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一片献兰台:记南京市人民检察院档案员朱萍

2010-06-13 09:46
档案与建设 2010年9期
关键词:区县检察院工作

王 宇

约见朱萍其实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因为她实在太忙;或者说,她始终就没让自己闲下来过。工作,对于她来说,永远是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每次我们联络她,她不是在基层检察院指导档案工作,就是在去基层检察院的路上。

现年58岁的朱萍是南京市人民检察院档案科处级检察员,已经在检察系统的档案战线上工作了20年。然而,令我们惊讶的,不是她20年的工作经历,而是她20年来所取得的荣誉。全市政法战线先进工作者、全市档案工作先进个人、“八五”期间全市先进工作者、市委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市“三八”红旗手、市检察院记三等功、省检察院记二等功等,大小表彰、记功不下20次,这还不包括她自己推辞了的。

都说芸芸众生终日忙碌,或为名,或为利,可是,这位即将退休,却依然奋战在工作第一线的老党员,又是为了什么呢?

立志坚定为档案工作夯实基础

20多年前,市检察院还没有档案科。档案工作对朱萍来说是空白一片,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照,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吸取,一切都要从头做起。

当时的朱萍年轻能干,想要换一个更风光更轻松的部门,非常容易。然而,她选择了留下,并且暗暗地给自己定下目标:不仅要创办起检察院档案科,而且一定要将市检察院的档案工作做到在全省领先,甚至走在全国检察机关的前列;使全市所有区县检察院档案工作通过五星级的评审验收,走在全省检察机关前列。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边学边干,从档案基础工作做起,从档案基础知识学起,勤于实践,不断积累。从那以后,在市检察院检察官们的心目中,朱萍就一直都是同一个形象:推着小推车,轮番地敲开各个办公室的门,收集可以作为档案保存的材料和实物;总是笑眯眯地提醒每一个人,工作中产生的材料都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随便扔。

2002年,市检察院从江东门搬迁至秣陵路,各部门从旧址搬走以后,朱萍随即带上她的小推车,挨个房间查看,每张纸片都不放过。“就是一张纸也是很重要的,等到想用的时候,找也找不到了。”就这样,市检察院搬家结束之后,朱萍又在老办公楼干了几个月,细细地搜寻她的“宝贝”。

不仅如此,一有空闲,朱萍就埋头在业务书籍和操作规范中认真研读,细细领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开始被南京市检察系统的档案员们称作“活字典”。“只要你能接通她的电话,就一定会得到让你满意的答案。”一位档案员这样说道。

2007年,南京市档案局将市检察院作为学习贯彻实施国家档案局8号令的首批试点单位。试点过程中,朱萍埋头于档案室库房,逐条将8号令的内容带入到检察工作中。短短几天时间,足足梳理出80多个业务问题,每个问题都是工作中实际操作需要解决的关键点。这份资料后来成为试点工作的重要参考。

谁说档案工作就不能出彩呢?朱萍更加珍视她的岗位,更加努力地工作着。

严格认真在平凡岗位上忘我工作

在市检察院,朱萍的“不近情理”是出了名的。每个检察官在案件中产生的材料,都必须整理成卷宗交到她手里。这么多年,没有一个检察官没有被朱萍打过“回票”。朱萍严格按照业务规范,要求所有归档卷宗,必须用钢笔书写或者激光打印机打印,以保持长时间不褪色,一次性水笔、圆珠笔、铅笔,甚至用喷墨打印机打印的,都一律退回重做。

针对近年来经济案件增多的情况,她除了严格执行赃款、赃物未处理完毕的案卷不得归档的规定外,主动对案卷中赃款、赃物处理的各种手续、票据是否齐全,数量、金额是否吻合进行检查和把关,发现错漏则坚决退回,直至完全规范为止。

因为懂得,所以严格。多年来,市检察院发生多起被告人家属就当时案件处理情况提出异议,需要进行复查的情况,保管完整的档案资料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当事人心服口服。

