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聪哲 李苏宁 朱小茼△
冠心病是一种心身疾病已是医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共识。许多研究表明,冠心病在发病中既有生物学因素,也有心理社会因素,自 1977年 G.L Engeltichu提出新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以来,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作用密切相关[1]。因此,采用心身协同治疗已成为当今冠心病防治的公认原则。目前,临床对冠心病一般重视药物治疗常忽视心理方面的治疗,且心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心身康复的实证研究显见报道。为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身状况的影响,笔者在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上,除了临床常规药物外,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1.1 研究对象 选择 2009年 3~ 10月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 120例,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及 W HO临床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 60例和对照组 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病情、居住环境、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性质、经济状况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相应的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其实施心理干预。
1.2.2 心理干预方案 采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松弛训练及支持性干预等心理治疗技术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系统心理干预:①认知疗法—使冠心病患者正确认识身心疾病,了解防治疾病的常识,消除患者疑虑心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②行为疗法--审视自己的性格特征、价值观,认识 A型行为对冠心病的影响,完善性格,重新建立价值观 ,发展新的应对方式;③松弛训练--缓解病人情绪;④支持性干预--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干预原则是个体与集体心理干预相结合,干预方法采用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等方法,共进行 4次团体治疗,每次 10人左右,共进行 10~14天,个体心理干预每周不少于 3~5次,每次心理干预时间不少于30分钟。
1.2.3 评定工具 采用徐军编制的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3],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由 48个条目组成,包括自测生理健康、自测心理健康和自测社会健康 3个子量表,采用10级评价标准,分析指标为 3个子量表得分及自测健康总分,得分越高说明健康状况越好。
1.2.4 调查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 3日内完成 SRHM S的前测评定,在实施心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出院时进行SRHM S的后测评定。
1.2.5 观察指标 ①心理指标: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评分;②生理指标:以临床大体疗效进行评定,分为4级:明显好转——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心电图改善;进步——临床症状部分消失,心电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与心电图均无改善。
1.3 数据处理 本数据通过 SPSS 11.5统计软件分析,采用i2检验和t检验。
2.1 心理干预前两组冠心病患者 SRHM S评分的差异比较对两组患者在实施心理干预前进行 SRHM S评分,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是同质的。
2.2 心理干预后两组冠心病患者 SRHM S评分差值的差异比较 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后,干预组在自测健康的 3个维度和的总得分上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心理干预能够明显的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状况,见表 1。
2.3 临床症状改善程度 心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i2=16.536,P<0.01),见表 2。
表 1 两组别干预后 SRHM S评分差值(后侧-前侧)的差异比较(±s)
表 1 两组别干预后 SRHM S评分差值(后侧-前侧)的差异比较(±s)
自测健康因素 干预组差值 对照组差值 t P生理健康 6.77± 14.82 1.37± 2.86 2.772 0.007心理健康 18.40± 16.11 1.13± 6.11 7.779 0.000社会健康 9.33± 9.80 1.02± 1.87 6.403 0.000总 分 34.50± 33.00 3.52± 8.62 7.035 0.000
表 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n(%)]
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心理因素与躯体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强烈持久的心理应激反应,焦虑、抑郁、紧张、愤怒及烦恼等不良情绪,可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及免疫功能紊乱,使呼吸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严重的还会引起冠状动脉血管痉挛、阻塞,进而发生心绞痛[4]。而通过科学的、系统的心理干预,使患者能够积极的、正确的对待疾病,进而使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有效的改变了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康复效果。使患者相关行为得到明显改善,健康行为得到了强化[5],本研究显示:在心理干预前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 SRHM S评分的前侧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实施心理干预前两组在自测健康方面无显著差异;实施心理干预后的两组患者 SRHM S评分差值比较结果表明,干预组的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和自测健康的总分显著地高于对照组,说明心理干预能减轻冠心病患者因疾病产生的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分析也发现干预组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因此积极的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冠心病作为一种身心疾病,在其发展的各个环节与社会心理因素有一定联系,在心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针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手段[6],冠心病患者在进行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治疗,疗效更佳。
[1]王俊英,胡冬梅.护理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对照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6,127(3):278-279
[2]第一届全国内科会议心血管病组.关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76
[3]许军.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心理卫生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5-45
[4]张玉梅,薄艳云.心理干预对患者冠心病的影响 [J].中国实用医药,2009,10(4):215-216
[5]沈晓颖,周郁秋.心脏介入方法诊疗.患者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66-367
[6]张廷赤,黄春势.冠心病人的临床特点与心理社会干预、因素分析[J].神经疾病与心理卫生,2004,4(5):36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