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知识问答平台的传播特色及提升策略

2010-06-13 01:14吴晓江湖南大学科技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82
科技传播 2010年4期
关键词:搜索引擎科学知识用户

吴晓江湖南大学科技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湖南长沙 410082

“科技传播的本质是对科技信息的宣传、接受与交流。”1在信息化社会,网络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让更大范围的公众提高科学素养,增强科技意识,就必然要利用网络所具有的高度的交互性、实时性、多元性和广泛性,通过网络来开展科技传播活动。

由于网络科技传播活动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良好的交互性,多数网站仍然存在信息匮乏,内容缺乏创新,表现形式单一等问题。基于日益增长的互联网用户对个性化、及时更新、针对性强的科技信息的渴望,催生了一种新的科技传播形式——基于搜索引擎的互联网知识问答平台。

互联网知识问答平台“是一个基于搜索的互动式知识问答分享平台。”它“并非是直接查询那些已经存在于互联网上的内容,而是用户自己根据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通过某种悬赏机制发动其他用户来创造该问题的答案。同时,这些问题的答案又会进一步作为搜索结果,提供给其他有类似疑问的用户,达到分享知识的效果”。2

目前,互联网知识问答平台的主要代表为美国Yahoo!的“Answers”、韩国Naver的“知识人”、台湾奇摩的“知识+”、国内的百度“知道”、新浪“爱问知识人”和Yahoo!的“知识堂”。

1 互联网知识问答平台的传播特色

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为整合科技信息资源提供了有效途径。相对于其他媒体,互联网知识问答平台具有更多的交互性、知识性和时新性等特点。

1.1 交互性强,激发受众主动性

“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WEB1.0的任务,是将以前没有放在网上的人类知识,通过商业的力量,放到网上去。”3但是在这种方式下,受众求知与分享科学知识的主动性仍没有很好地挖掘出来。

然而,互联网知识问答平台所代表的WEB2.0技术,其任务就是“将用户欲知的知识,通过每个用户的浏览求知的力量,协作工作,把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在这个过程中继续将知识深化,并产生新的思想火花。”4互联网所具有的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的交互性赋予了使用者巨大的主动性,使之能够直接介入数字文化生产过程。互联网知识问答平台正是凭借这种互动机制,使得“一问一答”乃至“一问多答”成为可能。这种互动性和针对性很强的传播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人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1.2 内容广泛,以知识性传播为主

现阶段,传统媒体由于受到版面、播出时间等条件限制,其传播的信息量十分有限,内容也有所侧重。即便在国内上百个科普网站中,内容丰富的可谓凤毛麟角。在这种情况下,传者给予的内容并不能完全满足受众的需求。

在互联网知识问答平台的传播内容中,以科学知识为主。上到天文下至地理,乃至日常生活中的小常识,在平台中无所不包。只要人们想得到的问题,都可以在平台上提出并有机会获得解答。此外,针对问题得出的质量较高的回答可以成为新知识而积累在数据库里,为后来者提供相应的解答和思想启发。

表1 国内主要互联网知识问答平台的问题分类设置列表

1.3 更新及时,与现实同步

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技术赋予了网络科技传播的内容可以实时更新的特性。但目前国内大多数科普网站没有很好地利用这种优势,传播效果不尽人意。

然而,基于搜索引擎下的互联网知识问答平台的特色之一正在于更新及时。“由于搜索引擎可以不断的搜集并贮存新信息,更新原有的数据库,就像人类大脑的记忆机制一样。”5一方面,平台管理员可以根据搜索引擎提供的新信息,挑选出比较新鲜的科学话题形成分类专题,引导用户进行探索和解答。其他浏览的用户即便不参与提问与回答,也可以从中获取新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其他大众媒体无法涵盖的一些个性化和针对性比较强的问题,用户都可以提出并及时获得解答,因此,用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平台保持不断更新的动力。

1.4 原创性解答,多元化声音

“现阶段大多数科普网站因人力和财力的限制,没有采编力量,转载科普知识和信息占了很大比例,导致原创作品与转载信息的比例严重失调。”6

然而,网络科技传播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具有鲜明、生动的原创作品。互联网空间自身的非中心化,使得互联网文化的多元性得以保证。在互联网知识问答平台上,来源广泛的解答者通过不同专业领域和思考视角,可以为问题提供不同角度的原创性答案。此外,由于某些正在探索、研究的科学问题暂时没有形成标准答案,因此,互联网知识问答平台就为受众提供了一个可参考多元化解答的视窗。

1.5 设置激励机制与监督、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的互联网知识问答平台大多都采取基于悬赏机制的奖励方式。在问答过程中,提问者付出悬赏积分,回答者获得悬赏和系统奖励积分。若违反规则,平台也会进行相应的积分惩罚。

与此同时,平台有相对完善的监督和评价体系。用户对答案可以进行“好”或“不好”的评价,或是直接在线评论。同时,每个回答也都有相应的纠错功能,平台管理员会迅速反应进行相应处理。普通浏览者可以通过“好”和“不好”的投票数量以及其他用户对回答的评价了解回答质量。

2 互联网知识问答平台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知识问答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科技传播模式的缺陷,但由于其发展历程不长,实践应用时间较短,仍有许多亟待完善之处。