在朱萍的心里,总是抱持着一个信念:检察档案工作虽然不是中心工作,但它直接影响着中心工作,它体现的是检察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办案质量,不能有一丝含糊。

2004年,市检察院开展档案工作五星级创建工作,各项工作都要在短时间内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档案数字化,要将2万多卷卷宗扫描进档案管理软件系统,任务重,责任大。朱萍给自己制定了倒计时工作进度表,加班加点地干。那一年,朱萍和档案科的同事们似乎从来没有过双休日。到了2004下半年,朱萍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九点半以后。

在朱萍的努力下,市检察院档案工作以全省最高分顺利通过“五星级”单位的评审验收,当时在全省检察机关和南京市范围内尚属首家。朱萍的第一个目标完成了,她来不及休息,又赶着去指导基层检察院,朝第二个目标进发。

想人所想为基层检察院做好服务

全市检察机关13个区县院的档案员都称朱萍为“朱大姐”,这声“大姐”朱萍当之无愧,因为13个区县检察院档案工作能全部通过五星级标准的评审验收,离不开她的心血和汗水。

朱萍有一本令所有区县院档案员都印象深刻的“随身笔记本”,这个小本记录着每家基层院的档案工作进度。根据年度安排,她会定期打电话去询问工作进展。每次去区县,她都要照着小本上的记录,逐条检查区县院的档案工作情况。

“有时候,她比我们自己更清楚我们要做哪些工作。”档案员们感叹着。

2009年5月,高淳县作为全市最后一家参加档案工作五星级评审验收的基层检察院,开始准备达标工作。长期的基础薄弱,档案员又生病住院,再加上江苏省刚刚出台评审新标准,这下可把朱萍急坏了。她既当教练员,又当操作员,带着工作人员干;上班时间来不及干,就利用休息时间、双休日加班干;来不及从高淳回家,就住在县院的档案室里继续加班,一干就是三四天。

但是,就是这个热心的“朱大姐”却是个直性子,批评起人来丝毫不留情面。第一次检查阶段工作,她看到卷宗整理、分类、编目不符合标准。“你们这是表面文章,只能欺骗自己。”朱萍铁面无私,直截了当。评审验收的每一件材料都要过一遍手,每一个字都要过一遍眼。谁都知道,“朱大姐”的眼里揉不得沙子。

付出总有回报。2009年,随着高淳县检察院档案工作“五星级”单位评审验收的通过,市检察系统13家基层院档案工作全部通过“五星级”单位的评审验收。南京市检察系统成为全省第一家实现满堂红的系统单位,在全省档案工作中开创了先河。

然而,等最后一家基层检察院档案工作也通过五星级标准验收,朱萍又开始忙碌起各家单位档案工作五星级标准的复检工作。

严于律己以集体利益为行事准则

随着全市检察系统的14家单位一家家地完成档案工作五星级标准的评审验收,朱萍也一点点地走近自己当初定下的目标。她越发认真地坚守自己的岗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甚至让她忽略了身体上的病痛。

经过20年不间断的高强度工作,朱萍患了上了心脏病、高血压、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病变等慢性病。每次,只要劳累过度就容易发病,水肿的双腿让她连爬几层楼都很困难。为了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她随身带着小药盒。五颜六色的药丸,一颗就对应着一种病,她每天大把地往下咽。

“这是我的心愿,我可不能半途而废。”领导和同事都拗不过她。

她依然每天从检察院的20楼到2楼,2楼再到20楼,到各处室收集卷宗材料;依然定期跑到各个区县,来来回回,检查指导他们的工作。走不动了,就停一停;累了,就歇一歇。

就是这样,她还是觉得自己不应该有太多的要求。每次去区县,她都主动要求坐公交车或者长途班车。南京郊县中最远的高淳,去一趟就是一百多公里,来回一次就是三个小时。2009年,为高淳县检察院准备评审验收工作的时候,她几乎每天都要去一次。每天早晨,朱萍从家先去医院给生病的母亲送饭,再乘公交车到长途车站,从车站坐长途班车到高淳,再换乘公交到县院。为了赶在上班时间准时到达,每次去高淳,她清早天不亮就得起床做早饭。短短几个月时间,乘车的车票就已经是厚厚一摞。

