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善伟
把企业成功归结于一种哲学,似乎令人难以理解,但这恰恰是日本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得以成功的最大奥秘。
稻盛和夫是日本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社长、稻盛财团理事长、第二电电株式会社(原名DD,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社长、关西塞尔卡勒公司会长、日本铱化学公司会长。
稻盛和夫出生在日本偏远农村的鹿儿岛。他从个家境贫寒的农家孩子、一个只有28名员工的小作坊主,成长为一个拥有6万名员工的跨国集团的总裁、稻盛基金会理事长、日本通产省(部)产业技术审议会委员,被日本众多的企业家视为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和人生楷模,并被誉为平成时代的“经营之圣”。京瓷集团史诗般的崛起,与稻盛和夫自己所开创的“敬天爱人”的经营管理理念是分不开的。
京陶成功的秘密
京都制陶成功的奥秘到底在哪呢?
原任京都制陶公司工会书记长的福井诚总结道:其一,因为有稻盛和夫这么一个稀有的哲学家:其二,公司中形成了对这个稀有的哲学家坚信不疑的风气。
而大阪的企业家稻田二千武说:“京都制陶的成功,不在于有什么特别的技术,而在于有一种让职工们都团结起来的哲学”。
把企业成功归结于一种哲学,似乎令人难以理解。但这恰恰是京都制陶得以成功的最大奥秘。稻盛和夫说:“世间都认为京都制陶是靠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所谓风险企业的代表,其实并非如此。我从来是花在培养心性上的时间,要比花在搞技术上的时间多出一倍。这就是京都制陶成功的关键。关于培养心性,我指的是‘以心为本的经营,即‘经营是围绕如何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与人之间关系这样一个中心来进行”。
以爱、诚、和睦之心为基础。稻盛和夫认为,无论是在人生中还是在事业上,要产生最佳结果,对事物的思考方法和心态都起着决定性作用,事业和人生成功的秘诀在于人心。对具有远大理想并以卓越思维进行经营的人来说,等待他的是伟大的事业和巨大的成功。他认为,“爱”、“诚”和“和睦”这些词汇所表达的心性是最重要的:把他人之喜悦作为自己之喜悦的心性就是“爱”;为社会和他人着想就是“诚”;不仅希望自己而且还希望周围的人都始终幸福地生活之心就是“和睦”。诚+爱+和谐=敬天爱人。企业要具有永往直前的精神,要重视人力资源,提高技术能力,以高收益为目标,集中焦点,顾客优先,具有远大目标,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还要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贡献。只有人心和哲学才是完成伟大事业的原动力。所以,必须首先培养这种人心。
相互信任的同志式共同体。京都制陶创立之时,是一个只有28人的小企业,可以说一无资金、二无设备,弱不禁风、前途渺茫;有的只是同仁们紧紧团结在一起的心。这个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则是以稻盛和夫为中心的8名热血青年。在稻盛和夫的号召下,这8人聚在一起,按照日本古时候武士们结盟的方式,写了一张“誓纸”,人人在上面摁上血手印,然后一起发誓:从今以后,大家团结一致,为了公司的发展共同奋斗。正是这种“以血为证”、心心相印的钢铁同盟,成为日后推动京都制陶迅速发展的坚强核心和动力;正是从这种“血盟”关系中,形成了“相互信任的同志的共同体”这一企业精神。
不断创造,反复探索。所谓创造性工作,并非仅指开发高技术。它指的是:从今天到明天,从明天到后天,天天开动脑筋闯新路,在公司的各个部门不断地进行改进和改革。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养成考虑如下问题--的习惯;有没有比昨天更能提高效率的办法?怎样才能改进昨天的不足?
