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林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觉性、发散性思维呢?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两点体会。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
1. 联想是一种扩展性思维活动,是由眼前的事物而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基础
通过联想,能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推向一个新的水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联想,提出发散性的问题。
2. 学生的反映是个能动的反映过程,应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探索,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创造力
尝试探索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发散的过程,而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环节,与创造能力直接联系,它对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提高教学效率起到明显的作用。在尝试练习中,学生思维呈现一种开放状态,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正确的和错误的、全面的和片面的、简单的和复杂的,各种认识矛盾和差异都展现在这个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进入这个认识的矛盾中,不但启发学生善于独立思考,而且开拓了思维的广阔性。同时也及时反馈了学生思维的症结,便于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方向,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意见分歧,对某些问题出现争议,这是主动学习的表现,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明确答案,应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争议,让学生在争议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争议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思维从“发散”到“聚合”的转化过程,并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增长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
4. 善不善于从多方位、多层次思考和提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检验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尺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测、联想,帮助学生多方位、多层次思考和提出问题。如通过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开放性习题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要提倡合理猜想。科学发明往往都是先猜想、假设,然后再进行证明,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经过合理猜想而获得的。即使“猜”不对,却也向真理逼近了一步,也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对于合理猜想,教师要珍惜、爱护、还要善于捕捉它,有意识地培养它。
(2)要鼓励敢于创新。预感、灵感,是在对问题解答过程中反复思考和艰苦探索的基础上出现的,它包括长期的准备和积累,又有短时间的攻克和突破。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学好基础知识,通过多种训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灵活性和变通性。学生掌握的思考方法越多,思维能力越强,创新能力也越强。
二、培养发散性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为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明显标志。它表现在解决问题时,能根据所提供的条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多个方向、不同的途径去探索思考,以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讨论:谁能对这个问题提出不同的方法?鼓励学生利用不平常的方法解决问题。
总之,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可能,只要在教学中肯下工夫,注意有的放矢,注意加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教育的目的就能达到。
(遵义县山盆镇李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