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西清江中学 李弗不
我参加了2009年江西卷的高考作文阅卷工作,请允许我谈谈感受和作文的注意事项吧。
现在阅卷都是在局域网上进行的,所有题目都扫描进电脑,作文也不例外。网上阅卷比传统的纸张阅卷要先进得多,科学得多,尤其是公平、公正得多,网上阅卷大大地减少了人情因素以及随意地乱翻乱看其他试卷试题批阅的现象,阅卷人员只能通过自己的密码看到自己电脑上的“该阅题”,其他题目一律看不到,更看不到各个学生的答题情况。你改哪一题,就只能看到该题,连自己改过去了的10份以前的该题都看不到了,要更改批阅过的题目只能更改最近10份,超过10份的就再无法更改了。
网上阅卷使统分工作变得十分轻松,只要批阅一完成,电脑就自动累加出了分数,又快又准确,只要输入的各个小题的分数没错,累加的总分绝对没有错,这一点,“人算”远不如“电脑算”的。
2009年江西卷的高考作文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写成一篇文章”这句话上。
这个材料作文题,与以往的材料作文题有很大的不同。以往的材料作文题,只要从材料中引出观点后就可以抛开材料写了;而江西卷的这个材料作文题,要始终围绕材料来写,不能完全脱离材料,具体一点讲就是,你必须要提到蔡铭超的名字或代词“他”,如果你的整篇作文只字未提蔡铭超或代词“他”,那几乎就可以肯定你偏离题目了。
比如,你写爱国、诚信、规则、信用、责任、义务等等,都是可以的,但你必须以言说蔡铭超的行为为前提,不可以只就爱国、诚信、规则、信用、责任、义务等等本身谈,你一定得围绕对蔡铭超的行为的看法而谈。也就是说,引出观点可以,另立观点就离题了。另立观点的作文只能在及格以下打分。
确实,在我所批阅的作文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写爱国、诚信、规则、信用、责任、义务等的,丝毫不涉及蔡铭超的行为,更不发表看法,只是在论述爱国、诚信、规则、信用、责任、义务等本身。这样的作文统统都算是另立观点的作文,写得再好,最多及格分。也有很多是从材料中引出观点,但引出观点以后就再也不提及蔡铭超的行为,更不发表看法。如有的作文说蔡铭超是爱国的,提了这一下以后,就再也不涉及了,而是转向去写什么“爱国是人人都要的”主题了。这种不回来的作文也是得不到高分的,只能是及格左右的分数。
从观点上来说,这个材料作文题是开放的,也就是说,对蔡铭超的行为你持赞同观点也可,持反对观点也行,只要你能够自圆其说,阅卷老师丝毫不会打压持否定蔡铭超观点的作文。但你不能无观点,不能老是写“有人说……有人说……还有人说……”,就是没有你自己的观点,这是非常要命的,阅卷老师看了半天,就是找不到作者自己的看法、观点,就会给你打低分。也不能在一篇文章里,前面全是写别人的观点,写到快要结尾了,才亮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也很糟糕,也难得高分。考场写议论文,不妨旗帜鲜明地、开门见山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迅速入题,不要绕一个大弯以后才慢慢地入题,特殊场合的阅卷,没有工夫来欣赏你的“含蓄”和“绕弯”。
从文体上来说,一定得写成议论文。写成非议论文的,一律是不及格分。有的同学写惯了随笔式的文章,写着写着,就出现大量的排比句、排比段,这是非常不可取的,议论文比较忌讳排比句、排比段。议论文讲究鲜明的观点(论点),充实的事例(论据)和逻辑辩证的说理(论证)。有的同学玩小聪明,仍然写什么书信体、记者采访体、小小说体、医生处方体、网络体、寓言故事体等,全是没用的,令阅卷老师反胃。这是没看清作文要求的表现。
从历史知识上来说,这个材料作文题看似牵涉到相关的历史知识,但实际上与有无这方面的知识无关。命题者的意图在于测试考生们的说理论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不在于测试考生们的历史知识。当然,事前贮备了这方面的知识,是有助于写作的,这其实也是平时的阅读能力的迁移,是善读善写的一种表现,没有什么可以去指责的。你无此方面的相关知识,谁叫你不去读书,不去关注时代呢?
江西卷的这个作文题出得很好,它真正让那些宿构、套作等失去了市场,而让那些平时喜欢读书、喜欢思考的同学,大有可写之处,大有写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思考的可能。这是回归生活本源的一种好作文命题,更是回归作文本真的一个好作文命题。这个作文命题,不仅测试出了应试者的写作能力,也为今后的作文训练、作文教学指明了一个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