伟大的创举并非完全取决于受教育状况和现有的技术水平,它是在经常钻研、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改进和改革,在不为人所知的反复努力中产生的。正因为如此,京都制陶公司从制造电子陶瓷的零部件开始,逐步涵盖了机械零部件、医疗、珠宝首饰等所有陶瓷应用领域。此外,他们的事业还向电子仪器、信息仪器、通讯仪器、光学仪器领域拓展。
京都制陶哲学的“宣教”
稻盛和夫用其哲学理念去教导员工,“培养”大家的“心性”,并将这些哲学理念化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企业精神。在公司内,还定期发行一本叫做“京都制陶哲学”的小册子,每次都登载有关稻盛和夫讲话、谈话的内容,发给职工阅读学习。
京都制陶每年都有很多各种名目的聚餐会,稻盛和夫每场必到。他一会儿向这个斟酒、一会儿同那个碰杯。然后神色专注地同每一个人交谈,倾听对方的烦恼、不满和意见,请大家一起商量和出主意。在一派欢乐、自由、亲切、融洽的气氛中,稻盛和夫总是针对每一个人的烦恼和问题,大谈他的人生哲学、企业哲学。如果发现某人对此并不心悦诚服,他就会同对方一杯杯地喝着酒,动着真情,无休无止地谈下去,有时一直谈到对方泪流满面,而他自己也眼圈红润,泣不成声。聚餐会往往一直持续到深夜,最后,稻盛和夫和大家一起站起来,互相搭着肩,高唱社歌《京都制陶之歌》,把气氛推向高潮。此刻,“大家都是同条船上的伙伴”的强烈感情与意识油然而生。而这种感情与意识,正是京都制陶追求的“相互信任的同志的共同体”这一哲学理念。
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在稻盛和夫几十年的企业经营实践中,他最关心的是如何把他的公司建设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命运共同体”。在企业利益的“分配政策”上,他提出了“利润三分”的主张,税前的毛利要按国家税金、企业积累、职工收入这三个部分来分配。在交纳的税金与企业积累大幅增长的同时,职工们的收入也可以不断提高。
京都制陶除了按照日本公司的一般惯例,每年冬夏两次定期给职工发奖金外,还在公司经营情况良好的时候,给职工发放临时奖金。而另一项更具有重大意义的措施,是让每名职工都成为公司的股东。在京都制陶创业35周年之际,稻盛和夫把他个人所有的股票拿出来,无偿地分配给职工们。在日本,实行“职工股份所有”的公司,并非绝无仅有,但把属于自己私有财产的股票白送给职工,大概只有稻盛和夫一个。
这样一来,京都制陶的员工大多持有相当数量的本公司股票。公司的发展、股票的升值,就直接意味着职工个人财产的增加。因此京都制陶的员工,名副其实地成为公司“共同体”的一员,与公司的同发展、同繁荣。
员工都是“工作狂”。在京都制陶,劳动、工作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每个职工都抱着“为了京都制陶这个同志集团,不惜把自己的人生赌出去”的奋斗心态、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自己的全部热情都投入到工作中去。
稻盛和夫总是教导说:“追求娱乐的人生是空虚的。人生只有一次,应在工作中去找到人生的贡献、自豪和骄傲。这就是要把工作当作艺术,像一个艺术家那样,为工作而迷恋而倾倒”。这样一来,工作就不再是被强迫性的,而成为一种愉悦和快乐。
正是在这种企业精神之下,京都制陶形成了一种勤奋工作、拼命干活的风气。在稻盛和夫的带领下,全体员工都成了“工作狂”。每天从一大早干到晚上十点才下班;有时候为了赶工期,全厂会一下子从十点加班到晚上十二点。如果说日本人是以“工作狂”而著称于世界的话,那么京都制陶则以“工作狂”而著称于日本。
日本经济界的巨星
日本的电话电报业,以前一直是由名叫NTT(日本电话电报公社)所垄断。稻盛和夫拿出创业家的气魄胆略,在1982年创办了第二电电株式公司。第二电电株式公司创业10年后的今天,企业已有员工8000千名、年销售额达13700亿日元,为日本通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在日本的电视和报刊上,经常可以看到、听到稻盛和夫的身影和声音,他成了创业者的楷模。
1984年,稻盛和夫拿出200亿日元,设立了稻盛基金会,创办了一个叫做“京都奖”的国际大奖。每年一次,在世界范围内从“基础科学”、“尖端技术”、“思想科学与表演艺术”这三大领域中评选出3位最有贡献的人士加以奖励,其奖金额是每人4500万日元。美国《纽约时报》称,京都奖是与诺贝尔奖平分秋色的世界大奖。
责任编辑:赵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