体温计误差均在0.1℃以下。
1.2.2 测量方法。新生儿室温度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55% ~65%。测量体温时要保持新生儿安静,哭闹、喂奶、沐浴者推迟30分钟测试。将新生儿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将体温计置于颈下皮肤褶皱处,同时松开包被,将相同的另一只体温计置于腋窝内夹紧,测量时间均为10分钟,同时取出体温计读数并记录。
颈部与腋下测温结果比较见表1。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颈温与腋温测量结果比较
测量新生儿的体温是临床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常的测量部位是口腔、直肠、腋窝3处。但对于新生儿测量口温不安全;测量直肠肛温虽然较准确,但因测量是需逐个打开包被、尿布,且要专人守护,这样既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又降低了工作效率,同时反复的肛温测量容易造成肛周黏膜的损伤,故肛温测量法在新生儿病房难以普及。虽然腋窝测温较口腔、直肠测温安全、方便,但新生儿测腋温时由于手臂不易固定,所以要专人看护,且打开包被后易受凉致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增加,故腋温测量法也不易推行[1]。
新生儿头大,颈相对短,具有颌下紧贴前胸的特点,颈下皮肤褶皱较多,可夹紧体温表。同时新生儿产热机制与成人不同,主要靠棕色脂肪分解,而棕色脂肪分布在大血管周围、肩胛间区、腋窝和颈部等处形成中心保暖系统[2]。从解剖和生理特点看,颈部和腋窝都是大血管通过的部位,颈总动脉被锁乳突肌覆盖,上端位置表浅,在体表可触及搏动。体温表水银端和颈动脉处的皮肤能紧密接触,机体的热量通过血液循环传导过来,所以颈温测量法可以代替腋温测量法。由于颈部测温法可以准确的反映机体的真实体温情况,测量部位暴露于体表,不会损伤新生儿,具有测量方便、安全、准确度高等优点,易于被产妇和家属所接受,同时减少了护理人员扶托体温计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作为新生儿测量体温的常规方法,值得在产科和新生儿病房推广。
[1]林 峰,黄小飞,饶高峰,等.新生儿体温及变异因素的临床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9):635
[2]张晓静,洪黛玲,卢 洁.新生儿背部肩胛间体温与腋温关系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