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兴亡,语文有责”

2010-06-13 09:25刘加民
中学生 2010年2期
关键词:方圆写作文民族

● 文/刘加民(本刊记者)

名师简介

方圆,原名张在军,著名特级教师。多次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中组部曾根据他的事迹拍摄专题片《时代楷模》,江泽民同志题写片名,全国热播。主编《中学生魅力阅读》等“青苹果阅读系列”二百多种。致力于“教师成功学”研究二十多年,在各地做“教师,怎样快乐成功”报告二百多场。

刘加民(以下简称刘):我采访您之前,搜索了您的一些资料,发现您曾经是一个“超级明星”:多次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两上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中组部拍摄您的专题片《时代楷模》由江泽民同志题写片名,并全国热播。不久前又看到您的身影出现在中共中央邀请的国庆60周年天安门观礼台上。这些年您又做了些什么?

方圆:这些年我关注中国语文教育,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已经迷失在了教材里。学教材、讲教材本来只是语文教学的手段和工具,而在绝大多数老师和教研人员那里,学会教材却成了终极目标。众所周知,课程标准和教材都是手段,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教育”,培养对社会有用、对个人生活幸福有帮助的新一代国家公民。

刘:在教育专家里面,有“海归派”、“学院派”,您应该是属于本土的“务实派”吧?

方圆:谁都讨厌教条主义,讨厌“言必称国外”的偏颇和自以为是。比起喝过洋墨水的教育家,我可能比较了解中国的基础教育,也善于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跟具体的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结合起来。

就作文而言,“应试作文”的最大特点是,作文学习和教学的全部和最高目的就是为了拿高分,至于拿到了高分之后如何做人,是不是热爱本民族的文化,是不是能以科学世界观统领自己的人生方向,过上幸福健康的日子,就不管了。这样的作文训练,迫使许多孩子逐渐形成了“双重人格”。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纯真烂漫,言语行为具有真实人格。写作文时,孩子们自身的理解感受被教师、教材、社会规范赋予他们的社会语言、社会理解感受所代替,出现了见怪不怪、司空见惯的“假话、大话、空话、套话”充斥的“作文人格”。“作文人格”会影响“做人人格”啊,如果一代人都在这双重人格中生存,那是相当危险的。

“作文不是做作之文”,由作文训练塑造出“双重人格”的人,这事令人悲哀。

刘:您说得对。脱离生活实际、专为拿高分的作文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投机取巧之风甚嚣尘上。这样的读物泛滥成灾,可惜的是很多学生如获至宝,很多老师也认为找到了这些东西就是找到了提高升学率的救命稻草。其实大谬!

方圆:稍有点人文常识的人都知道,提高读写能力是一个慢功夫,需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努力。这方面实在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如果说有技巧,那就是观察、思考生活,同时勤奋点儿,多读多写。

在我这里,“读”除了“读”书本,还要“读”生活。“读”了书本和生活,就自然会产生动手写点东西的冲动,这动力来自心灵深处,这是人性。我的作文课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把作文变成了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表达是人类的特有需求,口头表达不够,就用书写。写作文除了是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还是一个思维习惯、思考能力和审美观、价值观等的修炼过程。选对了路子,正确理解了作文的功能和训练方法,孩子们都会主动写作文,写作文也是一件很好的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方式。

刘:您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民族兴亡,语文有责。”把民族兴亡和语文教育联系这么紧,乍一听有些大,但细回味又很有道理。能讲解一下其中的内涵吗?

方圆:您注意一下“民族”两个字,就不难发现,所谓“民族”,不是人种有别,而是文化传统不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存续的根本,而语文,正是这个文化传统最重要的载体。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育人,即教学生学会做人,正确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之共同和谐发展。作为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语文学科,更应定位在与时代相呼应的人文精神陶冶的层面。面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民族复兴的新形势、新任务,语文教育应以培养和谐、健全的人格,关注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

如果语文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人性光辉的沐浴;如果语文老师能引导学生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语文阅读能让学生不断读到一篇篇令其激动不已的美文,一本本百读不厌的读物;如果语文课能让学生乐此不疲,废寝忘食;如果能让学生面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深深的兴趣;如果能让学生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由衷的赞叹……那是多么美妙的语文,多么幸福的语文。这样的语文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做官一定是个好官,为民一定是个好民,搞科研一定会为人类的幸福努力,经商一定会文明守信、依法经营。就一个家庭而言,一定会子孝母慈,和乐融融。被民族经典熏陶、培养出来的国民,人人崇尚真善美,个个唾弃假恶丑……我们的国民有了这样的素质,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就会大大提速,民族的振兴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刘:我刊在2009年暑期合刊上发表了《汉语,我为你悲哀》《<古文观止>是最伟大的汉语教材》两篇文章,引起很大反响。我也给您看过这两篇文章,请您谈谈看法。

方圆:很多大学生放暑假,什么都不带,就带一套《新概念英语》或者别的什么英语教材。若问他们四大名著读了多少,八成以上没有读。中学生放了暑假,最热门的补习班就是英语补习班。现在的家长、老师大多只关注孩子的英语过了几级,很少关注孩子的母语过了几级。可真正的现实是:大多数孩子长大后是在中国土地上生存发展的,母语水平的高低才是决定他们生存发展好坏的重要因素。

英语确实很重要,但是本国语言更加重要。一个国家的语言是这个国家文化依存的命脉。我们都读过都德的《最后一课》,早就知道“要消灭一个民族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消灭她的语言”的道理。任何国家都首先要重视本国语文,然后才是外语。

刘:您说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听说读写能力的好坏,将会影响人一生的事业发展”,听起来很有道理,请具体讲讲。

方圆:作为中国人,开口要讲中国话,动笔要写中国文章。中国语文是他生命的一部分,是他的灵魂和血肉,根本不能分开。

由于我们对语文教育的漠视,对语文现象扶正祛邪工作的疏忽,最为鲜活的、反映学生性情的文字在网络论坛的“帖子”和手机短信之中找到了突破口。的确,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但这并不是我们语文教育的成功,而是语文教育的尴尬。

虽然我也时常由衷地被同学创造的各种“大话”所感染,但我们都知道,一个社会、一种文明,仅有“大话”是远远不够的,优美、纯粹、经典,才是民族语文真正的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方圆写作文民族
十月打了霜
大禹治水
我们的民族
撞不周山
写作文的烦恼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用中医诊疗法写作文
写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要写作文
多元民族
方圆十四行(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