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寿
(山东省莱阳卫生学校医学影像教研室 山东莱阳 265200)
小鼠是常用的哺乳类实验动物,常用于放射学、免疫学以及肿瘤白血病等的研究。良好的麻醉效果是实施动物实验的关键,其中麻醉剂及麻醉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特别是MRI检查对小鼠麻醉药物及麻醉方式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氯胺酮(Ketamine)是临床常用的镇痛麻醉药,具操作方便,诱导迅速,安全性高,麻醉后苏醒快等优点。我们选择氯胺酮的腹腔及肌肉2种常用注射方式对小鼠进行麻醉效果观察。比较2种麻醉方式的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麻醉前后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旨在为小鼠MRI检查寻找安全可靠得麻醉方法。
健康BALB/c小鼠30只,雄性♂,5~6周龄,20~24g,由山东省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盐酸氯胺酮注射液,上海中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KH060501。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只,分别按100mg/kg体重盐酸氯胺酮,腹腔注射组于左下腹中线旁腹腔内注射,肌肉注射组选择左后肢内侧行肌内注射。
(1)起效时间:自注射氯胺酮后至BALB/c小鼠出现翻正反射消失时间。(2)维持时间:自BALB/c小鼠初次出现翻正反射消失至苏醒爬动的时间。(3)麻醉期间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及其他变化:观察、测量麻醉期间的小鼠呼吸频率(次/min)及体温的变化,并记录小鼠在麻醉过程中有无异常表现,注射局部的改变以及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
采用SSP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氯胺酮经腹腔及肌肉注射麻醉,2组均能达到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2组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见表1。
在氯胺酮对2组小鼠麻醉过程中,2组小鼠均没出现因麻醉致死现象,30只小鼠麻醉结束苏醒后均能正常进食饮水。但在麻醉初期及苏醒后2组小鼠均不同程度出现烦躁现象,以肌肉注射组较为明显。麻醉过程中2组小鼠呼吸频率及体温,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2)。另外,肌肉注射组在麻醉过程中发现其注射部位可较早出现左后肢肌张力增高及运动障碍。当2组小鼠出现翻正反射消失后,麻醉成功,此时小鼠基本能保持静止不动的状态,且持续时间较长,对声、光、痛等刺激无明显反应,基本可以满足影像学检查的要求。
表1 氯胺酮麻醉B A L B/c小鼠的起效及维持时间(±s)
表1 氯胺酮麻醉B A L B/c小鼠的起效及维持时间(±s)
注:起效时间2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持时间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表2 2组B A L B/c小鼠在氯胺酮麻醉过程中呼吸频率及体温的变化(±s)
表2 2组B A L B/c小鼠在氯胺酮麻醉过程中呼吸频率及体温的变化(±s)
?
(1)氯胺酮化学名为2-(2-氯苯基)-2甲胺基-环己酮盐酸盐,为苯环己哌啶的衍生物,自Domino1965年引入临床后,至今仍是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镇痛效果较为确定的麻醉药物之一。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丘脑-皮层系统,选择性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和皮层的传导径路,而不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深度麻醉,对动物体表有明显镇痛作用。注射后小鼠能较快进入稳定的麻醉状态,肌肉松弛,但如角膜反射等保护性反射仍存在,有少量唾液分泌,呼吸平稳通畅,麻醉过程中无呕吐,不需禁食,操作方便,起效快,麻醉稳定持久等优点,本实验小鼠苏醒后连续观察3d,活动如常,无1例死亡。
(2)动物实验麻醉剂的选择要考虑动物的品系、实验时间的长短以及手术大小等方面的因素。氯胺酮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便宜,起效迅速,麻醉维持时间稳定持久以及安全可靠苏醒后恢复快等优点,使其成为动物实验研究优良麻醉剂的合理选择;而因小鼠体积较小,尾静脉注射难度较大,使得腹腔及肌肉注射成为小鼠麻醉较为常用的2种注射方式,临床上氯胺酮常用其盐酸盐溶液制成针剂,氯胺酮肌肉注射剂量范围为22~44mg/kg体重。但我们在前期实验阶段曾尝试用22~44mg/kg体重氯胺酮肌肉注射麻醉,发现此剂量下小鼠麻醉较浅,无法满足影像学检查所需要的制动及维持时间较长等目的,氯胺酮腹腔注射用量较大,腹部注射100~150mg/kg可完成手术1h,160~260mg/kg可完成手术2h。故本实验选用与腹腔注射相同剂量100mg/kg行肌肉注射麻醉以此对照进行麻醉效果的观察。从实验结果来看,氯胺酮经腹腔及肌肉注射麻醉,起效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能实现迅速起效的目的,这可能与腹腔及肌肉2种注射方式药物吸收速度相当有关。2种注射方式下小鼠麻醉维持时间均较为稳定持久,基本能满足影像学检查所要求的制动目的。但比较之下肌肉注射维持时间相对较腹腔注射长,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是由于腹腔注射药物吸收不完全所致。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为提高麻醉维持时间可以相应增加腹腔注射的麻醉剂量。2种麻醉方式对小鼠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因氯胺酮有能引起烦躁的副作用,本实验2组小鼠在麻醉前及苏醒后均不同程度出现烦躁现象,以肌肉注射组较为明显,可能与麻醉剂量相对较大有关。但在麻醉及实验检查结束后仍能保证小鼠的存活、以及大多生命体征和生理指标的基本正常。总之,氯胺酮是小鼠麻醉剂的一种优良选择,应用适合剂量的氯胺酮行腹腔或肌肉注射能为MRI等影像学检查提供满意的小鼠麻醉状态。
[1]李晓清,杨晓玲,秦建群,等.氯胺酮在实验动物麻醉中的应用分析[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1,21(3):169~170.
[2]孙敬方.动物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94~195.
[3]Heitmeyer SA,Powers JF.Improved method for bile collection in unrestrained conscious rats[J].Lab Anim Sci,1992,42(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