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忠,李 勤,凌 华,龙 江,张 敏,李志峰 ,肖达勇,冯 燕,漆 莉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00042)
自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4月24日报告美国和墨西哥发生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以来,疫情在全球迅速蔓延。截止10月30日,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报告44 981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死亡 6例[1]。重庆市 6月18日出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进入9月份之后,尤其是国庆长假后,学校暴发疫情迅速增加,病例数大幅度上升。为及时分析重庆市甲型 H1N1流感疫情特征,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重庆市2009年6~10月的甲型H1N1流感的疫情特征进行分析。
1.1 资料来源 甲型H1N1流感病例资料、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资料、季节性流感暴发疫情及流感样病例(ILI)聚集疫情资料均来自各区县的报告。
1.2 病例的诊断与性质
1.2.1 流感样病例 指发热(体温大于或等于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同时缺乏其他实验室诊断依据。
1.2.2 季节性流感 指具有流感样症状,体温37.5℃以上,经检测季节性流感病毒阳性的病例。
1.2.3 甲型 H1N1流感病例 指具有流感样症状,体温37.5℃以上,经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的病例。
1.2.4 聚集性病例与暴发疫情 流感样病例聚集:指1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内发生1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指一个地区或单位短时间出现异常增多的急性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经实验室检测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或季节性流感[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运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资料整理与分析。
2.1.1 时间分布变化特征 截止10月31日,重庆市共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1 531例。首例病例于6月18日确诊,至7月 31日,累计确诊病例 12例,全部为散发的输入性病例;8月份确诊病例10例,仍以输入性病例为主(2例为本土感染病例),其中有5例病例出现了聚集现象;9月份学校开学后,病例数逐渐增多,共确诊病例343例,主要为本土聚集性病例;10月国庆长假之后,病例数再次急剧上升,共确诊1 166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发病时间分布变化特征见表1。
表1 重庆市2009年6~10月甲型H1N1流感病例一览表
2.1.2 地区分布变化特征 6~8月,疫情波及重庆市9个区县,进入9月份之后,出现病例的区县数迅速增多,9月份新增区县22个,10月新增区县8个。截止10月31日,除城口县外,重庆市其余39个区县均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疫情地区分布变化情况见表1。39个出现病例的区县中,发病数居前5位的为巴南区(148例)、永川区(123例)、南岸区(116例)、涪陵区(114例)和渝中区(108例),共609例,占病例总数的39.78%。
2.1.3 人群分布特征 1 531例确诊病例中,男923例,女608例,男∶女=1.52∶1;10~20岁组发病最多,共1 261例,占82.36%;其中学生1 450例,占94.70%,其次是教师13例,占0.85%。
2.1.4 实验室检测 6~10月,重庆市7家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3 397份,其中阳性463份,阳性率13.63%。阳性标本中,甲型 H1N1流感256份,占55.29%(256/463)。甲型H1N1流感为明显的优势毒株,且从9月份后,甲型 H1N1流感检测阳性构成比处于明显上升趋势。
2.2.1 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特征 截止10月31日,累计报告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135起。6~8月无暴发疫情发生,9月发生54起,10月发生81起。疫情数居前3位的为南岸区(15起)、垫江区(12起)和北碚区(10起)。135起暴发疫情中,134起发生在学校,占99.26%,1起发生在俱乐部,占0.74%。
2.2.2 季节性流感暴发疫情和流感样病例聚集疫情 6~10月,累计报告季节性流感暴发疫情及流感样病例聚集疫情425起。9、10月疫情数最多,共 402起,占 94.59%;疫情数居前3位的为酉阳(74起)、南川(71起)和璧山(34起)。
3.1 疫情特征及影响因素 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首发病例于6月18日确诊,6~8月累计9个区县出现确诊病例22例,以散发的输入性病例为主;9月份开学之后,出现第一波学校暴发疫情,病例数不断增加,且向各区县不断扩散,国庆长假后,出现第二波学校暴发疫情,病例数再次迅速上升,波及除城口县之外的其余39个区县。9~10月共出现病例1 509例,大部分病例为本土聚集病例。这种由输入性病例为主逐渐发展到出现本土病例,进而以本土病例为主的趋势和全国及其他省份发展趋势一致。9月开学后疫情迅速加重,主要是与学生在暑假期间外出旅游,尤其是到甲型H1N1流感的重点疫区旅行,回到学校形成了大量新的传染源有关;国庆长假期间学生再次外出活动,地区间交流频繁,造成远距离的疫情扩散,病例数呈现再次急剧上升趋势。同时,由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新毒株,人群处于免疫空白阶段,普遍易感,容易造成疾病传播;部分学校未按照国家和重庆市关于学校卫生管理和甲型H1N1流感防控要求做好学生晨、午检工作,未及时发现病例,延误了疫情的报告与处理,使疫情失去最佳控制时机,从而导致疫情迅速蔓延。
甲型H1N1流感病例分布在除城口县之外的39个区县,病例数居前5位的区县为巴南区、永川区、南岸区、涪陵区和渝中区,暴发疫情居前3位的为南岸区、垫江区和北碚区,均以主城区为主。与之相对应的是,季节性流感暴发疫情和流感样病例聚集疫情居前几位的均为边远区县(酉阳、南川和璧山)。可见,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是从城市到农村逐渐扩散的,且城乡差距会越来越小,随着疫情的不断加重,农村地区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形势日趋严峻。
甲型H1N1流感病例人群分布显示,学生发病占94.7%,10~20岁年龄组占82.36%,这部分人群高发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学生相互之间接触频繁,容易造成疫情传播,另一方面可能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有关(学校疫情占99.26%),暴发疫情更容易引起重视,能够采样进行检测,而大量散发病例未采样进行实验室确诊。
