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芙蓉
(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1)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而AMI又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ACS特点为:发病急、病情重、不稳定、变化快、易发生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常给患者造成焦虑的心理。本文研究了ACS患者相关的护理措施由于对策。
随机抽取2009年1月至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ACS资料,年龄范围45~75岁,平均年龄57.4岁。其中男42例,平均年龄57.5岁;女20例,平均年龄57.2岁。62例患者均与ACS诊断标准相符,急性心肌梗死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37例。其中59例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心理护理后病情稳定甚至好转,3例因心律失常严重导致死亡。
对62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消除患者担忧、紧张、恐惧、烦躁等焦虑心理,以促进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治疗前对患者的心理素质做一次检测与统计,在对患者持续实施心理护理1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做前后对比分析。
护士在对患者进行1个月的心理护理后,心理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来看,患者在治疗前存在焦虑心理的人数明显减少,这不仅增加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配合护士的护理工作过程中也促进了病情的恢复,让患者以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最近几年,我国ACS的发病人数在不断增加。ACS是常见的心内科急重症,其发病快、病情重、死亡率高等特点常常会给人造成较大的焦虑心理,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心理阻碍,使患者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
心理状况方面,由于ACS存在发病急、不稳定,疼痛重等特点,常常给患者心理上带来诸多不良表现,这些情绪低交感神经造成刺激后使得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含量增加,引起心肌负荷过重,使得患者病情不断恶化。外界交往方面,ACS患者与别人很难融洽相处,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出现急躁、发脾气等行为。对患者实施治疗会增加患者的焦虑情绪,削弱了患者的行为能力。身体素质方面,受到情绪的影响,患者身体会出现心悸、胸闷、全身乏力、隐痛等不良反应。
表1 62例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统计表
医学专家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显示,应激能够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造成较大的影响。心理学认为应激指的是个人在特殊情景中所形成的高激动水平以及持续紧张的情绪状态。患者处于应激状态会刺激机体发生植物神经内分泌反应。逐渐增加了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儿茶酚胺,而应激反应一旦呈现异常状态将给患者带来植物神经功能改变,病情严重时会给内脏器官造成极大的伤害,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
3.3.1 健康教育 患者由于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对急性冠脉综合症缺乏了解,对该病的临床症状以及身体特征都没有足够认识。护士护理过程中应该给予足够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急性冠脉综合症相关的知识,以消除心理障碍。
3.3.2 稳定情绪 情绪是影响患者心理状况的重要因素,患者情绪出现波动后将造成心理上的忐忑不安。护士应根据患者情绪变化来进行心理上的安慰,要经常询问患者身体自我感觉情况,引导患者学会自我调养。
3.3.3 病室环境 良好的居住环境会给患者营造一种舒适的感觉,让患者的心情得到调整。护士在工作中应该保持病房清洁卫生,定期打扫房间,及时开窗通气,并主动介绍病房内的监护仪器,使患者放心接受监护,消除内心紧张恐惧的心理。
3.3.4 护患沟通 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护理过程中可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生活需要并给予相关帮助。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以温和的语气交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症给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不但加重患者的病情,也给医生的治疗工作带来阻碍。护士应该努力做好自身的日常工作,以科学有效的护理策略进行护理,以保证患者以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
[1]权阳顺.冠心病不同时期的心态及护理[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40(10):106~107.
[2]柯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护理,2006,20(14):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