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云,张雷,孔向军
(浙江金华市农科院,321017)
金茭2号是金华市农科院和浙江大学农学院等单位合作选育的单季茭白新品种。该品种感光性偏弱,较耐高温,有2个较集中的采收期,特别是夏茭,在茭白供应淡季采收,种植效益突出。根据金茭2号一年2个采收期较分明的情况,特设本试验,以期探明适宜金茭2号种植的最佳模式。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试验设在武义县白姆乡白姆村。试验田处于源口水库下游,灌溉条件良好,土壤肥力中等。供试茭白品种为金茭2号、浙茭911和六月白。进行2种栽培模式试验,分别为:模式A,双季茭白常规栽培模式,2008年6月中旬移栽,当年秋季采收秋茭,第2年夏季采收夏茭;模式B,单季茭白栽培模式,2009年3月上旬移栽,当年采收夏茭,夏茭采收结束后,加强肥水管理,形成大分蘖,秋季采收秋茭。试验均采用宽窄行栽培,宽行90 cm,窄行60 cm,株距50 cm,小区面积75 m2,每小区栽种200穴,每穴栽种2墩。每种模式试验均设3次重复。
分批考查茭白地上部分生长情况、经济性状,分次记载产量,计算总产量。各小区肥水管理同常规。
模式A与模式B比较,结果分别为:①秋茭初采期:普遍为模式A迟于模式B,其中金茭2号、浙茭911、六月白分别延迟 18,12,24 d;②秋茭终采期:普遍为模式A迟于模式B,其中金茭2号、浙茭911、六月白分别迟15,13,23 d;③秋茭采收历期:模式A与模式B基本一致,差别只有0~3 d;④夏茭初采期:模式A早于模式B,其中金茭2号、六月白分别提早27,11 d;⑤夏茭终采期:模式A早于模式B,其中金茭2号、六月白分别提早30,13 d;⑥夏茭采收历期:模式A短于模式B,金茭2号、六月白均少3 d(表1)。
植株形态考查结果表明,模式A,参试品种秋季植株均高于夏季,金茭2号和六月白秋季分蘖数较少,而浙茭911秋季分蘖数较高;模式B,参试品种夏季植株均高于秋季,叶片长宽值均高于秋季考查结果,但有效分蘖数较秋季低。试验结果表明,单季茭白栽培模式夏茭植株长势较旺盛,叶片长而宽,分蘖粗壮但数量较少(表2)。
由表3可知,模式A与模式B比较:①秋茭壳茭质量:普遍为模式A高于模式B,其中金茭2号、浙茭911和六月白分别增加 24.1,13.9,21.1 g,单只壳茭质量平均增加19.7g;②秋茭茭肉长:基本一致,模式B平均增加仅0.2 cm;③秋茭茭肉粗:模式B平均减少0.2 cm;④秋茭有效分蘖数:金茭2号模式B表现增加,而浙茭911表现减少,六月白相仿;⑤夏茭壳茭质量:模式B均表现增加,单只壳茭质量平均增加36.4 g;⑥夏茭茭肉长:模式B增长,平均增加2.7 cm;⑦夏茭茭肉粗:模式B表现增粗,平均增加0.4 cm;⑧夏茭有效分蘖数:模式B明显减少,平均每墩减少4.4个。
表1 2种栽培模式不同茭白品种采收期考查结果
表2 2种栽培模式不同茭白品种植株形态考查结果
表3 2种栽培模式不同茭白品种经济性状考查结果
表4 2种栽培模式不同茭白品种产量和效益比较
2种栽培模式总产量和总经济效益差异较大。其中金茭2号和六月白夏季产量,模式B分别较模式 A增加 1.5 kg/667 m2和减少 86.1 kg/667 m2,增产幅度分别为1.2%和8.2%,但收益相差很大,模式B分别比模式A增收727元/667 m2和285元/667 m2,增幅分别达到50.2%和22.5%,其主要原因是模式A采收时间与其他品种、其他栽培模式的茭白接近,市场价格较低,而模式B正值茭白采收淡季,市场售价高,经济效益好。金茭2号、六月白秋季产量,模式B分别比模式A增产204.5 kg/667 m2、63.5 kg/667 m2,增收 287 元/667 m2、154 元/667 m2,但浙茭911减产255.8 kg/667 m2,减少308元/667 m2。从2季总效益分析,采用模式B,金茭2号、六月白在茭白采收淡季上市,可以充分发挥较耐高温的优势,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试验结果表明,金茭2号在3月上旬栽种,可以充分发挥其较耐高温的特性,夏茭采收季节可避开其他茭白品种,其他栽培模式茭白的上市时间,秋茭产量也明显增加,综合经济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