2.1 权威性保障不足

虽然在平台的问题解答中,有现实专家和网络专家参与解答,答案若有参考文献,也会注明来源。但是绝大多数回答者都不是行业专家,即使对某方面知识掌握相对透彻,也难以形成权威。因此,回答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有比较完善的评论和监督系统,但由于评论者本身也只是普通网友,没办法完全表达出正确意见。错误的回答对于提问者和其他浏览者容易造成误导。此外,对于知识库的沉淀,更会造成不良影响。

2.2 问题与答案的匹配程度不高

在网友提供的答案中,有很多信息是与问题无关或相关度很小的,但由于技术原因和问题基数太大,系统无法完全过滤。这些信息成为影响传播效果的“噪音”,使得用户仍需在大量信息中选择和甄别,影响获取知识的效率。此外,这些回答对于知识库的积累实际意义甚小,对于普通浏览和搜索者也造成干扰和阅读负担。

2.3 问题重复、沉积现象严重

大量用户不看平台对已有的相同或相关问题的提示而直接提问,造成积累的知识库中大量重复问题的存在,降低知识库质量。另一方面,由于用户大多来自本身的搜索引擎,基数较大,因此访问量和问题增长速度都非常快,每日新增问题数少则1万多则4—5万。如此海量的数据,凭有限的平台本身是无法完全展示和承载的。用户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刷新页面则当页问题全变,造成大量问题迅速沉底,回答者无法及时发现所有需要回答的问题,影响问题解决效率。

2.4 科学知识与娱乐休闲信息比重失衡

尽管互联网知识问答平台创建的初衷在于分享知识,但就目前来看,其他信息的比重已经远远超过科学知识的比重。甚至还出现了娱乐、休闲信息“挤压”科学知识的现象,不少平台首页显示的问题大多数是关于娱乐八卦、体育界名人、网络游戏、购物心得等方面的,例如,电视剧《蜗居》讲的是什么故事?(2009年11月16日)德国门将恩克为什么自杀?(2009年11月12日)魔兽世界为什么那么受欢迎?(2009年11月3日)。平台编辑将科学知识放在首页推荐的情况少之又少,科学知识传播的氛围在无形中被淡化。

2.5 广告影响知识获取效率,降低知识库质量

每个互联网知识问答平台访问量都非常巨大,因此也标志着这里会有很好的广告宣传效果。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或个人常常通过提问和回答来发布广告,进行自我宣传。由于平台的问题基数太大,平台管理员不可能完全屏蔽这些内容。目前,各大平台问题解答中都存在大量广告,影响知识获取效率和知识库的质量,同时又容易引起其他浏览者的反感。

3 互联网知识问答平台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互联网知识问答平台是现阶段出现的一种科技传播新形式,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视,需进一步调整和改进。

3.1 完善互联网知识问答平台与搜索引擎的结合

首先,将网页的URL静态化与简化,尽量标记成相对规范和标准的形式,以便于搜索引擎对其发现、收录和索引。其次,不同搜索引擎可以进一步对问题进行其他限制,如只收录回答数超过一定量级的问题。再次,搜索引擎要定期对收录的页面进行检查,是否存在死链,并不断进行维护和更新。

3.2 提高问答质量,完善信息资源建设

对于重复的提问,平台可以在网页上明显的位置显示已有的相同问题,加强提示效果;此外,对于重复量大的问题,可以单独建立常见问题集锦,引导用户提问之前先进行浏览。

提高回答质量则可以制定用户行为限制条款。首先,平台可以自动对同一问题下相似回答的提交进行限制;其次,对于用同一内容回答不同问题的用户,平台可以自动计算其频率,若高出一定限额,则可直接限制其回复,或取消其部分操作资格。

还需成立高水平的审核管理团队,负责广告和垃圾问答的及时删除和优质问答的推荐等。此外,加强对专家团队的引进,一方面可以直接对问题做出专业解答,同时也可以对其他回答进行检验。

3.3 重视用户反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归根到底,互联网知识问答平台也是一种服务平台,要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真心聆听用户的声音。一方面加强渠道建设,建立专门的用户反馈团,通过额外的奖励机制激励其提出有效建议,并依据建议不断优化服务。

4 结论

从目前大家对互联网知识问答平台津津乐道的程度和该平台普及的速度都不难看出,其进一步发展的势头锐不可当。但仍需不断改进与提高其传播质量,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注:

1.李浩鸣:《论现代科技传播的社会功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0页.

2.维基百科:[2006-04-02]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7%99%BE%E5%BA%A6%E7%9F%A5%E9%B1%93.

3.威势电子信息网,http://www.qhwins.com/ShowNews/?1-2008101921204365933.html

4.威势电子信息网,http://www.qhwins.com/ShowNews/?1-2008101921204365933.html

5.雷赫:《互联网搜索引擎的传播学意义》,《青年记者》,2006年第10期.

6.徐桂华:《网络科普——新时代科普宣传的沃土》,《城市与减灾》,2007年第1期,第12页.

猜你喜欢
搜索引擎科学知识用户
蜗牛看牙医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网络搜索引擎亟待规范
Nutch搜索引擎在网络舆情管控中的应用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