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重平 南阳市中心医院皮肤科(473009)
张俊鹏 南阳医专一附院特诊科(473058)
选择于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就诊的病毒疹患者,给予抗病毒病因治疗,观察两种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结果如下:
1.1 临床资料 116例均来自门诊患者,男53例,女63例。年龄18~76岁,病程1至3月。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5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 临床表现 泛发性浮肿性红斑62例,荨麻疹样皮疹25例,紫瘕样皮疹3例,局限性浮肿性红斑26例,(其中面部红斑17例,四肢红斑5例,腹部红斑2例)另伴上感症状10例,表现咽疼、流涕。低热2例。血常规具有病毒感染特征。皮疹轻痒或剧痒不等。排除细菌感染性疾病及其它皮肤改变。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安达芬300万U每日肌注1次共4天。对照组给予病毒唑10mg/kg·d每日静输一次共4天。两组均给予抗组胺药及中等剂量糖皮质激素(强的松)0.2~0.5mg/kg·d。有糖皮质激素禁忌症或不愿服用激素治疗者给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进行疗效观察,观察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忌辛辣食物。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为皮疹完全消退,症状消失。显效为皮疹消退75%以上,症状减轻。好转为皮疹消退30%,症状减轻,无效为皮疹消退不足30%,症状无好转。有效率以痊愈+显效计。
2.1 治疗结果 见表1,两组疗法治愈率经统计学分析(χ2=9.523,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首次肌注后部分出现低热反应,约2小时自行缓解。体温>38.5℃时,经解热镇痛药缓解。
病毒疹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疹性皮肤病。在我区有增多趋势,各季均有散发病例。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皮疹性质、形态、数量的分布变化较多,常在夏季流行,皮疹较常见,但无特异性,可有红斑、斑丘疹、水疱甚至荨麻疹和紫癜[1]。针对控制病毒感染治染,及应用抗过敏药物可较快控制症状,皮疹消退。干扰素为广谱抗病毒药。具有广谱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可诱发多种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达到治疗临床感染及隐性感染的目的。可用于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肺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2],本研究采用重组人干扰系a-2b治疗病毒疹,临床取得满意效果。且不良反应轻微,多可耐受,适合临床推广使用。○Z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1] 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22:278.
[2] 段利生,虎安定,陈祖芬,等.干扰素药物临床应用综述[J].中国药事,2003,17(8):51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