6~10月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送检的436份阳性标本中,甲型H1N1核酸阳性比例为55.29%,由此可知,目前重庆市普通季节性流感与甲型H1N1流感混合存在,在今后几年内,甲型H1N1流感可能会成为主要的流行株。
3.2 防控措施及建议 随着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形势的逐渐加重,病例数不断增多,可能会波及容易形成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3],包括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的老年人、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孕妇、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人群。因此,应对这部分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卫生宣传,包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充足睡眠、加强营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措施。一旦出现发烧、流涕等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诊。同时,政府应加强宣传与舆论引导,所有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的病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一旦出现症状加重,应及时住院治疗。
随着疫情形势的不断加重,大量患者到医院就诊,容易造成院内感染,使患者原有病情加重,甚至出现死亡。因此,各级医疗机构应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的工作方案和应对预案,加强甲型H1N1流感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力度。医院按要求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发热门诊,建立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加大对医务人员防治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培训,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同时,做好医务人员的防护,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
表1 两组患者胰岛素治疗前后各指标的比较
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时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多达50%以上,胰岛素分泌已明显不足,在2型糖尿病早期应用胰岛素可以减轻高糖毒性,保护β细胞功能,阻止和延缓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FBG和餐后血糖对 HbAlc均有影响,但当HbAlc较高时FBG对其影响更大。在治疗上如果能使FBG降到正常,则餐后血糖就会很好控制。胰岛素是控制血糖达标的有效手段,合理使用胰岛素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3]。补充基础胰岛素是控制FBG的重要措施,基础胰岛素能够维持24h接近生理基础状态的胰岛素浓度,能够控制夜间高血糖和黎明现象而不增加夜间低血糖的危险性[4]。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两组FBG、PBG、HbAlc均明显下降,甘精胰岛素组比NPH组HbAlc与PBG下降更明显,这与两者胰岛素的性质不同有关。甘精胰岛素是人工合成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皮下注射后作用时间可维持24h,血药浓度平稳,无峰值现象。临床使用方便,每天注射1次,不限注射时间,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NPH与甘精胰岛素相比,皮下注射后血药浓度有高峰,作用时间只能维持13~18h。NPH注射后3~7h达到血药高峰,睡前给药有增加夜间低血糖的危险,同时也难以控制空腹高血糖及次日高血糖。本研究同时显示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6%(2/35,其中1例无症状性低血糖,1例相对低血糖),NPH组低血糖发生率27%(8/30,其中1例严重低血糖,3例症状性低血糖,3例无症状性低血糖,1例相对低血糖)。因而,甘精胰岛素更接近生理基础胰岛素分泌,从而可能提供更好的血糖控制并降低低血糖发生率,这与国外报道一致[5]。胰岛β细胞衰竭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中心环节。糖尿病发病早期,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是可逆的,解除高血糖毒性使胰岛β细胞休息,改善早期胰岛素分泌缺陷,保护胰岛功能成为糖尿病治疗重点。在应用甘精胰岛素和NPH控制高血糖后3个月,复查FCP及PCP均有明显增加并且体重无增加,表明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本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6]。因而,对于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或NPH可以获得良好的降糖效果,且可以改善胰岛功能,但前者降糖效果更好且更少引起低血糖,同时此方法简单、简便,易于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1]Gillies PS,Figgitt DP,Lamb HM.Insulin glargine[J].Drugs,2000,59(2):253.
[2]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Work group on Hypoglycemia.Defining and reporting hypoglycemia in diabetes: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workgroup on hypoglycemia[J].Diabetes Care,2005,28:1245.
[3]俞芳,李伟娟,张慧芹,等.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J].临床荟萃,2007,22(6):432.
[4]Dailey G.New strategies for basal insulin treatment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Clin Ther,2004,6(6):889.
[5]Rosenstock J,Scllwariz SL,Clark CM,et a1.Basal insulin therapy in type 2 diabetes:28-week comparison of insulin glargine(HOE 901)and NPH insulin[J].Diabetes Care,2001,24(4):631
[6]向琴,汪志红,青华,等.来得时治疗糖尿病10例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06,35(1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