朱萍就是这样,只要为了工作,自己什么都可以牺牲。2002年,市检察院进行机构改革。根据当时的政策,朱萍有两个选择:一是申请提前退休,得到一笔可观的经济补偿,然后再通过返聘回来;二是放弃提前退休,直接留下。当时正值全市检察机关档案达标的重要时期,考虑到返聘人员的工作局限性,朱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下,放弃了那笔8万元的经济补偿。

许多人都说她“傻”,可朱萍还是笑眯眯地,“我不是傻,就是放心不下那些工作;关键时刻,作为共产党员,怎么能为一点经济利益松懈呢?”

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为了全市检察系统档案事业的发展,朱萍将全部身心都扑在了事业和工作上,牺牲掉的是她小家的利益。

2009年12月,高淳县检察院档案工作五星级标准评审验收的前一天下午,天气预报说即将有大雪,随时都会影响交通。为了第二天的工作,朱萍当晚就赶到县院档案室,准备通宵加班再检查一遍评审材料。刚到档案室,一起工作的档案员就发现她在偷偷地抹眼泪。原来,朱萍定居美国十多年未归的侄子回南京为爷爷扫墓,打算当天下午返程。朱萍一生都没有孩子,一直将这个侄子当成自己的儿子。可是为了工作,本来应该去机场送行的朱萍却只在家里匆匆叮嘱孩子几句,就回到了岗位上。

朱萍哽咽着,她觉得自己没有尽到一个做长辈的责任,更不是一个孝顺的“女儿”。回想这20年间,她虽然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却始终忙于工作,顾不上两位老人。2004年,两位老人身患重病同时住院,当时正值市检察院档案工作五星级评审验收的关键时刻。为了不影响工作,朱萍请来护工照顾双亲。抽空去医院看望,也都是来去匆匆。平时,朱萍总说,父母是“抗大”时期的老党员、老干部,能理解她的做法,也十分支持她的工作。可她自己心里明白,哪一个父母不希望儿女们能陪伴在身边,哪怕只是说说话也是好的。然而,她放不下她的工作,这是她的理想,她的信念。

朱萍用大公无私的精神要求着自己,也这样感染着身边的人。

朱萍来自南京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教育家朱刚,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创办过全国第一家职业大学——金陵职业大学、江苏第一所民办高校——南京育才大学。从业60多年,朱刚积攒了很多珍贵的收藏,包括与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延安时期的合影,刘海粟等名家题字,刘伯承签发的任命书等,有的已经珍藏了70年之久,其中不少是价值可观的珍宝。可是朱萍看到的却是这些收藏的历史价值,她多次劝说父亲,将这些收藏捐赠给档案馆,用于学术研究。2006年5月,朱刚将1000多件珍贵收藏无偿捐赠给南京市档案馆,成为市档案馆当时收到的最为完整的一份人物档案,为党史研究提供了珍贵参考,也为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神宝藏。

20多年,朱萍始终坚持不懈,倾尽自己所有,滋润这份她爱着的档案事业。临别的时候,一位区县检察院的档案员对我们说:“朱大姐她是我们档案人员的一面镜子,是她的行动告诉我,应该怎样做事,应该怎样做人。”

猜你喜欢
区县检察院工作
扶贫队“砸锅”——记山西省检察院扶贫队员武海龙
“轻装”后的检察机关该干啥——子洲检察院践行“人民的名义”
不工作,爽飞了?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未检工作与检察院组织法修改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选工作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立足区县抓创建 着力创新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